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学信息化成败因素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学信息化成败因素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学信息化成败因素

摘要:通过对教育信息化和教学信息化的内涵、主要内容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分析,采用系统分析中的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指出了影响和制约教学信息化成效的关键因素,提出了解决好这些关键因素、提高教学信息化成效的对策。

当前,在教育系统,各类学校已经把教育信息化作为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但是,就目前教育信息化的成效来看,效果甚微。因此,本文就针对教育信息化中教学信息化这个核心部分展开讨论和研究,分析制约教学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素,探讨提高教学信息化成效的对策。

一、教育信息化与教学信息化的内涵、主要内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子系统。为了寻找制约教学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素,探讨提高教学信息化成效的对策,首先要弄清教育信息化和教学信息化的内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与主要内容[1][2]

(1)内涵。教育信息化是指学校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营造信息应用环境,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学习、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由此看出,教育信息化既是以教学信息化为核心,以为教学服务为重点,同时还为科研、管理、后勤、产业等(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凡是为实现育人目标而开展的各类活动提供服务。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本质是改善高校办学条件和提高办学水平,目的是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表现形式和发展结果必然是数字化校园。

(2)主要内容。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三个大的方面: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组织建设。环境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网、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终端等基础设施、硬件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管理自动化系统、财务、人事、档案、电话、一卡通等应用软件系统的建设;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图形、动画、音频、视频)、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案例、题库、电子文献(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网络课程和电子文档的积累和建设;组织建设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建设、管理队伍建设、技术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其中,环境建设是基础和前提,资源建设是核心和灵魂,组织建设是保障。

2.教学信息化的内涵与主要内容

(1)内涵。教学信息化是指以学校组织建设和教学环境建设信息化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活动。

(2)主要内容。教学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教学环境的信息化,包括校园网建设以及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模拟实验室建设等;②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是教学信息化的核心,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电子教学材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等)、电子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专题学习网站、题库等)、电子文献(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网络资源链接等);③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指教学信息化得以实施的信息化方法和手段(包括在线学习、查阅、讨论、协同、视频演示等);④教学评价的信息化(包括在线考试、评卷、作业提交、问卷调查等);⑤课程建设与维护的信息化(包括课程建设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的维护和更新等)。

3.教育信息化与教学信息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教育信息化是指学校的组织管理、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全面信息化,其最终目标是数字化校园。教学信息化主要是指那些与教学密切相关的组织管理部门和教学设施、环境等教学过程前期基础的信息化以及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信息化等。二者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差异。

(2)联系。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子系统。因此,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教学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

二、制约教学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素分析

教学信息化建设必须纳入到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中进行,教学信息化的成功与否、成效显著与否,既受到教学过程各方面信息化水平高低的影响,也依赖于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程度的制约,更离不开教育理念的转变,同时又受到全体教师运用信息与网络技术的能力的影响。下面分析制约教学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素,给出因果关系图,为研究和探讨教学信息化的成功对策奠定基础。

(1)从教学信息化的组织与管理来看,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建设是教学信息化成败的保障。没有统一的整体规划和部署,教学信息化只能是一盘散沙,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没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只能是“有失无的”;没有组织制度上的保证,只能是自发的行为,不可能形成合力。

(2)从教学信息化环境来看,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是教学信息化的环境。没有高速的校园网络环境、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教学专用机房、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网络教室等硬件基础设施,教学信息化只能是“无米之炊”,失去根基;没有统一规范的建设标准,教学信息化的成果只能是千奇百态、低质劣品,不可能上水平;没有恰当适宜的计算机软件和开发工具,教学信息化只能是低效的,不可能快速推进;没有思想认识上的转变、达成共视,教学信息化不可能持久,更不可能上水平。

(3)从教师队伍来看,具有高素质的信息化教师是教学信息化赖以实施和推进的前提。教师是教学信息化实施的主体,没有具备较好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师队伍,教学信息化如同机械运转失去了动力。

(4)从教学观念来看,对教学信息化观念的转变是教学信息化的思想保证。没有举校上下对教学信息化在思想上、认识上的高度统一,教学信息化将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5)从教学资源信息化来看,教学资源信息化是教学信息化的“基石”,而且必须先行。没有规范高质、完备齐全、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信息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6)从教学过程信息化来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是教学信息化的具体体现。没有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无法进行;没有教学方法的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只是虚张声势;没有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只是有形无实。

(7)从教学评价的方法来看,信息化的教学评价方法是教学信息化效果的“度量衡”。没有信息化的教学评价方法,教学信息化只能是“虎头蛇尾”,是不完整的信息化。

(8)从教学信息化的后信息化建设看,对教学信息化的规划、组织和管理以及成果的勘正、协调、反思、评价、更新维护等是教学信息化赖以持久、深入、提高、规范、取得更大成效的战略举措。教学信息化不是一日之事,而是持久的、长期的教学改革战略。

三、提高教学信息化成效的对策

下面,针对上面给出的制约教学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素,采用系统分析中的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影响这些关键因素的子因素,进而提出解决好这些关键因素的对策。[3]

1.教学信息化的组织与管理对策

(1)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应由学校主管领导挂帅,由教务处、教育技术中心领导直接负责,由信息中心或网络中心、计算机相关专业以及财务和后勤保障部门、图书馆等相关负责人参加。其主要职能是进行宏观规划、制订相关鼓励政策,协调各方关系。

(2)成立组织实施小组。组织实施小组应由教育技术中心、教务处职能科室、网络中心、信息中心、计算机专业的基层业务负责人员构成。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教学信息化工程的实施计划、规范标准的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和开发工具等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

(3)成立监督检查小组。监督检查小组应由教务处和教育技术中心负责人负责,实施小组成员和院系负责人参见。其职能是监督实施过程,检查实施效果,总结和推广实施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和对策。

(4)成立成果评价小组。成果评价小组由教学信息化工程直接负责人、实施小组和监督检查小组成员、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构成。其职能是拟订教学信息化成果的鉴定验收和评价方案。

(5)制订激励政策。教学信息化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创新性,应制订相应激励措施和政策,其成果可视同教学研究成果给予相应的奖励。

(6)考核结果与业绩挂钩。参与教学信息化工作是新时期教师的职责,教师承担的教学信息化工作应根据鉴定验收的结果纳入教师年度业绩考核。

2.教学信息化的环境建设对策

(1)硬件环境建设。为了搞好教学信息化的建设与实施,应加大投入,着力改善校园网络,大力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硬件基础设施。

(2)软件环境建设。应加大引进或开发教学信息化的开发软件与工具、教学资源的载体平台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的力度,为教学信息化营造良好的技术支持和软件系统支持环境。

(3)人文环境建设。教学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广泛宣传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动员广大教师积极承担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

3.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对策

(1)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加强对教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应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制作处理技术和教学信息化应用平台的操作与管理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信息技术素质。

(2)学习现代教育方法。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方法的培训,能够灵活运用启发式、指引式、研究式、自主学习式、协同学习式等教学方法。

(3)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加强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手段运用能力的培训,使广大教师学会使用数字化教学控制台、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设备等,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

4.转变教学信息化观念的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发展要求等多方面,宣传教学信息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纠正对教学信息化认识上的偏差。

(2)树立示范典型。树立教学信息化建设示范典型,以取得的显著成效去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

5.教学资源信息化的对策[4]

(1)确定信息化内容。教学资源信息化应着力建设如下四个方面: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二是网络课程建设;三是教学资源的评价;四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其中素材类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建设是基础,是需要规范的重点和核心;对资源的评价与筛选标准要规范化;网络课程和素材类资源的具体内容千变万化,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对应的管理系统必须适应这种形式的变化,充分利用它们的特色。

(2)制订信息化标准。主要侧重点在于统一资源开发者的开发行为和制作要求、统一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可从四个角度进行规定:一是从资源开发技术角度,提出一些资源制作的最低技术要求;二是从使用者角度,为方便使用这些素材、课件,需要对其进行描述,标注属性,资源的属性可以作为资源库管理系统数据结构的直接依据;三是从资源评审者角度,提出教学资源的评价标准,作为用户筛选资源的直接依据;四是从管理者角度,提出管理这些素材的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功能。

6.教学过程信息化的对策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信息化。如针对网络课程,可利用网络技术手段,采取学生自主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7.教学评价信息化的对策

(1)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法的信息化。对学生,可采取网上注册、作业提交、回答问题等信息化考评方法;对教师,可采取网上提问、布置作业、网络考试、在线提交成绩等信息化考评方法。

(2)教师教学业绩评价方法的信息化。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讲课艺术、为人师表、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等方面,可由学生通过在线方式给予评价;对教师教学材料的准备情况、教学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与维护情况,可由信息化实施与监督检查小组进行在线评价。

8.教学信息化的后信息化对策

(1)教学信息化要长抓不懈。教学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需要长抓不懈,才能逐步完善、不断得到优化,当一个阶段的建设完成后,要及时调整规划目标,进行下一阶段的建设。

(2)教学资源要不断更新和维护。每一项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验收通过并不意味着它的终结,需要不断地更新和规范,才能逐步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促进教学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四、小结与评析

本文采用系统分析中的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提出了制约教学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素及其对策,旨在促进教学信息化的进程、提高教学信息化的成效。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学信息化是一项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类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在政策、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给予优先扶持,要重视教学信息化的组织与管理建设,同时还要重视教学信息化的信息化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晓锋,赵国富.加强教学资源标准化建设–推动教学信息化进程[J].教育信息化,2004(2)

[2]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