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应集中体现在发展创新思维、培育创新个性增强创新实践三个方面。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重新设计课程体系,如建立“四位一体”职业能力培养系列课程、强化人文与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增强创业教育课程、开发创新思维训练系列课程、扶持科技创新活动课程;重新界定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中选取有效的最新的最贴近未来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模拟的方式内化为其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建立鼓励创新的科学评价机制;营造激发创新精神的环境。
「关键词]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能力
一、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意义
创新能力,是人类高智能活动的集中体现,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机完美结合,更是人自身的创造智力和创造品格的有机完美结合。创新能力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探索能力,即通过运用己知科学知识或理论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获得新的结论的能力;三是科研能力,即设计新方案,提出新假设,创立新理论,发现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或发现人类未曾发现的客观规律,或创造人们从未创造过的新事物等能力,这种创造乃是最高层次的智能的表现。
由于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和办学理念的偏差,人们在论及高职人才培养时,多强调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操作层面上的能力,而忽视学生包括认知、思维乃至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素质的培养。随着科技的发展,技能型人才分解为不同层次,其分类的核心因素是创新成分的比例。高职教育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将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中那些技术含量较高、劳动复杂度较高的岗位工作,他们需要结合复杂的工作场景和具体问题,去积极庄动及时地改进制造工艺,进行技术革新,完善服务流程,丰富管理内涵,以此保障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产品的性能和服务的能力。“能力是每个人特有的一种混合物,它把通过技术和职业培训获得的严格意义上的资格、社会行为协作能力省创精神和冒险精神结合在一起”。[l]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优化,即由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技术引进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职业结构也发生着相应调整,职业岗位既有分化又有复合,并涌现出许多新兴岗位。职业分工日趋综合化,一专多能、多工序轮换、多工种复合的要求与日剧增。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高级技术应用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其目标追求是使毕业生打下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三位一体”的综合素质基础,在未来的技术应用领域中更好地发挥创新精神和能力。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规模快速增长,布局更加合理,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明显提高。但现有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高职学生的创新教育需求仍存在较大距差,如教学基本建设特别是师资和实训条件建设明显滞后于规模的发展,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与实践普遍处于模糊和萌芽阶段,培养模式还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些困难和问题函待研究和解决。据本课题组对北京市2000名高职学生做的调查结果显示:91.30%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创新能力教育类课程,51.28%的学生对学校所开设的创新能力教育类课程的内容不满意,96.34%的学生认为学校每年组织的创新能力教育类活动过少,43.59%的学生对本校教师的创新素质不太满意。从上述调查数据可见:一是高职学生对创新教育有较大需求,在传统的传授知识型教育和现代的创新素质培养教育两者中他们更愿意接受后者;二是现有高职教育在教育思想观念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式人才质量评价等诸多方面成为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阻碍因素,函待改进和完善。
二、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考虑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和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落脚在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突出岗位实践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对知识技术的实际应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的能力结构突出的是实用性,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个人的创新能力与个性的发展,各种能力之间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并最终形成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职业能力。[2]故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应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发展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需以知识获得来实现。创新的内在机制是知识的重新组织。因此,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知识学习是不可替代的。创新思维是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和独特的信息加工过程。创新思维能力,主要表现在思维活动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因此,对高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要落脚在提高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水平上。创新思维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加强训练提高。思维能力是属于个体的,不可能直接以某种介质承载和传递思维能力,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才能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这就有赖于实践的介入。实践训练是个体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是将知识个体化并转化为个体能力的过程,创新思维能力正是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练习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培育创新个性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和前提。创新人格是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它是使人长久保持创新欲望的个性品质。创新的个性特征包括好奇心与求知欲,独立、果敢、敢于质疑、富有冒险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等。在这其中,好奇心与意志品质居于核心地位,在个体的创新活动中起着基础的、关键的和核心的作用。对高职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好奇心的激发与意志力的锻炼。有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的丰富性及强度均超过其内部学习动机,因而成为进行学习的主导性动机。需要借助课程内容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乃至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等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兴趣,使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3]应使之在主动自觉的学习中,于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诸如勇敢精神顽强意志等进行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良好品质,也只有在这种意义上,教育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才成为一个自身得到提高,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发展创新的过程。(三)增强创新实践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创新总是在应对不同的困境或问题时产生的,创新能力在问题解决中发展。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应注重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式性知识”,其中“程式性知识是有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学习者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运算、探究、体验等具体活动才能占有、内化这类知识”。[4]活动教学对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的养成和提高具有特别的意义。从教学意义上讲,创新实践能力应包括以下三部分:(l)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问题作出正确判断与分析,并制订出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的能力。(2)实际操作能力,指能够掌握本专业或所面向职业与岗位的实践技能,并在实训、实验或实习中将自己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转化为某种实际的物质成果或产品。(3)开拓创新能力,综合利用自身的知识,以新颖和独特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这三部分体现了一个核心一‘应用创新”,即在正确掌握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用灵活和创新的方式应用在工作过程中,并能形成具有一定新颖性的应用性成果,这也从根本上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身规律与特点,是具有高职特色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
三、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创新能力表现的过程是思维过程、实践过程、探索过程的优化组合。[5]从教学实践来看,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重新设计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体系的设计要体现六项原则:注重多样化、多元化的知识摄取;符合职业成长规律的递进式职业能力训练;必修与辅修课程相组合;进行专门的创新实践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配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融合,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融入对学生的创新教育,按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设计,对课程设置棵程教学进程进行科学的安排。
1.建立“四位一体”职业能力培养系列课程
构建“专业技能训练、财贸岗位模拟、一条街岗位体验校外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四位一体”能力培养体系,开发无差异和有差异职业技能训练课程。通过工学结合的“四位一体”能力培养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现课程体系由学科型向工学结合型转变,课程内容由知识型向基于工作过程转变,教学方法由以“教”为主向“教、学、做”一体化转变,考核方式由考试导向型向职业资格证书导向型转变,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创造训练平台。
2.强化人文与素质教育系列课程人文与素质教育可以极大地活跃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改善其思维能力,提升其创新精神。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不断更新的新时期,有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思维能力,学生才能够掌握在现代科学领域中形成的新知识,学会学习。有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才能够在技术创新中作理性的思考。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积极探索和创新有财经类高职特色的人文与素质教育模式,提出了以“爱心、诚信、责任”为核心的财贸素养特征,为了探索财贸素养教育,学校按照三年学制建立了五个学期的“爱心形象、责任创新就业”“五板块”主题教育。每个板块紧紧抓住深化认识、自我行动、成果展示、自我评价四个环节,以自我教育为主线,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互动,用激励贯穿教育的全过程,激发了学生的爱心城信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强化财贸素养教育,学校创新建立了财贸素养证书制度。“五板块”主题教育共500学分,学生三年积累400学分以上,即可获得学校颁发的财贸素养证书。
3.增加创业教育课程,开发创新思维训练系列课程
为响应教育部有关鼓励高校学生创业的精神,从在校期间就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自谋发展的能力,在职业指导与就业教育中增加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如有些院校在综合模拟课程中开设中小企业创办实训和公司运营课程,以此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锻炼学生创业能力和开拓精神。开设创新思维训练或业务创新类课程,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灵活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开发他们思维的灵活性精确性敏捷性及变通性,激活他们的创新潜能和创新的主动性,掌握创新思维的策略。
学校还应扶持科技创新活动课程,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功能,组织学生结合专业参加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并进行相关能力的培训与指导。(二)重新界定教学内容为实现让学生在三年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职业化的培养目标,同时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应采取了在教学实施中选取有效的最新的最贴近未来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模拟的方式完成内化成为能力的过程等重要举措。在基础课教学中,体现为专业、为工作岗位打基础的原则。根据职业人才的工作岗位上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优质课程,课程内容模拟工作岗位情境和问题,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融入问题解决中,同时,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衔接,体现学生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三)改革教学方法
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身是一个实践过程,实践是知识内化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逐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认知结构不断优化,从而娴熟地应用己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创新与突破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方式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教学活动应改变传统的“重结论班过程”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的关系,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帮助学生形成基础扎实的知识结构,掌握正确思维的过程和方法。创设各种情境,帮助、启发、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品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实现在教学方法上的转变,从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培养学生会学习会创造为目标的教学方式转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包括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法、引导实践教学法精境体验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教学法,这些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综合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和技能进行问题解决。(四)建立鼓励创新的科学评价机制
1.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
为保障创新能力培养,要进行考试方法改革,制定一系列鼓励教师进行考试改革与创新的政策,为实施考试改革的课程提供支持。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如书面答卷、产品设计、社会调查报告做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评,以此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2.建立学生综合测评体系
建立大教育观念,突破高职教育单纯追求就业和过度强调技能训练的短期教育观念。改变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质量的知识质量观,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的综合测评专业基础知识、思想道德修养、身心健康水平、文化技能特长、实践创新能力、组织活动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人才培养上提出“重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在学生毕业规格中确定毕业证书、外语证书、计算机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素养证书(学校自行设立)“五证书”制度。
(五)营造激发创新精神的环境1.打造有利于创新的硬环境
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建立满足创新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体系。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按照教育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改善教学条件,尤其是实践教学条件,加大创新教育建设的资金投入,促进实训室、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更新等。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近五年共建成了19个专业技能实训室、两个财贸职业通用能力训练中心、一个大学生商业岗位工作体验一条街和五十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7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实训大楼也完成立项工作,包括财贸岗位技能训练中心和京商研究中心两大功能,引入品牌企业和模拟公司,开发专业实训和财经通用能力培养课程,是财贸学生学习研究、实践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平台。
2.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软环境高职院校要克服单纯技术倾向,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此,需要鼓励学生质疑和学术研究,创设以学术和科技活动为核心的创新文化环境。第一,在学校管理体制上建立起师生、学生与领导之间的沟通对话通道,学生可通过校长信箱校长与学生座谈狮生座谈校园贴吧等形式直接参与专项问题讨论与决策过程,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保护其批判质疑精神。第二,在第一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通过更多的采取探究式硕目式、参与式教学来建立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变教师是权威的形象代言人的观念,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寻求答案和问题解决策略,形成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高职高专要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基本建设,造就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这是今后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第三,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充分发展个性,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扩展学术视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目前,学校开展的较有成效的活动有:大学生社团文化节大学生创新教育成果展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成果展和大学生学术研究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