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当代基础教育发展问题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为了推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印度政府制定了许多宏伟的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和文化诸方面因素的制约,这些目标基本上都没有按期实现。印度基础教育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任重道
远早在1905年,国家宪法中就对普及初等教育做了如下规定:“国家应努力在自本宪法生效起10年内为所有儿童提供免费义务教育,直到他们年满14岁为止。”1986年,《国家教育政策》中,再次规定在1990和1995年前分别使所有年满11周岁和14周岁的儿童接受免费义务教育。1992年,修改过的《国家教育政策》又决定在进入21世纪前使所有年满14岁的儿童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由于其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传统及人口等因素的制约,印度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期限一再推延。此外,从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公布的年度报告中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初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不断增长,但是总体并不高。与此同时,辍学率也在不断增长,几乎是达到了一半。印度在普及基础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任重道远。
(二)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
印度基础教育经费在区域间的配置严重不均衡,少数几个邦承担了印度基础教育的绝大部分重任,然而教育经费却不能相应匹配。2007年,印度基础教育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为3701卢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有17个,最大地区与最小地区的差距达到9581卢比。可见,印度基础教育经费配置在各地区的差距也非常明显。此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中,城市占有量明显高于农村地区。据相关数据统计,印度城市中拥有学前教育设施的学校、寄宿设施的学校,以及饮水、通电、操场、图书馆和计算机等基础设施的学校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农村享受优质资源的机会远远低于城市地区。
(三)教育经费保障不足
早在《国家教育政策(1986)》中,印度政府就规定了对教育领域的投资总量要尽早增长到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20世纪90年代初,也进一步提出教育经费应逐步增加以确保在“第八个五年计划”(1992—1997年)以后将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6%的水平。但是在接下来的三十多年中,基础教育投资被政府摆在低级别的优先位置上,用于教育发展的GDP不到2%。21世纪初之前的公共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一直在3%-5%之间徘徊,明显低于国民生产总值6%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分配给基础教育的经费占整个教育经费的比例也始终低于50%。这种现象直到2007年才有所改善,普及基础教育的经费才逐渐有了保障。但是由于辍学率的升高,印度要求在2007年实现完全小学教育的目标仍未实现。
二、印度基础教育发展中的启示
中印两国同为发展中大国,其悠久的历史和多民族、多语言的特征也是和我国相似的。在基础教育方面,两国也面临着一些相同的问题。印度基础教育中的问题依然可见,但是印度在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中的探索对我国不无借鉴和参考意义。
(一)完善立法,加强制度保障
印度中央政府重视基础教育工作,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从修改宪法做起,把接受基础教育作为儿童的基本权利。2002年,印度通过了《基础教育作为基本权利法案》决定将6-14岁孩子接受免费强制性教育作为他们的一项基本权利。随后又分别于2005年、2009年颁布了《教育权利法案2005》和《儿童免费义务教育权利法案2009》,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未入学儿童的责任。自2001年发动普及基础教育计划以来,印度实施了多项教育计划,颁布了多部法案,不断完善教育立法,从法律层面保障接受基础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二)提高教师数量和水平为了解决师资短缺的困境
《儿童免费义务教育权利法案2009》明确规定,不允许教师转行和控制编制空缺额。政府还规定教师一旦入职,由政府统一调配到具体的学校和地区,保证同工同酬。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印度成立国家教师委员会、邦教育研究与培训委员会、县教育与培训学院,负责教师教育与培训工作。印度还建立了完善的教育标准体系。印度于2010年8月,最新颁布了《义务教育教师任职最低资格标准》,规定小学教师必须达到高中毕业加两年制初等教育专业学习文凭,并通过教师资格考试;高小教师必须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加一年制教育学士专业学习,或高中毕业加四年制初等教育学士专业学习,并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这从学历和实践上对教师资格标准提出了新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是发展教育的重点,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要不断建立健全教师准入机制和培训机制,通过专业的职前教育和入职教育,不断提升教师素养和教学水平。
(三)保障弱势群体
受教育权为了保障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将长期受歧视、压榨的“表列种姓”和“表列部族以及其他落后阶级”的教育作为重要的国家教育政策,同时提出了包括优先建立学校、设置补修课程、提供大学预科奖学金计等在内的多项实现这一政策目标的优惠措施,甚至针对其权益的提升制定了特别保护与照顾的法律条款,在高校入学方面也为其保留了一定的入学名额。政府为落后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提供基础教育设施,对少数民族给予更多关注,保证他们建立和管理自己的教育机构,保护他们的语言和文化。这些都为维护教育公平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为了保障女童的受教育权,印度在教育落后的区、原住民族人口较多的区实施了全国女童基础教育计划(NPEGEL),为初等教育阶段的弱势女童提供附加的额外教育。这些都对保障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促进教育公平起了积极作用。
作者:朱灵媛 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