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应当基本公费理论依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本文从经济等方面分析教育的投入问题,从多个角度都表明,教育由国家公费承担是很有必要的,利于国家当前和长远发展。
关键词:教育,收费,消费,投入
随着学校收费的增加,教育收费问题已经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许多贫困家庭已经无法承担巨额的费用。许多学生因此辍学,也有的家庭因为为了供学生读书而成为贫困户。而在国外普遍存在免费的教育,国内一些理论曾经认为教育收费是一种投资的体现,在此本人提出新的见解。
在此先确立一个原则:“谁受益,谁投资”。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教育公费的理由。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行为,因此把教育作为一个投资说法并没有错,但是应当看到,教育的作用和产出是复杂而且长远的,得到产出回报的主体也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受教育者,而且还有企业、所在的城市、国家等等。实际上得到教育回报更多的是国家和社会,所在的企业,而个人相对非常微薄,甚至所在的城市得到的回报都比个人的回报要高。对于一些基础性的学科,甚至受教育者几乎没有得到的回报,他们的工作是为了社会长远的利益和今后的科技发展。在人才过剩的情况下,人力资源贬值,即使他能够创造很大的价值,但是在市场经济下,他如果与公司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公司以廉价劳动力来获取巨额利润,教育的回报就体现在公司利润中。近年来由于人才市场的变化,人力资源贬值明显,许多公司压低员工报酬,这意味着受教育者的从教育受益程度在下降,因此承担的教育费用比例也应当相应下降。另外,还有长远的回报,甚至在该人去世后非常长的时间内产生价值和回报,如爱因斯坦的理论至今还在发挥其价值。由此可见,有必要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对于教育给予投入,而国家则可以从企业税收和城市的财政收入中给予提取,从而由国家来对教育进行投入。个人也可以适度承担一部分,但是国家可以通过工作后税收调整来进行收取,然后由国家进行投入。公费教育可能存在的弊病是可能学生不珍惜学习的机会,学校可以通过选拔和考评机制来进行约束,成绩不合格不录用、不授予学位或者不允许升学。另外还可能存在高校不负责任,没有动力,这一点也可以通过考核评价监管机制来实现,学校接受国家的投入,必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要把这些责任都纳入考核评价范围。根据考核来给予投入,形成动力机制。
教育是一个先投入,后产出的过程,这个过程由社会来承担更加合理。因为国家有更加强的调解控制能力,能够把产出的效益回收过来。由于现在就业压力大,还存在投资产出风险,所以国家来承担费用可以平衡风险,带来稳定。
从促进经济发展和运转上来看,实行基本公费的教育利于经济良性运转。在市场经济下,存在着比较大的贫富差距。贫富差距在我国特别明显,而我国的教育收费远远超过了许多家庭的承受能力。对于教育收费,有一种说法是可以刺激内需,因为人们不愿意进行普通的消费,但是如果是为了孩子进入大学,他们非常愿意花钱。实际上,内需的扩大是需要以收入为基础的,对于贫困家庭,即使他们将家里的收入用在教育“消费”上,必然会在其他的地方节省等量的消费,因而没有扩大内需,而且在一些重要的甚至必需的消费上厉行节约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不好的后果,比如在医疗、饮食上节约。相反,许多家庭为了孩子长大后能够接受教育,很早就开始进行储蓄,这在无形中缩小了内需。另外,为了供孩子读书,许多家庭还进行举债。这会带来许多社会矛盾和经济的副作用,也缩小了债权人的内需。
从公平的角度来看,教育公费有助于多方面的公平。在我国处于读书阶段的学生并不具备自己挣钱来供给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的能力,基本上是整个家庭,特别是父母来承担费用。这其中的不公平有:第一,父母不公平。因为让孩子接受教育,最大的受惠者不是父母。他们出于亲情和望子成龙的心情才给予供给。现在的高收费情况下,他们得到的回报与付出远远不能够比。有什么理由让父母来承担费用呢?第二,学生不公平。许多家庭因为无法供给学生读书,对于这样的学生显然也不公平,特别是有着很高天赋的学生,他们的辍学对于社会的潜在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对于他们而言失去了发展的机会。我们来看父母到子女的抚养和继承,本来就带来了子女一代的不公平的,国外通过税收来调节。我国没有遗产税,且贫富差距超过警戒线,但是通过教育公费,也可以调节父母到子女在教育上抚养能力不一样带来的不公平。
从城乡经济发展来看,受教育群体往往是为城市经济服务的,但是农村家庭却担负了巨额的费用。不仅仅如此,受教育期间他们都对于城市的经济和科技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学生的日常消费大大拉动了城市的消费。学生兼职打工都是以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服务。无论是学生还是高校,都为城市的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农村只是源源不断地把高素质的人才送到城市,并且为城市输送了教育和生活费用。农村很少得到人才和科技的回报,导致城乡贫富差距加大。
由于教育的低投入,高产出性质。教育需要激励,免费就是一种激励。一些父母因为不理性等愿意而不愿意出钱交学费,不愿意进行长远的投入,但是政府国家应当是理性的。
有流行的说法认为教育是一种消费。教育是低投入,高效益的,所以应当鼓励这样的消费。消费的价值上来看,国家应当保障消费的效益最大化,要在基本的消费和保障上给予支持和补贴,比如医疗、生活保障、教育、住房等,而对奢侈性的消费给予征收消费税。教育不是一项奢侈的消费,而是必须的,对社会有巨大意义的,同娱乐性的消费不一样。国家为了保障消费和投资的效益最大化,应当承担和补贴教育“消费”。这也是公费教育的一个依据。
教育收费就意味着有钱人才能够接受教育,同时也相应降低了对于他们成绩、勤奋和天赋的要求。事实表明这些有钱人往往在学习上不勤奋,缺乏斗志。而许多有真正天赋的贫困家庭的孩子却无法接受教育。高等教育无论从学习还是研究上来说,都需要天赋、勤奋和智商。在进入工作阶段后,他们学习的知识、他们的创新能力对于是否能够带来效益和产出都至关重要。这点上教育收费对于社会带来了损失。最近频频拉响的知识产权的战报给我们启示,创新能力和创新投入至关重要。在许多方面,我们已经被国外的专利技术封锁,如果再不加大创新投入和对于创新给予足够重视,经济难于跨越。
国家的发展需要有大批具有献身精神的人才。如果教育收费会给学生精神和思想上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而知识和高科技本身就是双刃剑。如果教育收费是个人的投资这样的想法一旦根深蒂固,受教育者将更多考虑自己利益而可能在很多方面损害国家和他人利益,大大降低全国人民的凝聚力。而应当看到当今的国际形势并不乐观。
通过收费限制教育,防止人才过剩并不现实,因为普通家庭对于就业市场并不可能很清楚,国家则可以通过调查统计很清楚了解人力资源市场行情,通过限制高校招生来防止人才过剩。此外还应当研究分析教育费用的产生过程以及是否合理,不应当把不合理的费用算在教育费用内,同时也要进行合理控制和监管,防止费用扩大。
对于有些国家补贴生活费,并非不合理。我们应当看到,学习不仅仅是一个受益的过程,学生读书期间也有付出,同时也不应当仅仅孤立地把工作阶段看成一种付出,而应当把整个学习工作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这样利于经济稳定运转。如果把一切看的太短暂,许多长远的利益必然无法获取,比如小孩没有创造价值,却凭什么让父母抚养。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发展经济还是发展科技,无论是从回报投资上来看,还是公平上来看,教育费用由国家公费承担是合理而且很有必要的,对于国家发展非常有利。
(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