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发展高职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发展高职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发展高职教育

摘要:高职教育与市场联系紧密,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培养各种类型、各种规格的人才供用人单位选用,学生自主择业,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率先走向市场,在市场中求生存、树形象、求发展,是高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市场导向;可持续发展

一、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在专业设置上体现实用性、前瞻性。

1.专业建设要服从经济发展和市场要求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依据。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要适应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后的新情况,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新变化,在建设新专业同时,对老专业注入新的活力。

2.专业建设要充分体现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特征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其培养目标、培养过程方式的不同。高职教育主要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作为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以企业、事业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置对口的专业;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贯彻专业建设这一基本原则,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体现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基本特征。

3,专业建设要体现“质量特色”的办学思路

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应以市场为舞台,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将提高教学质量和高素质人才培养视为办学的生命线。在专业建设中注重师资队伍“双师型”的培养、教材内容更新和实训条件的现代化,并通过改革和创新,形成专业特色,不同专业有其不同职业特色、行业特色、教学特色。

二、以市场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日益接轨,高新技术的加速引进和应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该是开放式的,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要立足于对人才市场现状的准确把握和未来的预测。

高职院校在改革课程体系过程中,不仅要深入行业、企业调研,而且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高新技术的应用状况;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对所需人才规格要求的变化;及时了解人才市场的变化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专业培养计划。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本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目的,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进程,更新教学内容。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对职业技能标准的各项要求分解量化,深入到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去。要将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和职业技能的有关培训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计划及内容与相应职业技能鉴定内容紧密结合,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我国加入WTO后,国标竞争、交流与合作迅速增加,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也愈明显。高职教育应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人才培养中,要把英语、

信息技术和德育贯穿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改造旧有的内容,融合适应国际化的课程内容,构建适应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努力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世界通用人才。

三,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岗位培训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是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以适应社会各行业对高素质的劳动者的需求。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在城乡劳动人口中,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只占2%,新成长的劳动力中,有30%在就业前没有经过任何就业培训。在现有的8000万青年工人中,实际水平达到高级工的只占1%,中级工只占10%,初级工和不具初级工的占8%以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达不到生产岗位的要求,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虽然有一定生产经验,但实际技术技能根本达不到他们的技术等级。对此,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应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大力发展以培养就业技能为主的职业培训。当今社会所需的人才是知识型、智能型、高新技术型人才。因此,所培养的人才必须由书本型、经验型向知识型、智能型、技术应用型转变。具体说,通过培训主要提高以下几方面素质:

1.具有获取知识、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具有技术扩散和应用的实践能力。技术进步的规律表明,技术扩散对于生产力发展的贡献远远大于技术革命,技术扩散的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而技术扩散要依赖于一大批掌握、推广、应用新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培训学员使之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努力开发人力资源,是现代职业培训的根本目的所在。

3.具有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

四,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网络

1993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适时提出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高职院校应用好国家政策,争取各行业部门的支持与指导,在高职院校内建立完善相应机构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管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强对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核的质量监控和管理。

要建立相应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在高职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面向全体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大量在校的高职生获得各类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实现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学校向社会开放,面向社会人员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五、以市场为导向输送社会需要的适用性人才

学校人才培养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为社会输送人才,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学生的充分就业。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1.统一思想,提高对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择业。

3.开拓市场,建立就业基地。首先,我们要提前做好毕业前的准备工作,作好生源的统计及毕业生推荐表的填写工作,并组织有关人员对人才市场进行调研,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保障。其次,注意信息的收集,不失时机地抓好每一个机遇。要十分重视需求信息的获取与,重视网络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实现多渠道就业,在不断扩大和稳定省内市场的同时,向省外延伸,给学生多种选择的机会。再次,坚持面试,诚实守信。用人单位到学院挑选毕业生,无论多少,坚持用人单位对学生进行面试、考校,并向用人单位如实介绍学生的情况,我们既要坚持对用人单位负责的原则,又要对学生负责,尽可能多地把优秀的学生推荐出去。通过用人单位对我院的信任,和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扩大、巩固就业基地。第四,每年召开用人洽谈会,密切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通过洽谈会了解企业的需求信息,反馈毕业生的使用信息,探讨学院的专业设置和发展。要本着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的原则,与新老用人单位保持着密切的院企合作关系,保证学院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