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素质教导评价基础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素质教导评价基础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素质教导评价基础教育

一、素质教导评价对象的综合性

现代教导评价的范围已扩大到教导的全部领域,于是就有了评价的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导评价从宏观的角度考虑问题,涉及教导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导战略、教导制度、教导目标及教导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关系;狭义的教导评价则从微观角度指向学校内部,以学生为对象,对学生的发展水平及与之相关的诸种条件予以评价。显然,与传统教导评价仅指向学生及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而以分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做法相比,现代教导评价的内容已大为扩展。评价对象的扩展,是基于以下两个认识:一是注重到了教导的整体性,即教导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各要素间处于相互作用与制约的动态结构之中,某个要素的变化必将影响到其它要素的状态。要对教导的终结性成果--学生发展水平作出恰当的评价,必须首先对影响学生发展水平的各相关因素作出评判。其二是更新了评价的价值观,即素质教导评价既强调其教导功能、发展功能,就必然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其目的在于诊断学生的发展水平及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教导因素的状态,从而为改进教导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素质服务。那么,以一个学校范围而言,素质教导的评价对象应包括哪些呢?依据教导成果及与之相关联的要素作用大小,可区分出如下六个层次的评价内容。第一层次是对学生的评价。它是评价的核心对象,包括对学生素质结构的各组成部分评价及整体水平评价。从素质教导的基本观念和根本目的出发,将对学生的评价作为素质教导评价的核心对象,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发其它层次的对象予以评价,是当前构建素质教导评价体系的有效的认识路线和操作路线。第二层次是对直接影响学生发展的教导活动的评价。包括对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团队活动等的评价。将上述教导活动予以评价,无疑能提高教导活动的计划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尽可能优化的发展。第三层次是对直接制约教导活动质量的诸要素评价。包括对教导者、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即教师、课程与教材、教法的评价。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工程师,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发展的状况。对教师的评价应包括对教师的政治思想、师德修养、工作态度、教导观念、业务水平等多方面的全面评价。课程教材是否得当,是教导成败的要害。对课程的评价包括对课程类型与结果的评价。对教材的评价包括对教师参考书、学生辅助读物、练习册等各种学习材料以及音像材料的评价。教学方法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及速度,对教法的评价主要看其指导思想是否正确,实际效果如何等。第四层次是对包括潜在影响学生发展的学校社会文化背景的评价。包括对学生集体、含教师在内的班级、教师集体及学校整体的目的、组织、纪律、风气等方面的评价。其中班级集体是学校实施教导目标的基础单位,也是对学生成长、发展影响最大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师集体对学生的成长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教师集体目标一致、调解和谐才能形成教导的合力,否则只能导致内耗丛生,削弱甚至抵消教导力量。学校集体的组织水平、纪律、制度、特色风格,是全校师生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对师生的思想、品质、情感起着巨大的作用。第五层次是对学校物理环境与社会环境条件的评价。学校的基本设施设备等是办学的必备条件,是发挥学校教导机能的物质基矗缺乏必备的物质条件,难以通过丰富生动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物理环境包括学校校舍的位置、朝向、面积、质量、采光、排水、有无污染和噪音;普通教室、专用教室、课外活动室、体育场馆、图书馆、实验室、礼堂以及教导设施的人均占有的数量与功能发挥状况;伙房、食堂、厕所、医务室的地点安排、卫生条件和治理状况等等。对这些要素的评价,不但要看原有的基础状况,而且要看对现有条件的利用和效果。社会环境包括学校周围的地区特点,有无危险的道路、河川、悬崖等,四周居民区内有无学生不宜参与的玩乐场所与设施,社会的道德风尚等。非凡要对学校如何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有利教导因素,尽量克服不利教导因素的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第六层次是对学校行政治理,包括学校各个领域的治理的评价。治理与教导是学校工作顺利开展的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两个侧面,犹车之双轮、鸟之双翼。评价学校治理,要着重评价学校治理程度以及治理效果等,还要评价学校在社会的影响与声望。

二、素质教导评价功能的导向性

长期以来,教导评价的功能主要定位在选拔作用上,即如何从受教导者中挑选出适宜于继承接受高一级教导的所谓"优秀者"。这种选拔功能的存在并日益被强化,固然有其历史原因,但更重要是人们固执而可怕的偏见:教导被认为是一整套的学习任务,这任务随着学生的年级升高而越来越难,能胜利地越过更高阶梯的人将越来越少,为此,教导评价的主要功能便是将这些少数尖子挑选出来,以便把他们培养成杰出人才。许多教师在教导教学活动中更持这样的观念:全体学生中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品行上总可划分为优、中、差三等,每类学生的比例在受学校教导过程中虽会有所变化,但幅度不大,且对每个学生而言,欲在短时期内有快速发展的可能性极校显然,上述这种使学生发展目标固定化的预想,是当今学校教导中最浪费、最具有破坏性的一面。它压抑了教师和学生的抱负水平,也削弱了学生的发展动机,使相称数量的学生由于长期遭受挫折和羞辱,其自我自尊被摧毁殆尽。因此,片面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只能是压抑和摧残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与教导评价的本质含义相悖,更与素质教导的宗旨背道而驰。现代教导评价的主要功能和根本意义,既不在于鉴定和选择,也不在于对学生进行警戒与鞭策,而在于检查教导目标的达成水平,取得反馈信息,以便调动教导教学过程,及时针对缺陷和问题进行补救和矫正。所有这些,与当前流行的片面强调分等、淘汰的教导评价有明显区别。为了使教导评价在实施素质教导中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本人认为在评价过程中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基矗素质教导是基础教导,以培养人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中小学实施素质教导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具备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方面最基本的素质,为其身心发展奠定基矗学生素质评价强调基础性,主要评价学生是否已经具备最基本的素质。

2.着眼整体。人的各项素质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素质教导是一种结构性的教导机制。素质教导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素质评价不能孤立评价学生某个单项素质,应从整体视角考察,看其各项素质及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全面和谐发展。必须全面实施各项评价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重视发展。人的素质除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还具有发展变化的性质。随着人生活在其中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变化以及人自身实践活动的发展,人的素质也不断发展变化着。尤其是在社会迅速发展的改革开放年代,人的素质的迅速发展变化既是客观的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素质教导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教导过程。评价学生素质,不仅看其现有的质量水平,还要看其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我们应该让其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不断丰富其素质内涵,逐步提高其素质水平。

4.强调实践。人的素质形成的过程,是人将从外界获取的物质、能量、信息加以内化,逐步积淀为自己身心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活动的过程。可以说实践活动是素质内化和外显的中介。评价学生素质水平,要看其在实践活动中的外显行为和持久发挥作用的程度,用实践检验、评价学生素质状况,才能正确反映起初的素质水平。

5.承认差异。人的先天禀赋不同,接受的环境和教导影响不同,其素质发展特点、水平和潜在可能性存在差异。素质教导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和谐统一的教导。素质教导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依照各自的条件得到其可能得到的最佳发展,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学生素质评价也应从这一观点出发,评价考察其全面素质和个性特长。

三、素质教导评价主体的广泛性

一般说来,评价主体是"能根据评价结果,为达到改善教导活动及其成果的目的而采取相应措施"的人与组织。据此,学校教导评价主体包括了教师、学生、学校领导、教导治理部门、家长和其它与学校教导有关联的社会成员和组织。教师、学校领导和教导行政机构由于其非凡的地位而成为素质教导评价的主体,是毫无疑问的。家长居于教导评价主体地位也是客观存在,因为他们既是教导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教导结果的重要责任者,他们不仅关心子女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还十分关注学校及教师的威望、水平与质量,并作出自己的价值判定,提出学校教导改革和调动的建议。至于学生能否成为评价的主体,是值得讨论的。"现代教导评价已经不再把被评价者视为评价的待查客体,而是把他视为教导评价的主体。"即便在以学生为核心的评价中,学生虽是评价的直接对象,但教导活动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假如离开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素质教导的目标就无法实现。所以,学生在主动发展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对自己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对教导活动、教师和学校的各方面进行评估。在素质教导评价中主客体是相互转化的,这被视为主体性的高度发挥。但在目前素质教导评价研究中存在一种倾向,即把评价者主体性的发挥与自我评价这种形式等同起来.在一些中小学对学生评价的改革实践,把有否学生自评这一栏作为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标志。这显然是绝对化、表面化和形式化的做法。本人以为,要发挥学生评价的主体性,要害在于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并从中逐步实现将外在的评价目标内化成自觉要求,最终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即主体性应表现在评价过程之中,而不是评价的结果上。详细地说,教师应注重如下几点:第一,应充分向学生展示评价活动的各个要件,诸如评价目标、意义、标准、方式和进程等。第二,组织学生对照目标检查自己的进步状况,并能根据自查结果发现问题及其原因,及早调动自己的努力目标与行为。第三,教师应向学生解释各种评价结果,并与每位学生一起分别制定今后的努力发展方向及进步计划。

四、素质教导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教导评价方法是指进行教导评价所遵循的途径和程序,是完成评价任务实现评价目的的手段和桥梁,包括评价的思想方法和评价的实践方法两大类。思想方法是实践方法的方法论指导,而实践方法是思想方法的详细应用。这里着重阐述素质教导评价的思想方法科学性特点。素质教导评价思想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教导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详细包含以下原则:

1.保持两点论为指导,力求对评价对象作出全面而辩证的评价。即不仅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并注重到正反两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在评价学生时,要认识到青少年处在成长过程之中,成熟与幼稚、长处与短处、长处与缺点总是并存于一身。评价过程出现的"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定势偏差、感情投射偏差、中央化偏差等均是评价者主观偏见表现,应予以克服。

2.保持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从评价对象内部与外部的纵横交错联系中作出正确的评价。青少年学生既是先天与后天、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理性与情感等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的完整个体,又是与他人、群体、集体、家庭和社会等外部环境有着广泛而密切联系的现实的人。因此在评价时,一方面应全面评价学生,切忌只顾一点而不及其余的片面做法,另一方面应在广阔的背景下考察学生个体的发展,尽可能地区分出阻碍学生发展的各种负面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予以克服。

3.保持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以往的评价以形而上学的静止而僵化的观点看待学生,常常以学生一时一事的表现轻率地断定其今后的发展限度。素质教导评价虽从考察学生即时状态入手,但着眼于其今后的发展。相信学生发展的潜力,因此积极评价多于消极评价;发展评价多于静止评价;过程评价多于终结评价。最终目的是加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达到素质教导的根本目的。

由应试教导向素质教导转轨已成为我国广大教导工作者的共识。但由认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则需要建立起一整套卓有成效的素质教导运行机制予以促进和保障。素质教导运行机制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可表述为"有效的导向机制、有力的制约机制、科学的评估机制、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其中评估机制在当前教导治理过程中最具有实质性的作用,因为它是个指挥棒,评估的指导思想、详细指标、方式方法及其效用,均牵动着学校教导的方方面面。本文着重探讨素质教导评价的若干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