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素质文化教育交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在这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频率不断加速的E时代的大船上,信息技术便是那至关重要的桨,它影响着行进的方向,控制着行进的速度,而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实施效果的好坏则是保证其航程一帆风顺的重中之重。
一、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
1、国家对信息课程高度重视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基础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极有远见地对基础教育提出了从培养目标到课程内容的信息课程要求。我国也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
中国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划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到2000年,争取全国有10万所中小学、2000万名中小学生能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到2002年,全国有15万所中小学、3000万名中小学生能接受信息技术教育。
由此可见,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已归结为人才之间的竞争,而人才之间的竞争,已归结为信息能力的竞争。
2、信息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理论,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老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对学生的信息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的信息能力不同,学习的效果会明显不同。教师在讲述计算机的逻辑组成时,让学生带着几个问题观看《开天辟地》教学光盘中相关片段。结果发现,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参差不齐。正是因为信息能力的差异,才导致学习能力的差异,从而引起学习效果的明显不同。
3、信息技术课会越来越向综合课程方向发展
由于计算机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的特点,使得计算机课能够跨学科教学,信息技术课会越来越向综合课程方向发展。在这里,强调的不是计算机知识点本身,而是对知识的使用方法,对知识的整合创造的能力。例如键盘练习和英语学习相结合;用"画笔"进行美术作品创作、贺卡制作;用word进行作文、板报、校刊的编排;用excel进行班级成绩的整理、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班级通讯录的制作等。通过对同一知识点不同方向,不同侧重点的多次重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由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乃至培养学生素质的大问题。作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社会以及历史赋予我们的这一神圣的使命。
二、如何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
在以前的计算机课中,老师讲得好,学生尽力地去学,学生对于计算机课上讲的知识把握比较好。但他们只是单纯地去学习计算机这一门课程,很少有人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当我问学生“请大家想想,我们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什么问题?”时,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出。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很好的信息意识,这与计算机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的特点相悖,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悖,同时,这也真实地体现了以前计算机教学的失败之处。
要上好信息技术课,必须把握住以下几点:
1、上好第一节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第一节课中应让学生懂得信息的概念以及从国家对信息课程的重视、计算机工具性的特点、信息课程越来越向综合性课程方向发展等方面来讲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学习计算机,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并可请高年级这门学科学得好的学生讲讲他们的学习心得,做学法指导,让学生对这一门学科的学习方法有所了解。以后的学习中才不至于盲目不知所措。
2、教学形式应多样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有办法教好学生的。考虑到现在整个社会都很重视信息产业的现状,许多报刊、杂志以及电视节目上都有相关报导。而且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网络知识,一些新的软件。考虑到这一点我在我所教的班级每一星期让学生推选一位小博士,在这一周上课前花5分钟时间让他给大家讲讲这一周时间中他所了解的一些计算机方面的信息、以及自己的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供大家一起分享。这样不仅激发起学生学习这门科目的兴趣,而且使全班同学能一同了解课本以外的信息、一同进步;紧跟时代脉搏。
3、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当前,以多媒体和Internet为标志的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毫无疑问,这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而且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使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产生新的重大飞跃。在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多媒体相结合,将发展出一种适应21世纪教育需求的全新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就如一条船,一座桥,是知识的载体。没有好的教学方法,知识将很难被学生接受。衡量教学方法的好坏,重在创新。网络发展为教学方法提供了新平台,网络技术的应用迫切地需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旧时教学严谨地贯彻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将知识格式化,在其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如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广泛开展讲座式、参与式、问题式、讨论式等强化学生能动性的教学方法。网络教学体系的建立,使师生形成双向交叉的互动,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实验,智慧教学,情感育人。
4、设活动课、选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根据英国课程专家斯滕豪斯的理论,信息教育包括三个过程,即训练,教学,和引导。针对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重事实性知识的记忆,轻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应给予有针对性的重视。活动课,选修课的开辟为之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在这个自由的天地里,教师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但科学技术不是万能的,人应该成为科学技术的主人而不是奴隶。信息技术同样有它的局限性。
在信息课程的教学中肯定会涌现出许多电脑爱好者。这些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能给予培养和正确引导。因此要在充分拓展学生知识领域的同时使其充分掌握信息技术以外的方法和手段,并将各种方法和手段的效率进行比较,让学生掌握评估和选择应用技术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接受,更不是盲目地迷信信息技术。知识是广阔的,是精彩的,是无限的,要将学生的兴趣规范化,合理化的进行引导,才会实现学生知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授之以渔,使其终身受益。
通过活动课、延伸课的延伸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能力,在整合各科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的创作更是他们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从而促进素质教育。
三、信息技术教师任重而道远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掌握和运用信息。于是如何培养信息人才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改革基础教育,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各国政府培养信息人才的共同举措。在此情况下,积极探索我国信息教育的有效途径应是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师应积极探索,努力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何谓信息素质教育?它是获取处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它包括有效自主的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查找收集所需信息的能力,对收集和查找到的信息进行确认、记录、筛选、鉴别、整理、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对信息进行提取、评价、组织的能力,运用信息工具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并认识个人对此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生,已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让我们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