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发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广义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涵盖面是全层次的。它即是教育意图,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下面将通过结合我国英语课程目标的变化来论述各个时期我国英语课程的发展与变化。

一、20世纪以前的外语教学

我国的外语教学最早可追溯到元代,“回回国子学”是我国有史料可查的最早的外语学校,主要用来培养“译员”,学成后排充各官府译史。随着与外国交往的增加,出现了一些外语学校和重视外语的洋务学堂。20世纪以前的外语教学主要以语言知识和翻译为主,教学目的从最初培养专门的外语人才发展到培养能利用外语从事其他专业的复合人才。

二、20世纪以后的外语教学

(一)建国前的外语教学

1.清末民初的外语教学

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外语占全部课程的四份之一。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外语为中学堂必须而最重之功课。这一时期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临时应用,增进智能和知识积累。教学内容虽然仍重视语言知识,但比以前有所扩展。

2.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外语教学

1923年国民党政府颁布《新学制课程纲要初、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外国语课程纲要》结束了辛亥革命以后外语教育的混乱局面。从此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国民教育部先后颁布了13个初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但每一次改革外语课程的目标并没有重大改变。外语教学的目的逐渐趋于科学,由重视实用为目的转移到教育和教养为目的。

3.建国前英语课程目标的发展变化

1904年《奏定中学堂章程》提出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习外国语之要义”“使得临事应用,增进智能”。1912年《中学校令实施规则》指出外国语要旨在“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运用智能力,并增知识”。1923年《新学制课堂纲要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外国语课程纲要》提出学习英语要养成学生欣赏优美文学之兴趣,增强听说读写的能力。1929年-1941年的课程标准均指出英语教学的课程目标为提高学生切实运用英语的能力,以英语为工具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1948年的《修订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建国前的英语课程从最开始的以教授语言知识为主,开始向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方向发展。

(二)建国后的外语教学

1.迅速发展俄语教学阶段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这一时期国家制定的革命与建设事业的总方针是向苏联学习,俄语教学因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英语作为中学的一门学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一种勉强维持的局面,对英语教学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2.初步恢复英语教学阶段

1956年教育部下发文件恢复英语教学,英语被列为一门重点学科,并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1951年《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草案》的课程目标注重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特别是对单词的记忆。其后相继颁布的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加强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教学还是以语言知识学习为主,强调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繁荣发展阶段

“”期间,我国的英语教学遭受到巨大的破坏,一度处于崩溃的边缘。粉碎“”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英语教学进入繁荣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英语教学目标由单纯的语言知识的学习逐渐发展到以培养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从增加思想情感教育,再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增加国际理解和世界意识、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形成健全的人生观。我国的外语教学由知识讲授观转向能力培养和素质发展观。

(三)元代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发展变化

我国的外语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20世纪以前的外语教学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与掌握。20世纪以后,由于国家对外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外语教学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但20世纪初的外语教学仍然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英语课程的目标着重强调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同时初步提出了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英语课程开始由注重语言知识向注重语言能力的方向转变。建国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外语教学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英语教学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我国的英语教学在注重语言知识掌握的同时注重语言能力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1993年的英语课程大纲首次提出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国的英语课程在注重英语工具性的同时开始强调英语课程文化性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总结

我国的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在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发展后课程标准更加完善。以往的教学都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放在教学的首要地位,而新的课程标准在关注这些的同时,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体现了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课程观的转变。从教学大纲英语课程目标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基础教育英语课程从知识目的到交际能力目的,再到注重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方向发展,这更加符合时代和历史的发展潮流,体现了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对英语教学的不同要求。

作者:于影影 单位: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