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内容摘要】:经典诗文是中华璀璨夺目的古代文化中一颗明珠,其形式多种多样,风格迥然各异,内容博大精深,意蕴简炼绵长。吟诵经典,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特别是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等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本文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管理与语文教学实践,从经典诗文阅读训练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以及取得成效三个方面来阐述对经典诗文阅读训练的认识与实践,期待对推广小学经典诗文阅读训练有一定启迪性和示范性。
【关键词】:小学、经典诗文、诵读、实践探索
一、目的意义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典文化更是灿若星河,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从先秦诸子到唐宋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灿烂的中华文化因经典诗文而千古流传,伟大的民族精神靠经典诗文四海传扬,浩然的人间正气凭经典诗文代代传承,精深的汉语文化借经典诗文发扬光大。(《论语·阳货》)三千余年前夫子谆谆切切,语重心长地教导年轻人应学诗,三千余年后的1999年的一个春日,我们同样听到了总书记在“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的劝勉:“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2009年在3月7日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委、重庆市书记在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时说了这一番话“面对网上纷繁的信息,要读经典。因为这些经典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的确,吟诵经典,可以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同时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质都很有裨益。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
由于现代文化中传统文化的元素越来越少,致使大部分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长此以往,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底蕴,必将变得越来越肤浅,直至消失殆尽、荡然无存。“隳堕才须复兴,颓废才须提倡。”所以,如何将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措施方法
小学启蒙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训练,对于积累经典诗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管理与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小学经典诗文的诵读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一)四顾山光接水色凭栏十里支荷香——管理引航
1.创设环境展经典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某种环境,周围的一切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昔孟母,择邻处。”孟母的故事就说明了环境的重要。营造校园环境,打造儒雅书香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在校园里、教室里张贴诗人画像,名诗名句,并定时更换;草坪、花圃的栅栏、路灯柱等都写上了诗意的语言;将《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等诗、文学作品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板报、橱窗、走廊常年刊录。让学生时时刻刻与孔子、孟子、屈原、李白、杜甫等古代先贤对话,让校园一砖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让传统经典文化的诵读成为一种随时皆可行的事情。
2.落实课时诵经典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诗文;语文课前三分钟,背诵经典诗文;红领巾广播站定时播放诗词曲赋和诗词音乐;学校电视台定期推荐一首(篇)古诗文。让整个校园充满诗韵,让学生沐浴在中国经典文化的长河之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走进校园,便有“书香满园关不住,一屡墨韵顺风来”的感觉。发动家长积极支持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人人拥有经典读本,保证学生每天诵读经典20分钟。
3.课堂教学渗经典语文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材中选用了较多的经典诗文,各单元也安排了相应的主题,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结合单元主题,补充相应的经典,让经典渗透在课堂中。
4.创办专刊载经典从众多古诗中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诗文,分低、中、高段编辑成册供学生阅读。学生也可尝试作诗,并在专刊上发表。那一首首稚嫩的小诗不仅让学生们享受着成功的快乐,更激发了学生对经典诗文的浓厚兴趣。
通过以上措施,全校师生用智慧和汗水共同创建一个充满古韵的现代校园环境,使大家置身在诗意盎然的温润氛围中,随时受到经典的熏陶和感染。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多背
传统经典诗文,语言精炼,对仗工整,具有节奏美、韵律美,非常适合学生诵读,一卷在手,朗朗上口。如何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词?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挖掘教材,实现“法”的引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首先读懂教材中的经典。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运用经典。其次结合教材补充经典。小学语文教材按单元主题来编排,每个单元分别渗透了爱心、惜时、诚信、勤奋等内容。针对每一单元的内容,组织各年级老师将传统诗文中表现相关单元主题的经典名篇等进行整理,呈现于学校网站上。布置预习课文时将相关网址提供给学生,供他们查阅、搜集相关资料。教学中老师们还适时、适量地为学生拓展经典内容让学生诵读、积累,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学习经典兴趣。如在学完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后,学生感叹于时间如流,光阴易逝,便让学生广泛收集珍惜时间的经典诗词,如:“时间象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积累惜时经典名言。
2.引导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在教学中我主要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1)表演背。经典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此法多用于低中年级学生。例如,一年级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老师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恰当的语气和体态语能促进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从而促使其背得快,记得牢。
(2)据意背。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将诗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每一大类还可分成若干小类。如“观自然风光,游山水园林”类的写景诗:《西湖》《山行》等;“播种理想、放飞希望”类的“言志”诗:《石灰咏》《无题》等;“友情难忘、友谊天长地久”类的“送别”诗:《别董大》《赠汪伦》等。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他们分类清,背得多。
(3)据时背。是根据经典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让学生吟着经典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顺着四季走来,一路朗朗童音。从《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学生们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这种形式为学生引领了路子,为大量地背诵奠定了基础。
(4)创设情境背。学生背诵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一种吟诵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背诵。譬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背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背诵。
(5)多种形式综合背。是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背诵方式。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我们常常采用此法,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又如限时背、师生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接龙背,亦有据意背、据时背、据画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3.开展活动,实现“趣”的激发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愉快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经典诗文诵读训练的关键是动之以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开展活动,为学生学习经典诗文注入强有力的动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1)借助传统佳节开展活动。春节、元宵、中秋、端午、重阳等都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为庆祝传统佳节可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经典诗文,或摘抄,或交流,或办手抄小报。让学生在庆祝传统佳节过程中,既了解了我国传统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又积累了经典文化。
(2)针对不同年段开展竞赛。为了使学生学习经典诗文不枯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低年级开展“古诗朗诵”擂台比赛。孩子们摇头晃脑地吟诵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让稚嫩的童音回荡在校园上空!中年级开展“经典伴我成长”演讲比赛,孩子们侃侃而谈自己在诵读经典中得到的收获和启迪,以及对人生的感悟。高年级开展“读中华美文,感受华夏文明”作文比赛,孩子们在字里行间中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对悠久历史的自豪,对自己身上肩负的振兴民族的责任感溢于言表。为了让学生从经典美文中汲取营养,规范言行,还可组织学生开展“学经典,知礼仪,守法纪”知识竞赛,可结合诵读内容讲述礼仪及法纪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等。
正是通过一系列的经典诵读活动,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致盎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了学生的班训;“温故而知新”成为学生学习的座右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成为了学生们做人追求的目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为了学生们的人生态度……在学习生活中会引用经典诗文已成为学生们最引以为豪的行为。
三、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收获硕果
(一)小荷初露尖尖角——学生获益多
经典诗文的背诵已然成为了我们学校的一种时尚,处处可见学生手捧唐诗宋词的身影,时时可闻他们珠玉落盘的诵读。这样的耳濡目染是可喜的: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中学生知道了该如何学习;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学生懂得了孝敬父母;在“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中知道了怎样做人;在“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中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在“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句中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通过反复吟诵,引领了师生的思想,净化了师生的灵魂。同时,学生们汲取了许多历史的、文化的精髓,作文水平明显提高,近年来,我校学生的作文近300余篇在重庆、乃至全国获奖和发表;讲文明礼仪的学生越来越多;民族自豪感也越来越强。
(二)墙内开花墙外香——家长反映佳
我校的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引起了家长的强烈关注,学生的变化让家长们喜上眉梢。他们也加入到孩子的诵读活动中,手捧经典,有滋有味地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品味,让书香飘满家庭。有的家长还积极主动到学校献计献策,推动经典诵读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学生的种种变化犹如一股飓风,给四平八稳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带来了新鲜空气。
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展望未来
经典诵读掀高潮,文明儒雅换新貌。学校师生学习了经典之后,便有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经历,更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长期诵读经典诗文,一生与经典同行,和李白《梦游天姥》,同杜甫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携文天祥《过零丁洋》,陪王之涣《登鹳雀楼》,与张岱《湖心亭看雪》,邀王勃诵《滕王阁序》,到杜牧的《题乌江亭》小憩,和李煜的《虞美人》同悲喜。读《论语》、《三字经》,学《弟子规》、《千字文》,到四大名著中畅游,到四书五经中去感悟人生。与经典为伍,与经典同行,一生一世,代代相传,得到的必将是新课改下“无心插柳柳成荫”之葱葱郁郁的喜人景象。作为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身体力行,不断探索,让经典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孩子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阅读教材论》王松泉辽宁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