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三个代表思想和高校改革和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历史责任的全面概括,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前瞻未来而做出的战略思考和精辟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丰富发展。高等学校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所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高校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三个代表”思想的精神实质,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用其指导改革和发展,既是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发展先进生产力高校的地位作用日益凸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国民素质的提高,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本的积累,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经来临,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发展的优势蕴藏于拥有知识和科技人才之中。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向拥有高科技和高素质人才的国家和地区聚集。从一定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比较落后的基础上起步,要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经济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历程达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后来居上,更要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更快更多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充分发挥人才智力和科技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推动作用。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着教育和科技的振兴。“科教兴国”战略正是顺应这一历史发展的必然抉择。对此,邓小平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充满信心,早就断言:“我们多次说过,我国的经济,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这样说,根据之一,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1](P120)
21世纪的高校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将日益显露出其重要的社会地位,它的作用也会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迫切呼唤高校提供大量的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把高校推到社会的中心地位。“农业经济时代,大学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大学徘徊在经济社会的边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走进经济社会的中心。”[2](P249)面向现代化的高校,已不是过去那种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它是研究、创造和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的重要基地,又是先进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源泉之一,同时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合格接班人,造就掌握和使用先进生产力主体的摇篮。
高校承担起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大使命,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实现新的飞跃;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大胆改革培养人才的旧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注重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根本,构建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教学体系;必须努力探索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途径。与此同时,高度重视发挥科技与人才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及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从而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历史性贡献。
建设先进文化高校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人的精神生活,渗透于社会各个方面,决定着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提出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明确了先进文化在全党工作中的重要位置。高等学校在这方面肩负起什么样的责任,如何完成这一重大使命,这是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重大问题。
我国高等学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对文化的发展具有继承、吸收、创造传播的功能。首先,高校通过有选择地、系统地、大规模地、持久地教学活动和努力,可以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代又一代地传播下来,让文明之光生生不息;其次,高校在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善于吸收、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中外文化的融合、碰撞中,根据时代需要,努力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不断地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向前进;再次,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建设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是在培养专门人才的过程中传播和创造,专门人才又是先进文化熏陶哺育出来的。因此,高校在建设先进文化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重大的责任。
高校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承担起建设先进文化的历史责任:
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处于攻坚克难的条件下,高校的文化建设遇到了许多新的冲击和挑战。由于高校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高校成为各种思潮汇集、相互激荡的前沿,成为西方文化渗透的重点,成为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与我们党争夺青年一代重要领域。有极少数人散布种种错误观点。如政治上主张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经济上主张私有化,指导思想上主张多元化,历史上鼓吹民族虚无主义,价值观念上鼓吹个人主义等。这些错误、消极的东西,影响恶劣,十分有害。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性,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在大学生中,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别是重视邓小平理论的“三进”工作,用邓小平理论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教育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人才。
其次,高校担负起建设先进文化的任务需要不断创新。文化的先进性,在于文化建设的与时俱进,不断超越,大胆创新。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高校要从以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化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不仅要适应未来社会,而且要引导、改造未来社会。高校发挥创新功能,主要包括: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创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开发科技含量高的科研产品;创造性地为社会服务;创造性地引导社会发展方向。最近在清华大学九十周年校庆大会上讲话,要求高校“应该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努力创造和传播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高校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发挥人才、知识、智慧聚集的优势,努力建设先进文化,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高校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再次,高校建设先进文化,要重视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在弘扬社会主导文化的背景下,以学校为主导,由师生共同参与创造的一种独特的亚文化。校园文化以其独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个大学生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诸方面受到影响。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缩影,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就是对社会文化了解、吸收、整合、内化的过程。校园文化源于社会,又高于社会,它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精神的塑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高校在落实“三个代表”思想中,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通过高雅、健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塑造校园精神,提高生活品位,培养大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传统,促进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
一切为了人民,高校改革发展任重道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三个代表”思想中,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归宿,体现了党的根本任务与根本宗旨的辩证统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解放人民、造福人民,以民为本。教育工作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千秋工程。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高校改革、推动高教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怎样实践“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呢?
第一,必须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高更好教育的愿望。中华民族具有尊师重教、望子成龙的优良传统。尽量让子女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我国的高等教育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只是少数人享有的机会。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迫切需要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划分标准,高校在校生人数占适龄人数(18—22岁)的比率,在15%以内为精英型高等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型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型高等教育阶段。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大多已进入大众型阶段,我国目前高教毛入学率尚在11%左右。党和政府决定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以确保到2005年高教毛入学率达到15%左右的目标。这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需要的重大举措。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挖掘办学潜力,自我加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
第二,必须重视教育质量,努力培养献身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人才。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着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3]21世纪中国能否实现文化复兴,强国富民,能否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关键取决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高校培养新世纪需要的优秀人才,必须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的原则,坚持思想品德教育与知识能力培养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与他人相处;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人民群众的浓厚感情,引导他们关心人民利益,自觉将个人价值实现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将自己的理想、抱负与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结合起来,教育青年学生自觉走与社会实践、与工农群众结合的成才道路,从人民群众中吸取智慧和营养,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不断激发为民造福、为国奉献的热情,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人民至上的责任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必须加强高校领导班子的建设,努力实践党的宗旨。实践“三个代表”要求,领导班子是关键。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干部是方向,是楷模。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教师是民主办学主体的思想,真心实意尊重和依靠广大教师,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广大教职工是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动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关键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时时想着教职工,事事关心教职工,把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宽松的环境,使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公务员之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