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对高职院校发展方向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本文从多个层面对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状况进行了阐述,对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详细的剖析和探讨,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建议
ONTHESTRATEGIESOFVOCATIONALINSTITUTE
Abstract:Thispaperbasedonthepresentsituationofvocationalinstitute,triedtoanalysetheproblemsofuniversalsignificanceandsharedmyownopiniononitsdevelopmentwithallthereaders.
keywords:Vocationaleducation,Strategies,Suggestion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正在蓬蓬兴起,这支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人才培养基地已显现出它的巨大作用,这是我国传统学制变革的重大成果。然而,几年来随着一批批人才的输出和社会对高职人才质量的检验,反馈出了许多问题。本文试图对我国高职院校进行一定的剖析,并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以期对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一、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呈现以下特点
(一)师资队伍薄弱
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数是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升格而来,普遍存在着行政后勤人员超编,大部分教学人员是以前的中等职业教师,且教职人员配比和师生比例失调。在一线教师中,普遍存在着专业知识、学历结构、实践技能、科研水平等方面跟不上时展要求的现象。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很多教师已难以胜任教学工作,但是由于高职生员的大量扩招,他们又不得不坚守在高职教学的第一线,合格师资数量更加紧缺。此外,多数教师对高职教育所规定的以“应用技术”为主,理论上做到“必需、够用”的教学原则的理解上存在偏差,加上适合高职院校的教材短缺,不得不使用本科教材,而他们对本科教材内容的理解本身就有难度,又缺乏内容处理的灵活性,因而上课只能照本宣科,有的甚至干脆沿用原有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由于知识的限制,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讲授知识普遍过于浅显,导致学生对某些技术原理模糊不清,囫囵吞枣。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对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从而影响了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普通高等学校调入了一些教师。这些教师具备较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一般都比较受学生的欢迎。然而,由于多年的高校教学工作所养成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一时还较难适应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加之高职院校现有的办学环境、办学条件、校园氛围和政策导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教师在教学上更多地沿袭着学历教育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师对生产一线和社会实践缺乏了解,因此学生的实践技能难以到良好的培养。为了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也有不少的高职院校从生产第一线聘请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但他们又缺乏理论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传授知识比较困难。
(二)定位不够明确,观念转变不够
虽然每一所院校的领导和教师都熟知我国开办高职院校的目的、方针和政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办学观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这主要是某些领导没有真正明确高职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定位不够明确,导致学院的管理、教学环节的运作比较混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高职教育的简单理解和经验思维。因为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等职业学校合并、升格组成,这些院校的领导多年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对高等教育不太熟悉,加上有些领导的知识和学历结构偏低,对高等教育的有关政策、法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目标不明确,缺乏管理经验,缺乏与高职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方案。他们对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哪一个层次、哪一种类型的人才,均不十分清晰。因此,对学院教师素质的要求、对学生培养目标的确定、对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及对教学环节的运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能正确地把握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2.招生规模与办学条件不匹配。这类学院大多是刚起步,经费来源不足。不少学院为了加快发展,解决经费问题,大量扩招。他们普遍认为只要有生员,就可以求得发展,或者至少可以解决燃眉之急。殊不知,如果这些学生在学院里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待他们走入社会之后,正好是事与愿违,学院只能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毁招牌。
3.师资建设力度不大,现有教师的资格认定管理不到位。很多学院引进人才只是为了迎接评估,而忽略了对已有教师的规范管理,虽然原来中等职业学校留下来的教师有相当一部分很优秀,但随着学院的升格,他们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机会去补充知识,提高学历和学术水平。严格地说,他们中还有不少人根本不能胜任高职的教学。然而,在不少高职院校中,他们仍然肩负着繁重的教学工作,这也是高职院校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培养质量,学生质量的高低则关系到整个学院的生存和发展。
(三)专业设置盲目,“产销”脱节
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为了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在扩大高职的招生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盲目性,忽视了高职院校的客观实际和承受能力,缺乏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特殊性的分析和指导。我国高职的办学目标应该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很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地方特色,忽视对地方经济结构和办学条件的综合考虑,盲目模仿其它院校,不切实际地设置专业,或者缺乏对市场的全面调研,匆忙上马,尤其是缺少三年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结果是学生数目大增,办学条件不足,有些专业不得不依旧按学科性教育运行,或者把高职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造成专业成了一个虚架子,造成高职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这也是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原因之一。
(四)缺乏适用教材,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不科学
除了部分公共课与少数基础课可以选用相近的教材外,大多数教材、尤其是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普遍欠缺,专业教师只能根据已有的相近教材或自编讲义来进行教学,教学质量的好坏很难评价。由于教材缺乏,加上师资的不足,教学计划的制定目标模糊,普遍存在着太多的不定性,有些高职搞“虚实”结合。“实”即第一年的教学计划是实的,这部分能够执行。例如,外语、体育、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课程,不管什么专业都必须开,第一个学期就先开这些课程。“虚”即第二、第三学年的教学计划则有些是虚设,虽然有教学计划,但由于各种原因,临时调整课程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些课程还可随意删去不开,不能保证按教学计划执行,这种现象在高职的教学过程中很普遍。由于教学计划的虚实结合,课程体系也就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亦不明确,从而达不到目标培养的要求,导致毕业生质量偏低,专业知识结构也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五)实验、实践等教学环节经费投入不足,教学方法单一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条件很差,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有很多院校连基础实验也无法开出,更谈不上开设专业技能性的实验了。开不出的实验课时和无法落实的课程实训,一般采取增设理论课时的教学来完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另外,受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目前高职的专业划分一般比普通本科要窄,非专业课时所占比重偏多,造成专业课课时难以满足,不能保证理论与实践相匹配。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知识面狭窄,技能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岗位适应能力不强。毕业后若遇到行业不景气或用人需求量减少时,学生抵御就业风险的能力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
二、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建议
(一)改变落后的办学观念,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实践性教学环节
1.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不一样。学校的前途取决于学生质量的优劣,也就是说学校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市场的要求决定了学校的发展。诚然,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正呼唤着一支优秀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但目前更加迫切的是办学条件的改善。如何尽快完善适合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师资队伍,改善实验、实践条件,改革教学方法和规范课程设置,真正培养出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才是我国高职院校要急待解决的中心问题。如何做到把有限的资金真正使用到教学第一线,首先必须尽快地转变思想观念,把工作的重点真正放在教学第一线。
2.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深化理论知识的必要过程。高等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特色,也是高职院校生命之所在。实验室建设是高校最重要的硬件建设之一,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所以必须加大实验室设备的投入,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另外要加快与企业建立广泛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管理的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职业岗位。
(二)吸取国内外的办学经验,明确目标定位
据2003年9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研究生就业率为94%,本科生就业率83%,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约为55%[1],个别省高职就业率尚未突破二位数。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并非缺乏市场需求,而是我们没有找准培养目标,说明我们很多高职院校在目标定位上存在着盲目性。如何找准市场目标,这是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必须长期探索的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科林·鲍尔在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大会上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不应该仅仅是‘需要驱动’,也应该由‘发展需要’来驱动。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人的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2]”。长期以来,我国缺乏应用型、技艺型、操作型人才的培养基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以及工艺复杂程度的增大,急需一大批能担当起现场工程师或现场技术指导工作的、既有大学的专业文化知识又有很强的操作能力和技术实践能力的新型复合型人才。而高等应用型人才教育的目标正是培养既具有大学程度的专业知识,又具有高级技艺,并能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职业技术教育目标定位应该是侧重于“需要驱动”,兼顾“发展需要”,这既是一种与职业岗位“群”联系的、明确而具体的需求,也体现出个人可持续发展内含的“发展需要”的基本思想。高职教育人才的去向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直接运用高等技术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一素质要求包括了知识吸收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和运用知识的创造能力这三个方面。这种定位强调了“应用型”,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使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规格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这个目标体现了高职教育的三个本质特征:一、高等性。它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是高中后教育;二、职业性。它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等层次;三、应用性。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性还应该突出针对性和适应性,比较教育学专家王英杰教授指出:”在新经济条件下,劳动力需要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迅速地迁移所学的知识于新的环境,能够迅速地更新知识以适应新生的行业或职业的要求。在新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可能不得不较经常地变换职业,许多劳动力需要具备创业能力,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3]。”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也应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工业生产的国际化趋势的加剧,更使得我们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面临巨大的挑战。高职院校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锐意改革,明确高等应用型人才教育独特的办学思路、办学途径及办学模式,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高职院校办成一个崭新的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三)加大教改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在教学上应该打破传统的“学科中心”模式,建立起与高职培养目标相吻合的“能力中心”模式[4]。即在认真分析某种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各种具体业务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确定所需要的专业和基础知识内容,不必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应强调综合性和实用性,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实际动手能力强,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工作,满足社会的需要。增强课程设置与岗位目标的适应程度,即高职的课程内容与相应的岗位要求之间达成的吻合度。在课程的理论深度方面要充分依据岗位需求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灵活控制,即理论课程在内容上是偏向基础理论还是应用理论。在这方面,有人对不同国家的高职课程进行了比较研究[5],加拿大更强调应用理论,在课程理论深度方面,则处于较低位置。我国高职课程教育目标决定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在理论深方面度处于较高位置。如何建立起与高职培养目标相吻合的“能力中心”模式,应该从以下四方面考虑:
1.根据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来选择教学内容。过分专业化,所培养的学生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缺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后劲,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2.加大教改力度,摈弃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培育,强化对学生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围绕学生探究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新的经济时代下,劳动者可能不得不经常地变换职业,在强调职业导向的时候,决不能忽视受教育者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直观性,缩短教学与生产和社会实际的距离,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自我发展和获得知识的能力。
3.加强实验、实践、实训环节的教学,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实践教学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这样能及时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动手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学一线上有创新精神和工作能力的教师的作用。必要时,还要多从社会上聘请一些有技术专长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到课堂里来给学生现场讲座。
(四)创新高职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专业设置上,高职教育必须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专业,而不能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针对学科用专业目录去规范和限制专业的设置,或者盲目地设置专业。由于职业岗位的千变万化,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面临着更多的不定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高超的市场预测能力,先设置一些稳定性较大的长线专业,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努力创办精品专业;还要善于发现新的社会需求、新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围绕着精品专业根据社会的职业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来灵活地设置和调整专业;应依托基础好的专业和师资队伍集中力量建设特色专业,形成一定的专业优势和相应的知名度,带动相关专业的延伸和发展。这样就可以做到在现有的条件下求得稳步地发展。这虽然会给教学的组织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但在这方面高职教育不能退缩,必须闯出特色。总之,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既要注重自身的办学条件,又必须体现灵活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同样,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也必须摈弃传统高等教育“重体系、轻技能、大而全、小而全”的思维模式[4],突破知识本位即按专业体系的系统性设置课程的方式,代之以能力本位即按照岗位和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来设置课程。在这方面,首先必须做的是调整教学计划,重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还应开设公共选修课,以基础课为先导,以专业课为重点,以实践课为主要形式,做到基础理论课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实践性为教学重点。
(五)加强教学管理,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办学
加强教学管理,应从课程建设和教研室建设入手,带动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建设中,将覆盖面广的主要基础课和对培养目标起重要作用的专业主干课,作为重点建设的对象。在教研室建设中,应进行教研室的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档案建设等,同时广泛开展教学法研究,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把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试方法作为实现专业教学改革目标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自始至终坚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做到以强化实践、突出实训、注重实效,以“教化、示范、养成”为基本途径的素质教育体系[6];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设选修课、辅修专业、开展社团活动等途径,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个性化。教师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动力,推动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的发展闯出一条坚实的路子。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给高职院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能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找准定位,办出特色,朝着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去努力,高职院校将一定会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好前景。
参考文献:
[1]周济,在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03.11.7
[2]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41与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2-8-161
[3]邸鸿勋人才需求分析与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科教版),2002.
[4]陈晓燕对办好高职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第16卷第1期2001.3.
[5]吴建设,中加高职课程模式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No.4,2004.Vol1.25.
[6]王芳,张志强高职高专院校应找准位置办出特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Vol.14No.6.2002.6.(公务员之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