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信息技术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信息技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信息技术

电子商务是指两方或多方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进行商务活动的过程,它是一个将交易双方和中间机构(如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行为集成到一起的电子运作方式。高等学校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其教学过程与信息技术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一方面是课程内容上,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如软件操作、网络、计算机安全与维护等。另一方面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环境。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如电子演示、CAI课件设计、网络资源的使用等。学生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去升华对电子商务的理解。美国的电子商务活动及其专业教育都发展得较早,但美国大学并不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在美国,电子商务多是作为一门课程,或者是一个专门研究的问题而存在,在有关课程中根据需要添加相应内容以达到传授电子商务知识的目的。从课程的设置上看,核心课程包括网络技术与互联网、系统安全和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管理经济学等。可见,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实际上属于信息系统专业范畴。

一、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

电子商务专业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所确定的培养层次也不一样,一般可分为高级管理人员、商务设计开发人员、软硬件维护人员、网络营销等商务应用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和商务设计开发人员要求具备较高的素质,如丰富的经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和深厚的信息技术素养等。这一类人才往往是高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商务应用人员和软硬件维护人员处于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的基层,这一类人才主要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介乎其中,教学内容涉及广泛,培养出的毕业生既能从事基层的商务应用操作,又能从事高层电子商务经营和管理,可塑性较强。本文以本科层次的电子商务专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课程设置及教学设计作相关分析。

由于电子商务的应用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市场营销理念等多方面提出了挑战,销售渠道、促销策略、交易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因而电子商务专业(本科)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贯彻信息技术素养与商务技能并重的思想。除公共课外,专业课程分三大类:第一类是专业基础课,主要由商务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构成,如《电子商务概论》、《计算机网络基础》等。第二类为专业课,主要由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业务课程构成,如《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等。第三类为实践教学课,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模拟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操作课程,各类课程均规定了相应的作业学分。

教学设计上,电子商务专业实行模块式教学,从宏观上可以分为计算机模块和商务模块两部分。电子商务中涉及的商务并不是传统的商务概念,而是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商务概念,因而电子商务不能理解为以上两模块的简单捏合。所以,在教学设计中,一般以商务活动为主体细分为物流管理、财务管理、金融管理三个模块,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揉进计算机技术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信息素养层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教学。①关于物流管理模块。电子商务不同于传统的商务业务,商品的购销调存等物流环节和物流模式因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生了变化。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传统的物流知识外,还必须增加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商业自动化技术、连锁经营原理与管理技术、连锁物流等知识。②关于财务管理模块。电子商务活动改变了公司内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和方法,因而要求学生掌握多种财务软件的使用(会计电算化)和网络财务管理知识。③关于金融管理模块。电子商务对传统金融活动的冲击最为明显,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庞大的财务数据处理工作变得简单,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所以金融业务、网上交易、系统安全维护等课程就成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必修课。

二、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课程整合的特点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界有较为一致的看法,都认为整合的最终归属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整合过程的系统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马宁、余胜泉的“层次论”和刘儒德的“进程论”。前者是基于整合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而论,后者是基于教学改革而论。笔者认为,电子商务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有其自身的特点,应该从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两个方面去认识。

横向整合是指学生学习电子商务过程中,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其学习内容上的交叉融合,主要包括电子商务课程的内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师教学应用的信息技术知识等几个方面。

纵向整合是指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进层中,不断深入地培养自身信息技术素养,进一步体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提供的信息技术环境,达到能在专业业务上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电子商务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纵向整合可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参见下表)。①认知信息技术阶段。在这一阶段,信息技术知识被看作是一种独特的对象,和物理、化学一样,需要专门开设一门课程,旨在奠定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基础。这一阶段,信息技术知识与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相对独立;②应用信息技术阶段。这一阶段,要求信息技术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或者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教师要充分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设计教学,学生要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这一阶段信息技术知识与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发生浅层次的关联;③开发信息技术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求进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程改革,改革后的课程明显有别于以书本、粉笔、黑板、电视和录像等传统教学传媒为基础的课程。教师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主动学习和交互学习的信息技术环境。这一阶段信息技术知识与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发生深层次的关联;④融合信息技术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要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学生能自由构建解决专业问题的信息环境。下表比较详细地综合了电子商务专业(本科)各教学时间所处的整合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相应的课程、教学策略、教师角色和信息技术特点。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实性不足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实性,在于其整合的现实状况、整合的难度以及整合的途径等。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不成熟性,电子商务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一些不足,同时,还有许多不足是其他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带共性的问题。

1、对整合概念的理解深度不够。

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和被动的融入,而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整合强调了对个体特征的继承性,即被整合的个体并不丧失其自身特性,又强调了个体中一些要素的交叉与融合,使处于某一过程的不同个体呈现出高度的和谐与自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

2、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不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现首先在于教师。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程设计者、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学环境构建者等新型角色转移,因而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设计方法。学生的信息素养不高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制约因素。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学的工具,也是学习者的学习工具和认知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一定意义上更加关注学习者,学习者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学习能力等水平,是整合所需要的最具有现实性的条件。

3、教学的信息技术环境还需加强。

信息技术环境同教学设施一样需要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环境的建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新的速度比传统教学设施要快得多,仅从网络的带宽发展速度就可见一斑。因此,信息技术环境只有紧随节拍,不断加强建设,用最先进的信息载体去传播最丰富的信息资源,整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4、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脱节,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政策引导。

限于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学校的信息技术环境,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仍是主流,没有从整合的意义上去普遍使用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往往成为教师讲授公开课或授课质量检查、评比的装饰。这一现实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