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龄前儿童性教育思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最难开展的教育莫过于性教育了,为什么呢?因为许多人对儿童期的性现象讳莫如深。这里的关键问题是父母或老师本身没有搞清楚儿童尤其是幼儿“性”的含义,或者在进行性教育时意识比较淡薄,认为没有必要,可以放任,或认为为时过早。其实性教育并不只是为了灌输单纯的性知识,否定幼儿的性差异,而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步了解科学的性知识,全面地认识自我。3-6岁是性意识发生、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是性意识培养的第一关键期。何为性意识?即幼儿自我对性的感觉、作用和地位的认识,是其它心理现象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性教育这一问题,从幼儿性心理的发展、幼儿性教育的时间和形式,以及家长、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原则等方面来探讨。
关键词:性教育、性意识、性器官欲期、性的自我鉴别定位、性别角色标准、性别角色认同
一、了解幼儿性心理发展。
“性教育”决不等同于“性交教育”或“器官教育”。它是全人教育的一环,目的在于使孩子身心健康、自信自爱、尊重异性。所以,了解幼儿性心理,对幼儿性教育有重大意义。从一出生开始,婴儿便有着能使自己身体感到舒服的器官。他们从各种消遣活动中得到身体上的快感,性的观念逐步形成。从孩子出生到学龄前,性心理分别经过口欲期(出生—1岁半,如吮吸手指)、肛欲期(1岁半—3岁,如身体的排泄活动)、性器官欲期(3—6岁,抚摸自己的性器官现象)和性疏远期(6—7岁,萌发了对异性的好感与接近愿望,但却以疏远和反感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性教育宜早不宜迟。
我们这里所说的学龄前主要是指3—6岁幼儿。这时候随着身体发育,他们会发现身体感觉最好受之处是生殖器官,出现抚弄自己的性器官现象即刚才所提到的性器官欲期。这一时期孩子好奇心旺盛,正处于试图独立的学习阶段。然而几乎也要受到来自大人的压抑。事实上,孩子这时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的引导。专家指出:“既然人的性发育开始很早,即便不满周岁的孩子在性问题上也不是中性体,所以,性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学家玛丽考尔特博士强调说,“儿童阶段,特别是5岁以前的性教育特别有效”。可见,性教育开始的关键时期是3—5岁,这一时期内接受性教育,对受教育者一生的“性特征”具有决定性作用或深刻影响。
三、性教育的形式。
1、不要正式谈性。
性教育的形式不应是正襟危坐和过分严肃。对孩子来说这样会促使他们窘迫和紧张,并且通常不为他们所接受。性教育学家建议永远不要正式说性,因为性和生活不能分开,对孩子来说性教育应该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在父母日常的态度和行为中,所以应该找机会多谈谈跟性有关的问题,而不是正儿八经地坐下来和你的孩子说“性”。什么才是和性有关而又能避免直接说“性”的话题?只要大人们多留心,会发现电视节目、电影、报纸、杂志,有许多和性有关的话题,实施“机会教育”。
2、父母同时施教。
性教育不一定是同一性别的事情。当孩子有了性的疑惑,如果是男孩,做妈妈的会说:“去跟你爸谈。”如果是女孩,做爸爸的会说:“去跟你妈说。”这种老套的观念完全没有必要,只要父母对性有正确的认识,母亲可以和儿子谈,父亲可以和女儿谈。事实上,父母双亲在一起对子女进行性教育是最好的安排。因为在讨论性和爱时,相亲相爱的父母就是传达给孩子最具有影响的性的信息。所以性教育是要父母共同负起责任,从思想、行为、认识上互相配合。常有这样的情景:母亲告诉孩子一个道理,孩子的眼神会转向父亲,似乎在问父亲“是这样吗?”如果这时父亲补充一句“妈妈说对得对”,会使孩子感到心满意足,当然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做父母的首先要充实自己,补充有关知识。
四、在解决性教育问题时应注意的原则。
由于年龄不同,特点也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能一样。性教育应该是信息连续传输,要把性教育当作一种艺术,通过提供有关性知识,消除孩子强烈的性好奇心。
1、性教育要真实正确。
幼儿对于他们的“来源”充满了好奇心和疑惑,经常会问“我是从哪儿来的?”面对这样的提问,相信大多数年轻父母都是遮遮掩掩,编些话来搪塞:“从商店里买来的”、“从石缝里蹦出来的”、“从外面捡来的”等等。其实孩子提出这些问题并不带性色彩,正确的回答应该“你是爸爸身上的一个细胞和妈妈身上的一个细胞结合后,在妈妈的肚子中长大,在医院里医生的帮助下,从妈妈的身体里生出来。”当然,要向孩子讲明,人在达到一定成熟之前不具备生小孩的条件的道理。某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曾向家长们提出这个问题。某位孩子的爸爸是杭师院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他就他的孩子提出的问题告诉他一些有关于细胞的知识,给他说说地球上的动物(例举他熟悉的和最喜欢的)都是由细胞变来的,也是由细胞组成的,还有好多漂亮的花、草也是由细胞组成的和变来的,咱们人也是由细胞变来的。人的身上有好多细胞,捏捏孩子的小胳膊,他身上的肉里有好多细胞,老爸和老妈的细胞就可以变出很多个孩子来,这样的回答,既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也消除了性的神秘感。
2、性教育要从容、自然。
幼儿常有爱提问和追问到底的特点,父母要容忍尊重孩子对性的好奇心,不必羞于谈性器官名称和解释有关性问题。父母不要压制幼儿求知欲,而要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像讲其它器官一样以平常自然的态度告诉他们身体各部位名称,如问到外生殖器时,就应告诉他们,男孩的阴茎是露在身体外面,像小鸡鸡,便站着小便,女孩的外阴是平平的,就叫小平平,要蹲下小便。有的男孩、女孩都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触摸,抚弄自己的外生殖器,或喜窥别人上厕所,这些都是很自然的都不失为天真。作为教育者不要嘲笑、吓唬,而是要耐心搞清原因,转移孩子注意力,然后帮助克服。如让孩子穿宽松的衣裤睡觉,教育孩子独睡,从小培养孩子自立、健康心理。
3、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就能适应自己的异性个体,学会相互关心。掌握相应的性角色,这称为性的自我鉴别定位,亦称性别自认。在这里面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幼儿年龄阶段性教育的必要方面,幼儿性别角色认同的确立,是通过自身学习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何为性别角色认同?就是让孩子如实地知道并确立自己是男孩或是女孩,幼儿学习的榜样就是与他密切相关的人,父母、教师,以及各种传播媒介中的人物形象等。如孩子2-3岁时,就肯定地告诉他你是个男孩还是女孩,当周围人从孩子的外表不易看出性别时,父母应如实告诉对方,决不能对孩子进行性别混乱和错误诱导,另外,社会的文化、传统的因素也通过成人对幼儿的性别角色产生影响,特别是父亲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或鼓励、或阻碍幼儿个性角色的学习。如人们看到一个姑娘,往往会称赞漂亮,看到男孩则夸他聪明、机灵。
作为幼儿接触最密的家庭,以及幼儿早期发展的主要场所幼儿园,都担负着培养性别角色的责任:
①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性别角色标准及性别意识。每个社会都有公认的适合于男性及女性识别的方式、价值观、思维方式、动机和性格特征等,这些要求或男孩或女孩的标准就是性别角色标准。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性别角色标准有利于孩子长大后更好地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要求,现在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有的家长想要个女孩却了个男孩,有的家长想要个男孩却生了个女孩,于是心理很不平衡。有些不明智的家长就根据自己的喜好而不是根据孩子的性别给孩子打扮。研究表明,错位的性别意识,是导致人格变态的重要因素,所以可以利用盥洗、游泳机会告诉他性别差异,他自己性别等,语气应保持轻松和平静地态度,让他们坦然面对人体,让他们认识到人有性别差异,上幼儿园第一天,分清男、女厕所,让他们知道男女有别。
②教孩子保护自己,让孩子知道身体的某些部位是属于个人隐私,别人不可以随便触摸,教儿童分辨不同形式的触摸,知道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尤其让孩子知道,这一原则适用于熟人和陌生人。
③发挥男女孩不同特点的优势,鼓励每个孩子全面发展,让孩子参加些不明显显示性别差异的游戏活动。全面对待男女两性中智力、行为上的差异,通过游戏活动弥补两者不足。
④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性别角色榜样,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男子汉形象的塑造,应适当加强男性气质的教育。如教育男孩子不能哭,抢玩具时让让女孩子,因为自己是男子汉。
4、正确认识孩子间的“性”游戏。
一般来讲,个体发展到2岁左右就会对自己和他人的性别进行辨别,在内心建立起自己的性别概念,通过日常生活行为表现出来,从中积累生活经验,逐渐了解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性游戏就是儿童形成性意识的途径之一。如孩子玩新郎新娘,在游戏中“新郎”和“新娘”“上了床”,但做家长的怕孩子因此堕落,往往不分青红皂白,或打或骂孩子一顿。
其次,孩子玩此游戏只不过是一种模仿行为。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孩子们绝不会由此而堕落,即使小男孩趴在小女孩身上做出模仿性交的动作时,孩子们也不会想到这样的活动会产生什么意义,因为这只是一种纯粹的游戏行为。
还有幼儿园经常可见男孩亲小女生的脸,或偷看女孩小便等等,这些对他们并不会带来什么身心方面的伤害,反而为孩子接受日后的性活动打下基础。成人理解幼儿“性”含义、性游戏有误,而直接加以干涉、打骂、压制和惩罚会使孩子心理产生消极影响。作为教育者,发现活动中出现性游戏时,要正确引导,设法转移孩子注意力,切忌大惊小怪或批评责罚。以免导致孩子丧失好奇心,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强烈的性活动欲望。
没有性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性启蒙教育,才能形成良好健康的人格。因此教育者只有真正理解学前儿童性教育,才能正确引导和教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