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教师执教能力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教师的执教能力是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其包含多方面的要素。教师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标准。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需要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提高为人师表的能力;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提高学习和研究的能力;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研究探讨授课技巧,提高传授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也需要教师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等等。
关键词:教师;教学;执教能力
教师的执教能力,指的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在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师的执教能力涵盖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有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技巧和教育能力。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直以来,人们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评价与期待,古人更是把教师比作“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肩负着培养塑造人才的历史使命。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做一名称职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以理论指导实践,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加强师德修养,塑造高尚人格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1]。由于教师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形成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同时,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学生获得知识,也必须努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思想感情、意志品质、道德情感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作为教师,我们还应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给予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有时并不因学生的毕业而终止,还将在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伴随他们一生。因此,不难想象,如果教师对本职工作不热爱,三心二意,态度不端正,工作不认真,将不仅影响其对知识的传授,还会直接影响其育人工作,教师要完成自己的职责、使命也会成为一句空话。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时时刻刻注意发挥自己的典范作用、榜样作用、带动作用,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以及教学活动中,自觉遵守教师的道德规范,并逐步将其转化为教师内在的道德品质。教师以传授知识、传播真理、教书育人为己任,因此,教师为人处事必须追求真理、尊重科学、正直诚实、光明磊落、是非分明、忠实坦诚,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首当其冲的是要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因为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培养优秀学生的第一要素。
二、增强业务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2]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等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
一般而言,高等学校的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特别是高校扩招以后,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式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学生的素质、学习水平、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与原来相比都出现了较大的区别。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深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都对教师的执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教师课堂教学技巧的运用,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的及时有效。教师的执教能力强,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得心应手,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课堂,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同时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
高等学校的特点又决定了高校教师必须承担一定的科学研究的任务。教师的劳动不应只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而应是不断推陈出新的劳动成果、增加新的内容的创造性劳动。因此,教师要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掌握科学研究的规律和治学方法,把握本学科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追踪最新的学术动态。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将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科发展以及专业的改造。
三、研究学生特点,探讨授课技巧
专业知识水平高是教好课的前提,但这并不意味着专业知识过硬讲课就一定出色。讲课不仅仅反映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体现着教师的授课水平。讲课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和一定的授课技巧。由于高等教育从原来的精英式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现今的大学生和以前的大学生生活、成长的环境已发生了巨大改变,学生的整体情况和以前的学生也有了较大的区别。尤其是我们属于市属院校,生源均来自于北京,生活环境的优越使学生对生活的艰辛与压力体会的甚少,对“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的感受也不深,反映到学习上,就是学习不够努力,没有紧迫感,也由于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这十几年来养成的学习习惯不好,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这些都影响了他们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作为教师,在授课时如果不问对象,盲目地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将导致教与学之间较大的差距,既影响同学掌握相关的知识,又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和同行多讨论授课技巧,探索适合新形势下的新的教学方法,变埋怨批评为鼓励欣赏,用“反木桶”理论看待学生,讲课时尽量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既考虑同学的接受能力,又兼顾课程的重点难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执教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良好的课堂教学结构、娴熟的教学技巧、认真的教学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的思考时间和参与体会,都将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体自主意识和思维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构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高等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而高校师生关系则体现着高等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忽视了高校师生在教育、教学中的相互作用,势必影响人们从高校师生关系这一角度对高等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准确的把握,难免会造成学生中心主义或教师中心主义的偏颇[2]。
我所理解的构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不盲从、不迷信、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的学习精神,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自由的学术研究气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究式学习能力。
第二,教师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着眼于现在,更要着眼于将来。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负责,就必须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使其增强责任意识。属于教师职责范围的,教师应当尽职尽责;属于学生职责的,教师则不应越俎代庖。学生在大学的四年时间里,应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要学会感恩、明辨是非、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
教师的执教能力,涉及到为人师表的能力、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传授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等多个方面,教师执教能力的提高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其终极目标应该是既具备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和本领,又具有搞好教育教学活动的热情和方法。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牢记,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执教能力的提高是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7.
[2]教育部人事司组.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