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红岩精神塑造当代大学生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红岩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应该是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利用红岩精神塑造当代大学生就要通过红岩精神“进读物”、“进课堂”、“进网络”、“进活动”,从而达到激发爱国热情,鼓励艰苦奋斗,培养团结意识,倡导无私奉献的目标。
红岩精神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一些革命前辈提出来的:1985年6月,杨成武将军作了“发扬红岩精神,致力振兴中华”的题词;9月,聂荣臻元帅作了“红岩精神千秋”的题词;10月,邓颖超作了“红岩精神永放光芒”的题词。红岩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都属于革命精神范畴,都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红岩精神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她是以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下的一大批革命志士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和优良作风的集中表现。其主要点包括: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红岩精神是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也是共产主义精神。同志在重庆考察时提出,“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红岩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这是党的领导人对红岩精神的地位与时代价值所做的再次高度评价。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先进文化又包括“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1]P170,“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极为重要的任务”,[2]P115而且“弘扬‘红岩精神’对于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有着重大意义”。红岩精神是民族精神,用红岩精神塑造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人民呼唤红岩精神,社会需要红岩精神,因为红岩精神为重庆的改革和发展培育了梁强、芦振龙、陈渝等一代又一代光辉榜样。“郁达夫在鲁迅先生逝世时曾感慨,‘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榜样而不尊崇,是麻木的表现,是民族的悲哀!”[3]P16高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用红岩精神塑造当代大学生是当今时代的需要。同时,新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是知识、人才的竞争,在人才的素质构成中,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起着方向性、基础性的作用。在大学生选择和确定人生“坐标系”的时候,高校要用正确的思想来塑造他们,因此,红岩精神应该成为开发利用的重要宝藏,成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一、用红岩精神塑造当代大学生的目标
(一)开展红岩精神教育要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红岩精神表现的爱国主义,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古代,李白“国耻未雪,何由成名”,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现代,苏步青、卢嘉锡、钱学森等留学国外的优秀科学家,千里迢迢回到祖国,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里程碑的贡献。在红岩烈士生活的时代,爱国主要表现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救亡图存,拯救中华。“故国山河在,群情尽望春。英雄夸统一,后笑是何人?”[4]P123这是罗世文在遇难前写下的遗言。这是烈士愿意为祖国,为党牺牲一切的决心。这种精神至今仍然是团结、凝聚全民族,实现宏伟目标的精神动力。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邓小平在改革之初就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5](P369)怎样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一,由于外国敌对势力还在不失时机的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进行经济输出的同时也在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输出,生活方式的输出,这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对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加之当今网络技术发达,他们尤其容易被反动势力所鼓吹的东西所同化,我们必须坚守住这块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第二,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综合国力还不够强,实现全面小康还需时日,作为跨世纪的大学生,应该知道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只有把他建设好,才真正对得起先烈们,大学生要树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危机意识,进而唤起强烈的爱国热情,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发奋学习,在建设祖国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
第三,爱国主义不是一时的“标签”和口号,我们要教育大学生把“爱祖国”化为爱事业、爱岗位、爱学习的实际行动。同志曾指出:“实践证明,牢固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奋斗的理想,并坚忍不拔地为实现这种理想而奋斗,不仅不会限制优秀人才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而且恰恰相反,只有在这种火热的奋斗中,优秀人才的聪明才智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他们的生命价值才能更加完美地展现出来。一切有志的青年大学生,只有走这条道路,才能对祖国和人民大有作为。”[6](P293)
(二)开展红岩精神教育要鼓励大学生艰苦奋斗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贪图安逸、安于现状的、固步自封的人,是没有希望的。大学生肩负着重任,就要有一种精神,一种志气,一种觉悟。这种精神、志气和觉悟归根到底就是要有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正如同志所说,“奋斗就会有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红岩英烈就是发扬着艰苦奋斗的精神,用青春、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高亢的战歌。而不畏艰险,为人民谋利益的奋斗精神,正是这曲高昂战歌的主旋律。在红岩村曾深情的说过:“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应该像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7]P94就是在这种忘我奋斗精神的鼓舞下,红岩英烈铸就了红岩精神的丰碑。学习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要鼓励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的锻炼:
第一,艰苦奋斗,就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人均资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不多,且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也不高,我们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8]P306同志曾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用红岩精神教育大学生,就要培养他们艰苦朴素、克勤克俭的思想,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思想。
第二,自强不息,知难而进是艰苦奋斗的集中体现。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必然要经历千辛万苦。正视困难,树立信心,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才能在伟大的创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目前,一部分大学生对于艰苦创业没有亲身体验,缺乏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通过红岩精神的教育要培养他们艰苦创业、不畏艰险,孜孜以求,艰苦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三,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是艰苦奋斗精神的价值取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前人从未走过,除了要具备一种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外,还必须积极开拓、勇于创新,才能披荆斩棘闯出新路。总书记曾经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9](P71)今天弘扬红岩精神,体现在学习工作中的不畏艰苦、勇挑重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三)开展红岩精神教育要增强大学生的团结意识
红岩精神之所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成熟阶段的精神风貌,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红岩精神的和衷共济、顾全大局的团结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是红岩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强调的不仅是共产党人革命阵营内部的团结、领导班子的团结,而且包括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中华全民族的大团结。爱国主义是广泛团结的一面旗帜。正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中华民族才团结了起来,力量新中国的诞生,离不开红岩英烈们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用红岩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团结意识,就要:
第一,要弘扬“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化解矛盾,维护高校稳定。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要“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马加爵案件”暴露了部分高校并不稳定。要化解矛盾,融合冲突,需要以“和衷共济”的精神来处理相互关系,解决存在的矛盾,增强大学生之间的团结,维护高校稳定。
第二,在当今和平年代,要培养大学生另一种团结精神即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集体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个人是集体的一部分,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充分的发展、展示自己,离开集体的个人进退维谷,举步维艰。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奋斗完成。
第三,当今时代也是更需要合作的时代。由于社会分工愈来愈细,没有合作,就没有成功。在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时代来临之时,未来的创造会更趋向于集体性、系统系的合作。世界教育组织认为,面向未来的青少年在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参加培训的同时,要对作为教育基础的四个支柱负责:学习知识、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存。当今时代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新生事物快,现代节奏快,但是也任性、孤独,亟待加强合作教育,否则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开展红岩精神教育要倡导大学生无私奉献
奉献表现时代精神,显示民族尊严,增强民族凝聚力。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代代志士仁人无私奉献的历史。一位红岩先烈曾经说过,“你要问的不是集体能为你做什么,而是你能为集体做什么。”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在大后方领导广大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发扬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我以我血荐轩辕”,“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反映红岩英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弘扬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就要向红岩先烈们学习,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献身于振兴中华的社会主义事业。
第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奉献精神,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当今少数大学生,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能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只知索取而不知奉献,或者奉行等价交换,缺乏奉献精神。通过红岩精神的教育,要让他们继承和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第二,开发西部,为的是中华民族整体的伟大复兴,宏伟的事业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而红岩精神所表现的崇高的为国奉献的精神就是当代大学生报效祖国的精神动力。大学生弘扬红岩精神就应该将自己的业务专长与西部社会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追求个人的价值与服务、奉献大西部的建设统一起来;这是开发西部的人才应该具备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西部大学生如果没有奉献精神,“孔雀东南飞”的现状还会继续下去。即使留在西部,也不会发挥出自己最大的积极性。
二、用红岩精神塑造当代大学生的途径
在大学生中开展红岩精神教育的总途径是“进校园”,总目标是“进头脑”。具体说来就是做到红岩精神的“四进”:即“进读物”、“进课堂”、“进网络”、“进活动”。
(一)红岩精神进读物
为了让大学生对红岩精神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准确把握红岩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应该使红岩精神进入大学生的课外读物。红岩革命历史纪念馆与高等学校应该编写红岩精神教育课外读物,列入大学生课外必读内容。学校图书馆要多购此类书籍及相关资料,设立专门书架,让大学生有书可读,有资可查。
(二)红岩精神进课堂
高校开设的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经验证明,对大学生进行“两课”的教育,单靠空洞说教是不行的。必须通过理性思考,才能达到学习效果。在“两课”中充分运用图片、音像资料可以使“两课”生动、贴切,从而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入情入理,入脑入耳。因此,通过红岩精神“进课堂”,使大学生亲身体验并切身感受,从而自觉提高自身修养。
(三)红岩精神进网络
同志强调,“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把红岩精神进网络的工作抓好就要:其一,各高校网站可根据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设计富有特色的网页,向大学生进行红岩精神教育,实现思想信息和教育信息共享。各高校网站要将本系统或本单位有关红岩精神教育的现状、经验等资料和信息公开上网,接受访问;其二,在网上开展一系列活动。如通过开展思想调研活动收集思想信息;通过开展学习红岩精神讨论话动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通过开展思想教育经验交流活动以提高教育效果;其三,开创性地运用网络手段,富有实效地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既要采取如“网上访问”的单向静态方式,也要采取如“网上聊天”双向动态方式,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媒介将思想教育者与大学生联系起来。
(四)红岩精神进活动
在校园内,大力开展以红岩精神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活动:其一、组织开展读红岩书籍,讲红岩故事,背红岩英烈诗词,看红岩题材影片等活动。使大学生感悟红岩精神,理解红岩精神,牢记红岩精神;其二、组织开展红岩精神书法、绘画、摄影展,通过对红岩精神的深刻理解,艺术地再现红岩英烈的光辉形象;其三、组织开展红岩精神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引导大学生学习革命先烈和红岩英烈的光辉精神,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最后,开展歌咏比赛,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把丰富的文化生活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结合起来。
走出校园,大力开展以红岩精神为主旋律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一、利用好实践教育的第一课。每年九月新生入学,高等学校应积极组织好大一新生参观红岩村、烈士墓、渣滓洞、白公馆,让他们追忆革命志士的崇高精神;其二、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参观红岩村,渣滓洞等革命遗址;利用社会实践课选派学生到革命遗址参加“义务导游”,利用“11·27”活动为烈士敬献花圈;其三,采取探访红岩志士及其子女、城乡市民红岩精神问卷调查等形式,在实践中宣讲红岩精神、在调研中探求红岩精神。使大学生树立起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红岩精神,成为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三个代表”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5月版.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干部群众关系的25个理论问题[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年2月版.
[3]颜廷池、祝天钧.红岩精神、永放光芒[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12).
[4]王长楷.英雄血凝万代心—学红岩精神做跨世纪人才[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0月版.
[5]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A].邓小平文选[C]第2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6]..邓小平.论教育[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7]王长楷.英雄血凝万代心——学红岩精神做跨世纪人才[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0月版.
[8]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R].邓小平文选[M]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版
[9].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