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手机移动学习教育技术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手机移动学习教育技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手机移动学习教育技术

自2000年人们开始进行移动学习的研究,到2006年基于手机移动学习从学术研究阶段迅速走进实际应用阶段。本文探讨了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的软、硬件技术现状及其应用模式与发展趋势,指出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时代即将到来,并将是教育技术研究的新热点。

一、引言

移动学习(M-learning)是远程教育的新的发展阶段,特点是实现“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4A)下进行自由的学习。移动学习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使用移动设备(如无线上网的便携式计算机、PDA、手机等),通过移动教学服务器,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

本文中仅探讨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我们所讨论的手机不再单纯是讯息查询及传送的工具,而是未来快速学习的重要工具,是通讯系统、蓝牙技术及3G影像电话结合的移动学习系统。

二、移动学习的学习需求潜力巨大

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存压力不断增大,中学生面临就业升学难题,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在职人员面临生存和升职压力,因此终身学习成为人们的必然之选,必须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不学习就要落后。

未来的学习使得学习者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移动学习有望将这种理想变为现实。移动学习的发展将使学生在远程学习上更加自由。只要能够实现其电话装置的无线通信连接,无论在飞机场、在床上或在他们选择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学习[1]。中国是一个学国,仅在校大学生就有2000多万,还有数以千万计的在职人员,个人学习成为一种必然的需要,移动学习的学习需求潜力巨大。

三、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的物质技术条件已经成熟

从移动学习的实现方式看,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联网技术,如WAP、蓝牙技术、GPRS、UMTS技术、移动终端等[2]。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移动学习的终端物质基础——学习型手机的技术条件。

1、大尺寸彩屏技术成熟并迅速普及

手机一直没有成为重要的学习工具,一个重要原因是屏幕尺寸不够大。早期的黑白和彩屏手机,无论在显示尺寸和显示效果上,都难以满足学习的需要。但是随着LCD价格的下降,主流手机屏幕已经广泛采用彩色液晶,与几年前相比,现在的手机硬件平台对学习来说,已经足够。CPU处理速度、内存大小、多媒体效果、屏幕分辨率已经达到实用程度。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分辨率,目前市场上主流销售的手机的分辨率约在176×220左右,其屏幕大小为2.2英寸,经过换算,得到的DPI值约为128,不是以往的72DPI。这个分辨率显示文字和图片分辨率,已经相当清晰,较长时间的阅读也不会造成不适感。

而夏普在液晶上的技术则更为惊人,在2.4英寸上达到了333.3DPI!可以想象,在未来几年内,VGA甚至SVGA级别的分辨率会应用在大众级别的手机上。

而且预计到2006年底,主流手机可以达到240×320(QVGA)的水平,这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学习者对屏幕分辨率的要求。

1、大容量闪存的应用且价格低廉

学习型手机要运行辞典、动画、视频、音频等运算,需要消耗较大的存储空间,所以学习型手机一定要具备大容量的闪存。现在1GB的闪存的价格在150元左右,比三年前下降了几十倍,而性能却大幅提升。

因此,大容量存储已经不是制约学习型手机发展的瓶颈。但是很显然,内置的存储恐怕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因此需要手机具有扩展卡插槽,使用户可以自由扩展存储空间。

2、高性能嵌入式处理器得到广泛应用

手机处理器的性能不断攀升,运算速度大幅度提高,能够承担更复杂的运算任务。目前智能手机,已经广泛采用ARM9处理器,ARM9系列处理器是英国ARM公司设计的主流嵌入式处理器,原来只应用于PDA等高端设备,但近年来在手机上得到迅速应用,主流智能手机的运行频率已经达到200MHz左右。ARM9级别的处理器完全可以胜任一般的多媒体应用,使得在手机上运行多媒体学习软件已经没有技术障碍。

四、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的软件条件趋于完善

1、媒体化的学习软件种类与重量增多

目前基于手机平台的学习软件还非常少,主要集中在基于手机的电子书、MP3、视频短片等,而且学习内容也非常单一,主要集中在英语等少数学科上。

所幸的是国内已经有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机构开始致力于手机学习内容和软件的开发,且学习软件有多媒体化的趋势。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而该词又是由Mutiple和Media复合而成的,即是将文字、图形、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介形式的集成。当前主流手机的性能,可以显示和播放文本、MP3、图片等,可运行简单的交互式学习软件。中高端的智能手机可以播放视频,可以运行交互性较强的多媒体学习软件,基本可以满足手持设备学习的需要。基于手机的学习,应该是短平快的短暂间隔学习,因此手机学习软件应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使学习者在短暂的学习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多媒体互动学习,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必然之路。

2、支持学习活动的工具性软件的成熟与完善

随着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随着嵌入式处理器性能的迅速提高和普及应用,学习型手机可支持的学习内容必将会多媒体化,尤其是动画与视频的比重会有较大增长。适用于手机的相应支持软件也在成熟与完善。例如,2006年Adobe公司了面向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新版Flash播放器FlashLite2,并表示支持Flash技术的手机已经在2005年从1200万部增长到4500万部,来自诺基亚、三星、索尼-爱立信等多家厂商,而使用FlashLite的设备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面世。这样,学习型手机将摆脱电子词典的命运,真正成为寓教于乐,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的学习系统。

五、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式

1、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这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self-directedlearning)的能力。

学习型手机因为随身携带,操作简单,非常适合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如:不记得某个单词如何写、不知道某项流程如何执行等,而此时又无法打开电脑或接入互联网。在这种情况下,借助手机本身的知识库或移动通讯网络,就可以解决问题。

2、基于资源的学习

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basedLearning),是一种学习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完成课程目标和信息文化目标的学习,也就是一种自我更新知识和拓展知识的学习。

基于资源的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者积极主动参加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学习资源,学习的地点多样,学习时间灵活。随着学习型手机的学习资源的增加,移动学习实现了学习资源就在身边,学习无处不在。

3、非正式学习

非正式学习是一种隐含式的学习,源于直接的交互活动及来自伙伴和教师的丰富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远远超出了明确教授的内容(Ewell,1997)。斯坦福大学荣誉校长约翰·斯通出席“2002年北京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学生在大学期间50%以上的知识与技能是从伙伴或同学那里学到的,而不是从课堂或教授那里学到的。从伙伴那里学习就是一种非正式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大学制度的成功在于将年龄相仿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为其相互充分学习与交流提供机会,而不仅仅是教师的课堂讲授。非正式学习强调学习的泛在性,认为人际通信交流的本质就是学习。[3]

六、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需要进一步完善

1、手机学习平台的开发

优质学习资源虽然是第一要素,但学习资源的有效运用,必须基于手机的学习平台。“学习平台”就是数字学习的“操作系统”,它具有内容呈现、学习记录、测试、统计分析、交互等学习管理功能。

目前尚没有功能完善的基于手机的手持学习平台,但是已经具有基本的萌芽。开发学习平台是手持学习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

2、有待与互联网的有机整合

E时代,学习与任何数字产品都不可能脱离互联网而独立存在。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也是如此,互联网的地位勿容置疑。互联网是学习型手机的“加油站”,手机可以借助PC或自身从互联网下载学习资源,也可以将学习记录、学习成绩、排行榜回传至互联网,从而形成手机和互联网互动的无缝平台。

现在的学习型手机厂商已经考虑到与互联网的整合,比如GIGABYTE在推出学习型手机的同时,也同步推出了“HiGIGA学习网”,免费提供g-re手机使用者一年12次在线英文作文批改服务,消费者可直接在线练习英文试题、参加初中级模拟题库演练及详解下载,并在讨论区跟网友互动。

七、结束语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是新兴事物,有着广阔的前景与独特的魅力,必然在学习产业上有所作为,将是教育技术研究的新热点。而且研究视野需开阔,必须对整个移动学习系统包括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学习对象等一系列要素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移动学习不是万能的学习,它不会取代书本和课堂学习,而是作为其它学习方式的重要补充。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关注这个领域,深入探讨这个新兴领域。

参考文献

[1]DesmondKeegan.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0,(5):6-10.

[2]刘珍芳.移动学习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5,(9):38-39

[3]叶成林等.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2004,(3):24

[4]刘豫钧等.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4,(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