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家庭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家庭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村家庭教育

摘要:文章从一个小范围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对农村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

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共同组成。而在中国,随着孩子的出生和成长,教育的矛盾性、片面性和扼杀性已经不容忽视地摆在人们面前。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学校教育水平及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农村家庭教育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始终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分析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是解决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关键。本文的研究基于2007年7月20日至2007年8月1日对安徽省宿松县五里中学,长铺中学,响堂小学部分学生、家长及老师进行的随机调研结果。此次调研的326个样本中,家长102人,学生224人。学生中男女比例为5:4,其中高中阶段的平均年龄为15.4岁,初中阶段为12.2岁,小学阶段为9.3岁,学生样本在个教育阶段即高中、初中、小学的所占比例分别是2:3:3,在访谈的家长样本中,其中父母83人,其他家庭成员19人。

(一)家庭教育目标——跳出农门

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学习走出农村,在这些家庭中48%是核心家庭,“农村生活太苦,农民太累”,“考大学,赚大钱”,城市中优越的生活环境和较好的发展机遇成了孩子学习的最终目标。调查显示,92.1%的家长希望子女能跳出农门走进城市,“城市最优化”成为不变的主题,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过早的感受城市的优越性,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入城市的私立学校。根据孩子自身的条件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为他们确立一个正确的教育目标,这是做好农村家庭教育工作首应解决的问题。

(二)家庭教育主题——配合文化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现阶段农村高中生的父母大多出生在60年代,由于特殊历史环境的影响,他们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较低,有将近一半的父母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可想而知他们根本无法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而对于初中生和小学生而言,父母已有的知识以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现在农村中的许多父母已认识到在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今日知识的重要性,并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他们的弥补措施,有89.2%的家长确定不会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有57%的父母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干农活,有58.8%的父母支持孩子在假期上辅导班,37.2%的学生曾经有过或现在有自己的家教老师,家庭教育中智力投资增加了,孩子课余辅导的质量提高了。但相对之下,孩子的学习负担也随之加重了,学校减负,父母加压,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的孩子难免会出现厌学、逃学现象。知识爆炸的时代家长们感到了没有知识的压力,高强度的学习负担下孩子也感到学习的压力,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适度的平衡迫在眉睫。

(三)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及地位

根据美国之音(VOA)、英国广播公司(BBC)和英国医学杂志等权威媒体及学术期刊的最新报道推知,母亲的文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胎教问题。首先,文盲的母亲无从得知胎教的意义和方法。其次,低文化水平的母亲不能给与胎儿良好的语言环境,须知母亲说话的语气和内容都会影响孩子以后的语言教养。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双方对子女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许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指出母亲对孩子有着全面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研究表明,母亲的素质对孩子的十二项主要心理品质能够产生全面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在占12%的文盲和半文盲家庭中女性的文盲率为67%,调查的所有母亲样本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总人数的80.8%,而小学文化程度占绝大部分比例。随着中国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务工,在转移的劳动力中男性占大多数,家庭教育的重任自然落在了女性的身上,照顾家庭、干农活、教育孩子等家庭负担一下子全落到她们的身上。母亲还须面对强大的压力,一方面必然导致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胎教及出生后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强化了妇女对自身所属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认同,许多女性的重男轻女观念比男性更加强烈,这样的角色期望与角色认同的理念必然会对家庭教育产生负面的影响。

(四)对新事物的认知落差

现代社会报刊、网络铺天盖地,新文化、新知识层出不穷,易于接受外部新鲜事物的孩子由于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难免会出现错误,而对于外部新鲜事物本身就接受比较慢的农村父母们,他们也难以帮助孩子真确认清它们的本质,不免在家庭成员的之间双向学习过程之中出现子女对长辈们的误导,从而给家庭教育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失误。以网络为例,调查结果显示有66.1%的父母知道网络但并没有亲自用过,只有19.6%的父母表示自己曾经接触过网络,对一般的网络知识略有所知,还有13.3%的父母竟对网络一无所知。

(五)攀比——学习方向误导动力

家长相聚,谈话的主题之一就是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把分数和在班级或学校之中的排名作为判断孩子学习的唯一标准,这不仅加大了孩子的学习压力而且会误导孩子的学习方向,扼制孩子兴趣的培养和特长的发挥。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有65.1%的家长对孩子考试的成绩非常重视或重视,在望子成龙心理的驱使下有许多的家长用经济手段作为孩子学习的动力,孩子的学习成绩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这无疑会加重家庭的负担。

(六)农村学校无奈的双重角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学校教育是个体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个体在接受学校规范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仍时刻伴随着个人的成长,让孩子“学会做人”这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的奋斗目标,如果二者能够很好的配合,必然对个人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但遗憾的是,农村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似乎责任不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学校教育的义务,另一方面农村的家长们又将家庭教育的部分职能推脱给学校,许多父母认为学校应当对孩子的成长负全责,学校一身挑两担,扮演双重的角色。

调查结果显示,当孩子犯错误后有46.8%的家长选择了立即向老师寻求帮助。帮助父母教育孩子这是老师的职责,许多老师反映有些农村家长将孩子送进学校时好像将孩子的教育权全部移交给了老师,家长对老师的信任有利于学校与家长联合起来对孩子因材施教,但农村家长对老师信任的前提值得深思。近年来随着农村进城打工浪潮的不断兴起,许多的农村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根本没时间教育孩子,而对孩子的教育长辈们的教育理念又无法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学校就成了他们的求救站。除此之外许多家长还认为“我们把孩子送进学校,交了学费学校应该对孩子的全部负责”,“管孩子这是老师的义务”。

农村学校作为遍布城乡基层的公共机构,在培养孩子的同时还承担着面向广大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造能力的重要任务。向孩子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保证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真正要使孩子学会做人,这仅仅靠学校教育是难以完成的,家庭教育有着其它教育形态无法弥补的内容,学校如何通过提高家长的文化认识水平来引导孩子的成长,这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重要条件。实质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的内容上不应该有十分明显的界限,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应尝试着将两者结合,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二、改进农村家庭教育对策

目前中国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与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3年。在15—64岁的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全国有8500万文盲半文盲,3/4以上集中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在这些地区许多父母的文化素质水平较低,面对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他们已亲身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尊重知识,注重德行,试图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使自己的子女能够德才兼备,但是由于受客观环境——家庭教育观念及主观因素——文化水平较低的局限以至他们蹊径难寻。结合本次调查的实际及我国部分地区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的经验,文章尝试提出以下建议:

(一)改变农村教育教学环境

通过学校教育来引导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数,1993年全国城市小学生的人均经费为476.1元,农村为250.4元,差距为1.9倍。到1999年,两者的差距扩大到3.1倍,绝对金额分1492.2元:476.1元。李岚清曾在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关于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时指出。从1995年开始到‘十五’期间,仅中央财政就安排了89亿元,加上地方配套资金共198亿元,实施了两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2001年至2002年,中央财政投入30亿元,用于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今后还将继续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计划在4年内解决农村中小学危房问题。中央财政还拨款3.64亿元,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2年示范试点项目”,2002年以后将进一步加大投入,缩小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二)鼓励农村兴办儿童教育机构

相对延长学校正规化教育的时间,可以暂时缓解父母家庭教育知识贫乏的压力。但现存农村幼儿园布局分散、规模小、效益低、职责不清、管理不顺。先进的教育信息得不到共享,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建立适应农村学前教育现代化需要的办园新体制,更好地推进幼儿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幼儿园质量,为农村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家长教育培训机构

在学校中建立家长学校,通过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信息,用学校和学生的“文明”带动家庭和家长的“文明”建设。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教育咨询等形式展开工作,主要工作目标应包括帮助家长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定期的培训来提高父母在子女成长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识;提出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并且组织学生和班主任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评比;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比如组织学生给父母写信,让学生对家长的不良行有正确认识,向家长提出合理的建议;使家长认清现在的教育及就业现状;对孩子加强“三农”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变不利为动力。

(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妇女联合会的作用

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当地妇女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转变她们的观念,改变她们对固有的、不正确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认同,从而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教育中作用。

(五)文化反哺——“我来教教父母”

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过程,施教与受教育者之间应冲破传统的“家长改造制”模式的局限,这样才有利于教育双方的沟通,寻找合适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

调查显示(见表3),有77%的学生表示当自己的父母与他们的观点出现分歧时或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时,他们愿意向自己的父母耐心的解释或与父母商讨,而大部分的父母也能接受孩子的意见。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农村父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

(六)采用“示范性教育”与“规范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学校可邀请家庭教育比较成功的家长与其他家长分享教育成功的经验;学校不断规范家访制度,改变以往班主任负责制的固定模式,由专业的学校社工人员对学生家长进行帮助,建立家庭教育档案,定期回访,及时评估;开设家庭教育热线,方便家长进行随时咨询。

三、结论

国外有一句名言: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二爱型”巨人(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就看你的耐心、信心和决心。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国正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中、小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发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总目标的实现。本文从一个小范围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目的是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引起全社会对农村中小学家庭教育的重视。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不仅需要政府在财力、政策上的投入与关注,而且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家长们的支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是当前教育永远不变的口号。

参考文献:

1、张健鹏.都是爸爸妈妈的错[M].学苑出版社,2001.

2、赵石屏.家教[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林国煽.现代社会学[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0.

4、马长英.大学生问题[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5、刘中华.家庭教育的真空谁来填补[N].中国教育报,2004-04-14.

6、仲原.关于农村家庭教育思想[EB/OL].家庭教育网,2003-06-12.

7、苏欣.教育专家妙谈家庭教育新理念[EB/OL].人民网,2003-11-19.

8、张建新.孩能否健康成长家长以身作则是关键[EB/OL].新华网,2004-02-05.

9、姚颖.让孩子自己选择——坐圆凳面还是小板凳[N].新民晚报,2003-12-12.

10、王红飞.农村家庭教育的困境[N].中国青年报,2004-09-20.

11、毛丽利.农村家庭教育情况不容乐观[J].教研与进修,2003(17-18).

12、Diave.Bittger.EducationinPoorAreas.AnEducationalSystemGrapplingwithPoverty[M].ChinaPerspectives,1995.

13、CountryReportontheChildDevelopmentinChina(2003-2004).

14、镇江句容市农村教育工作调查研究[EB/OL].中国妇女网,2003-03-23.

15、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角色要正确[EB/OL].教育互联网,2004-09-18.

16、国外关于婴儿智力发展的最新研究[EB/OL].学前教育网,200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