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班主任德育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高中班主任肩负着照顾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的重任,班主任就像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家长,关照着学生在高中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而在这些细节当中,学生的德育最为重要。一个人可以没有很好的才华,但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品质。班主任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德育的主要承担者。就班主任如何进行高中德育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德育;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主体德育;团结和谐
一、以身作则,为学生之表率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带领者,首先自己就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让班上的学生心服口服。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老师自己本身是正直的,那么就能够管束得住学生,但如果老师自己本身就道德败坏,就算是给学生下达严格的命令,学生也不会遵从。这句话表明了为人师表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无论在任何一个细节中都应该争做学生的表率。不管是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还是在劳动过程中的一举一动,抑或是在教学时的每句话中,班主任都应该始终践行为人师表的原则。试想,一个信口雌黄、满嘴脏话的班主任,要如何才能教会学生文明做人?一个圆滑世故的班主任,如何教导学生成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时间观念极差、丝毫不思进取的班主任,又如何教会学生分秒必争地学习?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德育
在新课程教学的背景下,班主任应该严格遵守以学生为主体的根本点,从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班主任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当学生顽皮的时候要学会克制好自己的情绪,对学生要学会包容。高中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德育本就是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产生的。班主任在展开德育的同时,应该充分了解到学生学习各个科目的进度与效果,以及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等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强调,班主任应该从学生的态度和状况出发,分析每一位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充分观察了解班上学生的处世能力。班主任只有这样才能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每一位性格不同的学生,以最高效的方式展开德育。学生始终是我们高中教育的主体,在德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切记不要偏离这一教育主线。
三、创建团结和谐的班集体
班级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班级团结与否的重要标准,一个和谐融洽、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会让处在这个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感到幸福,尤其是当学生毕业以后,团结的力量会让他们又聚在一起去克服困难。学生到高中除了学习之外,还需要学会生活、发展友谊、建立个性。但如何建立起一个团结和谐的班集体呢?实践证明,集体活动是加强班级凝聚力最好的方式。集体的活动需要基于一定的群体范围而展开,需要班主任和全体学生都投入到当中去。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每周的班会时间展开主题班会,每周选取不同的内容想方设法地举办一些集体活动,比如,在班会课上强调完重要的事项后,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击鼓传花、拔河比赛等活动。除此之外,适当的体育比赛也能对增强班级的团结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生命在于运动,体育比赛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能力,还能让学生强身健体,对于高中班级德育来说,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这些活动看似十分寻常,却能够充分满足学生求知、求美、求乐、求友的需求,让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张扬与体现。除了从正面创建团结和谐的班集体之外,班主任还应该从负面抑制诸多损害班级团结和谐的因素。
四、建立强劲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班主任德育的开展还需要基于一个良好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德育效果的好坏,与班干部的得力程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班干部选拔得好,则可以带领班级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地为班级的共同目标而奋斗,这就可以给班主任留出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研究和思考班级的德育工作。所以,如何选拔出一个优秀高效的班干部队伍是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重点,也是难点。选拔班干部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直接任命法。所谓的直接任命法是指班主任根据平常的观察与分析,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直接进行任命的选举方法。第二,民主选举法。所谓的民主选举法是指根据班级上大多数的学生的意见或者采用投票的方式,决定班干部的担任者,采用这一方法所产生的班干部更能服众。第三,毛遂自荐法,这种方法允许学生自我推荐担任班干部,班主任通过思考其是否能胜任然后做最终的决定。三种方法都各有优缺点,但无论班主任采用何种方法选取班干部,都应该始终秉承建设班级德育的原则,旨在为提高班级的道德水平而努力。总而言之,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春风化雨也是对班主任最好的形容。班主任需要不懈努力地做好高中德育工作,让学生度过一段身心健康、充满愉悦的高中时光。
参考文献:
[1]向能.提升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效能的策略解析[J].读书文摘,2016(5).
[2]豆平祖.新课程背景下对于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几点认识[J].时代教育,2015(18).
作者:李正良 单位:云南省临沧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