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定位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对普通高校造成很大的压力,许多人对新兴的现代远程教育寄予厚望。本文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我们并未做好接受(高中起点)现代远程学历教育的准备;同时由于客观差异的存在,我们也不应该照搬西方一些国家以发展学历教育为主的。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不断加速,教育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择业和参与社会垂直流动,拥有更大的发展前景,人们对受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自1998年起连续几年进行大规模的扩招,其速度世所少见。同时,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要有较大发展,到2010年(后提前到2005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5%,进入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国高等教育必须继续扩大招生,然而连续几年的扩招几乎已经耗尽了现有高校的潜力,而且由于扩招幅度较大,配套措施跟不上,已经影响到一些学校的教育质量。于是,新兴的现代远程教育就成了许多人心目中另一绝佳的选择。由教育部批准试点的几十所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中,绝大部分开展的都是学历教育,其招生对象在实际操作中也有许多是以高中毕业生为主。这种高中起点的学历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对为适龄青年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积极推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完成我们的计划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现实支持。在社会舆论上它也风头正盛,以至于现在一提现代远程教育,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高校的网络学院。然而存在的不一定是合理的,这种高中起点的现代远程学历教育其现实合理性是值得商榷的。这实际上涉及到现代远程教育的定位问题。
下面我将主要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角度,来说明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主要不应定位在学历教育尤其是高中起点的学历教育上,而应该以非学历教育为主。国外现代远程教育以学历教育占主导的经验因为社会背景与教育传统的差异,是我们不能直接照抄照搬的。要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我们不宜对现代远程教育寄予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
一、社会并未做好接受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心理准备和制度准备
在我国,教育程度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由于我国的人事制度还不是很完善,教育就成为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在社会中居于弱势地位的人改变自身地位,实现垂直流动,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与生活条件最切实可行的甚至是唯一的途径。正是因为通过教育能获得更高的收益,人们才会付出巨大的投入(学费、时间、精力等)。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其它有效的手段,社会或具体的组织在接受、认可和选拔一个人时,最先注意的也是最容易辨别的往往就是这个人的教育情况,包括学历、学位、毕业学校、成绩等。这样,教育就成为一个人走向社会并被社会接纳的敲门砖、通行证,同时,社会(组织)对其认可的程度实际上就决定了一种教育形式的命运。那么,当今社会对现代远程学历教育做好接受的准备了吗?
一方面,高中起点的现代远程学历教育的开展紧紧伴随着高校大扩招的步伐,现在第一届扩招的本科学生已临近毕业,而从就业市场反馈来的信息不容乐观,竞争之激烈可以说是前所未见,签约率也较往年有所下降。这里面原因固然很多,但由于扩招造成的毕业生人数激增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仅广东一省,今年毕业生(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就达8.5万多人,比去年增加了2万多。种种原因相互交织,使得用人单位特别是相对较好的单位选择的余地加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也相对增大。再加上我国就业市场一向有盲目追求高学历、名校生,单位之间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存在,让普通高校学生在许多“点”上供过于求(一定意义上“面”上亦然)。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出就业市场这种供过于求的现象只是表面的,实际上我国高级专门人才仍有巨大的缺口,如乡镇企业、西部大开发等等,关键是学生定位太高之类的话来。然而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即使用人单位声称对不同教育形式毕业生一视同仁,但如果最终某一种教育形式的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多是其它教育形式毕业生不愿去或仅仅是他们最后一条退路而作为备选的话,那么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不平等,一种歧视。长此以往,就会在社会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各种教育形式的毕业生就会分成三六九等,将某种教育形式彻底打入另册。而这些对招生、教学、就业等一系列工作,特别是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都会产生极其有害的影响,甚至会造成恶性循环,导致其社会认可度越来越低。
另一方面,现代远程教育主要以网络作为教学的媒介,相对于传统的学校教育,它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倚重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但是,现代远程教育在突出灵活性和自主性长处的同时,也表现了控制难和评估难的不足。所有这些都使得现代远程教育具有一种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普通学校教育相比,它就显得不是那么“正规”和“规范”。如此在一般人眼里,它能不能得到充分的认可是很难说的。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可以说是前车之鉴。虽然这两种教育形式开展的历史已经比较长了,也形成了自己一套比较稳定的体系,但至今在社会实际生活中,仍没有取得与普通学校教育平起平坐,“同工同酬”的地位。其中的原因可能很多,但不像传统教育那样“规范”和“正规”,不能被视作“正统”教育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现代远程教育会不会走上它们的老路,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用人单位招聘人员的目的是希望他们能为单位创造出高于其工资价值的效益来,但在招聘时单位只能凭借应聘者以前的相关资料来进行判断、选择(所以一个人的教育情况才会显得如此重要),并不知道这个人到单位后工作究竟如何。因此,招聘人员对单位而言可以说是一种“风险投资”。作为新生事物,现代远程教育一方面本身发展还不完善,很多东西还在不断的摸索之中,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对其也并无深刻的了解,既缺乏感性认识也缺乏理性认识。因此对一般人而言,招聘远程教育的毕业生同招聘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相比,风险可能会更大一些(对其不了解)。这种情形也会影响到社会对(高中起点)远程学历教育的接受与认可。
二、许多学校并未做好开展(高中起点)现代远程学历教育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
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发展非常迅速,1994年我国开始建设中国教育科研网,1997年湖南大学和湖南电信合作建立第一个网上大学,到目前已经有67所试点学校开展了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但是对于开展现代远程学历教育,一些学校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表现出“仓促上马”的色彩。具体说主要有三种表现:1.经验缺乏。这些学校以前多只开展过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但这种辅助性的网络教学同纯粹通过(或基本上通过)网络进行教学是两码事。辅助性教学在教学中毕竟只处于从属的地位,主要教学方式还是课堂教学,而且这种辅助性教学常常也是在课堂上进行,师生同样可以就相关的问题进行及时的、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现代远程教育就不同了,它是一种师生分离的远距离教学,而且由于技术等因素限制,教学过程中多数情况下师生的实时交流还难以实现;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效果的反馈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与普通学校教育大不一样。此外,现有高校多是“自力更生”地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相互之间及普通高校与电大之间的切实合作还比较少,资源(包括经验教训)共享难以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获得经验,快速健康发展的难度。
2.教学资源和支持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方面,现在还没有符合我们需要的、比较成熟的适用于编制远程教育课件的课程设计理论,在课件制作上多以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为主,他们深受传统的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要很快设计出符合和表现现代远程教育特点与优点的课件来难度很大。现有课件许多是“教师头像+教师讲义”式的,或将课堂教学“copy”到网上,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许多学校都是“先上马再开发”,一边学历教育已经开始了,另一边还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常常是开发一门课件就开设一门课,甚至是一门课边制作边教学,如此仓促如何能保证质量呢?远程教育课件具有很强的重复使用性,投资又很大,理应精雕细琢才是。我们现在这种遍地开花式的远程教育模式既造成了内耗,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竞争,更分散了有限的投入,难出精品。第三,教学支持体系还不完善。对于远程教育而言,教学支持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建立和维持一个高效灵活、强有力的支持服务系统是有效地开发、管理和实施远程教育项目的保证,关系到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和生存”。但从目前来看教学支持系统存在着理论研究不足、实践重视不够、作用发挥不大的问题,这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应该重视的方面。
3.教师的角色转换滞后。远程教学中的教师一般都是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由于对现代远程教育缺乏深刻的认识,又没有及时获得足够的培训,常常以课堂教学的行为方式来处理一些问题,不能很快实现从教学向导学,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控制者向学习的设计组织者、学生的参谋帮助者,从讲台上的管理者向平台上的合作者的角色转换。这也会影响到师生的交流沟通与教学质量的保障。此外由于扩招造成现有高校规模扩大,教师的工作量也相应提高,开展远程教学往往就成了一部分教师的额外负担,在这种情形下,一些利益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到教师积极性的发挥。
上面这些问题无论开展何种形式的教育都是客观存在的,而对于一个新生事物而言,探索试点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要特别指出开展(高中起点)学历教育是值得商榷的呢?这和学历教育本身的特点有关。一方面学历教育不同于其它的教育,它要求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严格的培养计划,相对而言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组织、课程体系的构建、培养规格的限定以及教学效果的考核等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目前我们社会垂直流动手段还很少的情况下,教育的重要性是异乎寻常的。通过学历教育获得的文凭是个人学识、能力的标签,因此就社会成本而言,学历教育的质量理应是有保证的。此外,我们也应郑重考虑对于一个高中毕业生而言学历教育的意义,他们将要付出好几年的黄金时光,并对此赋予如此高的期望值,无论是对其学业、就业还是一生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以较大规模的学历教育为试点,在道义上也是说不过去的。因此,由于远程教育经验的缺乏、教学资源及支持服务体系建构的不完善以及教师角色转换的滞后和积极性缺乏等问题使得我们不宜过早开展大规模的远程学历教育。
三、学生也未做好接受远程教育的心理准备和学习准备
现代远程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自觉性,倚重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高中起点的学生多在18岁左右,他们刚从高考的压力和教师谆谆教导与严格要求下走出来,长期的就学经历已经让许多人习惯了外界强大的压力与要求,突然开始接触远程教育,完全要在一种自主的环境下学习,自己来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目标,自己确定学习进度、学习时间,他们能不能适应这样的学习环境,能不能转变自己的角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大有疑问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人正处于一个容易浮躁的时期,再加上乍一摆脱学习的重压,要保持很强的自控能力去继续艰苦却又是自觉的学习是有点勉为其难的。同时,长期的应试教育也忽视了对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他们能不能通过远程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培养目标令人担忧。
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比以往更广泛也更深刻,不仅要求掌握知识技能,对其非智力因素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承认远程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以及有效获取知识的能力上有着特殊的长处,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正视这种校园虚拟化、课堂虚拟化、交流虚拟化对学生成长带来的不利影响。高中毕业的青年人正处在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最重要的时期,他们需要长者的指点带领,需要良好环境的熏陶;但在远程教育中,他们得不到学长们的传帮带、得不到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得不到大师们的言传身教、得不到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他们所获得的(基本上)只是知识的传递与接受。在校大学生们尚需要辅导员、学生社团组织等来帮助促进其成长,又何况这些校外的学子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文章(虽然有些幽默的成分在里面),对不同学校毕业的学生进行比较,甚至从为人处事的方式里就能分辨出他毕业自哪所学校,这种独特的气质与思维方式难道仅仅源自他的母校校名吗?这是在他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逐渐积淀而成的啊!所有这些都是现在的远程教育所难以满足的。
四、关于“国际经验”
西方一些国家(经常被引用的如美国)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比较早了,也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对于我们这样的后发的国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美国等国的远程教育是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其受教育对象中高中毕业生和普通高校在读生占有较大的比例。这就成了一些人声称中国现代远程教育也应以(高中起点)学历教育为主的一个重要论据。然而考虑到双方存在的客观差异,我们是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走别人旧路的。具体说,下面几个因素表现得比较明显:
1.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电脑、网络普及率比我们高得多。如美国到2000年已基本完成了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95%的中小学连上了互联网,“做好了全速进入互联网络教育的准备工作”。我国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美国在儿童中就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使得他们的学生相对而言有着更强的操作电脑的能力和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观念与能力。在他们的学校中许多小学生就能够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撰写一些小论文,这在目前对我们来说还是不可想象的,而这些能力对接受远程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他们对接受远程教育有着比较充分的学习准备,更容易接受与适应。这种“数字鸿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
2.中西方教育传统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前面已经提及的,我们的社会强调稳定、习惯与传统的力量,不太容易接纳新的东西,对非“正统”的教育形式在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提防、抵触心理,这造成对其接受、认可的难度比较大。二是学习习惯的差异,我国在教育传统上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实际中更强调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对权威、书本、教师的认可与服从的被动学习的风气。在近代西方尤其是美国则不然,他们更强调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更侧重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和学习过程的主动性、自主性,培养学生养成一种探索、怀疑的精神。这一差别决定了他们的高中生能够对远程学习很好地负起责任,对这种学习方式更易于适应和习惯,而我们的学生突然从学校、教师、家长的约束与要求下“解放”出来,要开始对自己的学习完全负责,这其中的角色转换即使能够成功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三是他们的高校多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而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更方便快捷、更易扩展、更能体现“有教无类”思想的教育形式,本身就具有“宽进”的涵义,因此远程教育在实施管理、社会接受与认可等方面都更易成功;而我们的高等教育则更多体现出严进宽出的特色,对于远程学历教育这种新的形式,如何看待招生的(相对)低标准,如何适应学生水平差异的扩大,如何实现科学的考核来评价远程教育质量都是我们必须思考的新课题。面对这种教育传统上存在的巨大差异,我们怎么能照搬别人的“经验”呢?
3.在社会认可方面,美国拥有多家非官方的高等教育鉴定机构,如一些院校协会、专门的鉴定机构等。这些机构拥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同学校也没有什么利害冲突,能以比较客观的态度对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细致科学的测评。多年的实践成果使得他们的评价被广泛认可,一些学校往往会主动要求这些机构对其进行评估。这种比较规范的社会评估认证机构对保证学校教育质量、提高学校知名度与认可度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国,还没有成熟的、得到社会认可的社会评估机构,对远程教育的设立与运作、对远程教学过程的分析与监控、对远程教育毕业生的考核与认可都还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些势必影响到远程教育的发展。
这些差异的存在,决定我们不能对西方的经验全盘照搬,而要考虑到他们这么做的社会背景与现实依据是什么,同我们的情形一致不一致,然后才能决定“引用”与否。如果仅仅因为他们走在前面就不假思索地跟在后面亦步亦趋,这就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不宜定位在学历教育尤其是高中起点的学历教育上,至少在目前开展这方面教育的时机还不成熟。我以为当前高校远程教育应主要定位在继续教育、非学历教育上,先从事一些提高培训之类的工作,以积累经验,培训教师,如果要进行一些小规模的学历教育试点,也宜从成人这一块做起。至于高中起点的专、本教育,则应该及时降温,要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还必须在普通高校上下功夫。毕竟,搂着电脑上网学习的生活不等于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李力.现代远程教育论M.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1.
[2]蔡宪.论高校远程教育的定位J.电化教育研究,2001,(11)
[3]祁延莉.美国远程教育高等院校典型实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1,(03)
[4]朱雪文.美国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态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