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美术建立小班幼儿合作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学会合作是儿童进入社会、成为未来主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一个基本途径。从小加强幼儿群体性与社会性的教育,培养他们主动交往、协同合作的团体意识和与人沟通、和睦相处、共同生活的社会能力,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合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小班幼儿由于他们自身的年龄特点,更容易出现合作上的问题。他们即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比如,在最初的《漂亮瓶子》粘贴合作活动中,孩子们都不是很习惯这种共同完成作品的方法,常出现抢画纸(两人装饰一只瓶子)、抢材料、抢工具等等的情况。或是搭档两方各顾各,一方遇到困难,另一方不会主动帮忙,没有合作的意识。针对这些情况可以在美术教育中潜移默化地灌输合作意识,并特地设计了一系列美术活动来配合培养小班幼儿的合作能力。
一、树立榜样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当班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还可以在教师操作时请幼儿帮忙。如在涂色时,教师可以假装不会涂,让一位或者几位幼儿帮忙,让师生共同完成作品,使幼儿从中体会合作的乐趣。这在无形中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
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及时发现幼儿之间的合作行为,并及时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这样会在第一时间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合作游戏时,幼儿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可以安排小老师,为幼儿配对。
二、创造机会
在平时活动中,幼儿经常会遇上困难。那就可以让他们请教边上会的同学,让他们通过观察模仿和相互帮助来学会技能,解决困难,鼓励幼儿多相互帮助。
作为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美术教学就是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良好机会。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对此可以设计一些美术活动来专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而这些活动也紧跟着教学主题的进度。
如《抽象画》,就是让幼儿共同完成一幅画。这是研究初期所设计的活动,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大家可以合作共同完成一幅作品,作品的完成不再局限于个人。而研究中期的活动,如《大树妈妈笑了》,是让幼儿进一步体会合作力量大,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知道遇到困难可以相互帮忙,相互协作。在进行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有选择的挑选创作工具。以使用棉签组为例,在棉签不够的条件下,就有幼儿主动将自己不用的棉签借给边上的小伙伴。他们会根据以使用棉签的颜色相互合用,充分利用教师所准备的工具。在将画好的树叶宝宝送到大树妈妈怀抱时,幼儿已会根据画面的整体来贴树叶,而不是将树叶集中在一块区域内。这次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通过这个活动,发现在美术活动中建立幼儿的合作意识,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在进行这个活动时,幼儿之间已经没有为材料工具而争吵,有一部分幼儿已能主动地帮助边上有困难的幼儿,当起了小老师。对于专门针对合作能力的培养而专门设计的美术活动,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连接,层层递进,是紧密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最开始所设计的是两人的合作画。如,《美丽的花瓶》,让幼儿通过两人的合作来初步体会合作的乐趣。等幼儿习惯和他人共创一幅作品的同时,再将合作的程度提升。小组的合作,如《抽象画》。更进一步的是,发动全班的合作,如《树妈妈笑了》、《快乐圣诞节》等。
合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放在集体教学上,区域活动同样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理想场所。教师可以将一些内容放在区域中让幼儿去操作。在没有教师的干涉下,幼儿能更好的进行交流,而能力的培养能得到最佳的发展。
作为教师,即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三、教授方法
由于小班年龄特点的限制,合作对他们来说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行为,他们在需要合作的时候往往不会做出合作的行为,同时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合作。所以这里就需要教师去教授他们合作的方法,让他们知道如何合作。
比如,当绘画、手工材料不够用时,教师就可以使他们知道可以通过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来解决问题。如一次手工活动,班中固体胶不够用,于是就向幼儿提出这个问题的状况,请幼儿来想办法。有很多幼儿自愿将自己的固体胶和别的小伙伴并用。抓住每一次可以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机会,让他们知道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行动、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也可以主动找小朋来协助,不一定事事靠老师的帮忙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学习到合作的方法。
四、体会到合作的效果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这一点,因此,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予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以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的失败进行比较,更能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
五、及时鼓励、引导
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做,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们俩商量一下也许会更好。”“你们都想用这把剪刀,但只有一把,怎么办?”“你可以请会的小朋友帮帮你。”“你可以去教他怎么画。”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幼儿通过美术活动的训练,在合作方面有了很好的发展。这些好的发展不止表现在美术活动中,同时也体现在其他方面。教师应更好的利用每次机会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