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服装工程学生素质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作为服装工程的学生,实际上是服装企业未来的企业家,服装商业未来的经理式人物,因此服装工程的老师在培养自己学生的时候应根据专业特点来进行教育模式构建,以防止趋同服装艺术设计学生造成未来就业中巨大的压力。随着经济发展,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服装工程学生不是过去简单理解的能打版、工艺好、懂面料的服装人才。现代企业要走向品牌化,则它对服装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懂得服装工程方面的服装制作、服装功能、机械设备、车间生产布置、生产流程设计等,而要依靠他们进行品牌策划并将产品打开市场,甚至走向世界。因此,培养服装工程方面的学生也要与世界接轨。他们除了要学习服装的工科课程外,学校应开设多种多样的第二课堂和选修课,以丰富学生知识面,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综和素质与创新能力,迎接不断变更的新的挑战。
服装工程学生应加强文科、艺术造型设计等第二课堂课程的学习,应培养创新与创业的精神。因为服装工程学生在中学阶段主要接触的是数学、物理等逻辑思维方式,而文字功底不是很深厚,且缺乏形象思维和造型设计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大学期间,注重学生的文、工、艺三方面的综和素质的培养,多方面吸收有关知识,对今后开展企业管理工作、外贸营销活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品牌策划等工作将大有好处。
一、教育目标要明确
对于服装工程学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多方面知识、具有实干和创新能力的服装人才。现在,知识商品化[1]了,或者说是一种知识商品,而知识本身不是商品,只有当知识经济物化、加工凝结某载体时,才变成知识商品。知识的物化过程是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然后进行创造的过程。在这个含义上,我们在课程设计上要明确考虑学生的综和素质培养,要考虑现在的教育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我们应该加大基础课程的设置,如英语、计机及其程序语言、数学等,甚至可以加强语文课程和法律课程的学习,而专业课时可相对缩短。在培养了学生全面知识的基础上再加强创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出来,让老师带着学生做课外科技活动,如替企业进行品牌策划,参加大型的商业交流会或者旁听学术论坛,辅助老师完成一些课题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社会兼职活动等;另一方面是在学校学习中培养和训练出来,如老师授课中引导学生怎样去培养自己的特长,如何深入学习形成在某方面的具有自己的想法,老师也可将自己的一些科研或市场调查活动过程告诉学生,让学生重新来虚拟怎样进行科研或市场营销活动等。美国有一项研究表明,在学校进行过创造或创新能力培养和训练的学生,与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的学生相比,在接受需要创造能力才能完成的工作时,前者的成功率为后者的3倍。
二、课程设置要合理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与国家对不同教育的政策投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校的培养目标有关。课程设置时要注意学科交叉。学科交叉[2]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从学科的整体发展与综合化出发,合理构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合、重组课程无疑是构建培养方案时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要给学生整体性的知识,注重其他学科知识对本学科的影响及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更要在精选知识、交叉融合上下功夫,搞好整体优化。切忌将新知识机械地叠加或简单地照搬相关专业的课程。此外,要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向,拓宽学生的视野。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表现为:
1、对于单独个人,首先应接受一定的基础教育,包括专业基础教育等,如德育、英语、数学、计算机、造型设计及应用、服装史及基本理论等,使学生的基本素质整体提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不同的专业特长,如结构打版,管理、营销与外贸等,使学生在某个方面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有人也许会说,服装工程的学生为什么要强调造型艺术设计呢?服装艺术设计学生不是专门进行服装款式与造型设计的吗?如果有问题让他们去设计不就行了吗?在商品经济激烈竞争的大潮中,企业要创一流产品,除了有先进的技术,良好的机械加工设备,优良的服饰功能,完善的售后服务,还要有优美的外观造型和色彩搭配,把服装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才能使服装产品更具竞争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中国现代企业的品牌要与世界品牌竞争,更注重的是商品品牌化,在这个过程中要能把握服装的市场变化和预测、服装生产、物流管理、卖场设计以及用英语与商家洽谈协议等,有许多过程是艺术设计人员做不了的事情,但如果服装工程学生在造型艺术设计方面多一点知识的话,他们基本上都能完成整个过程,这对企业来说是件好事,也为培养服装企业高层领导奠定了基础。这说明服装工程学生培养形象设计能力的重要性。学生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应开设有关创业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在现代社会中创业的必要性和在创业过程中的技巧等,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2、对于整个社会劳动者而言,在人才素质、技能、创造能力上所形成的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并随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而做相应的调整布局,如服装行业在80年代强调的是服装艺术设计方面特长的人才,90年代强调的是服装结构与工艺方面的人才,我国加入了WTO后强调的是服装管理、营销与外贸方面的人才,现在更是强调综和素质如能进行品牌策划的人才等。三、教育方式要灵活
在素质与创新教育的模式构建中,首先教育方式要多种多样,应以启发式教育为主。在教学中,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科学研究,鼓励学生大胆和自由地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和看法。教育方式的多样性,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尽可能给学生一个思维的余地,使学生变得生动活泼,爱学习,主动学习,愉快地接受有益的知识。在服装结构课上,应该给学生面授人体结构的特征,服装与人体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讲解人体着装应注意的问题及服装的几个基本结构,然后让不同学生来分别进行局部部位的结构设计,最终了解服装原型的来由,这种教学比大多数老师直接给学生讲授服装结构原型的效果肯定要好得多,且学生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如服装市场营销,通过调查,大部分老师在授课中几乎是老师一直在讲,其实完全可以用营销实例先展示,让学生来提问题和办法,然后老师根据正确的思路引导他们得出较好的方法和策略,有的放矢,学生获得的收获是事半功倍。其实市场调查还可以紧密安排在这个课程后面,紧接着进行服装市场调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这门课程在学生大脑中印象。当然不同的课程讲授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让每个大学生在4年中能经过多个这种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好处。
四、评价制度要严谨
理解是对于所接受的知识理性认识过程,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和、判断、推理,所达到感性认识所不能达到的对事物规律及本质认识的目的。在旧的教育模式中,一门课程的结业主要是通过考试来完成,注重的是死记硬背的方式,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仅限于表面上。在素质与创新教育模式中,记忆已不再处于主导地位,创造才是目的。素质与创新教育制度的具体内容应包括:
1、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在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模式下,对教学效果或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单指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多少或对知识的熟练程度而已,更主要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实际运用能力进行考核。对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核应是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其思考问题和在遇到难点时怎样通过自己学习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同时还应考核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体质,跟踪毕业学生在社会上的成长,注意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和反应。
2、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对教学效果和成绩的考核应注重其提高的速度和幅度。动态评价不是简单的横向比较,对于教学效果无论是提高还是下降,都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对于学习成绩,无论是提高还是下降都应给予鼓励,不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挫伤学生的创造欲。刚进大学时,有些学生的成绩非常优秀,但他们甚至都毕不了业,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学生在刚进校时放松了学习造成某些课程的不及格,这些学生情绪开始低落,如果我们老师这时能及时开导和鼓励的话,这对他们后面的学习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像这样的学生通过鼓励后有的已经考上硕士研究生。
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对于学生的评价要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改革单一的考试形式。可采用实验、技能操作方式、市场调查方式和课外科技活动能力等来考核学生的创造能力。,甚至可以进行社会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最后作出综和评价。对于某些课程,如生产实习都可以让企业给学生打分,然后老师参与总评。
五、专业老师的班主任辅导制度
在大学学习期间,从年龄上来说,虽然大学生都已成人,可以独立生活,但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实际上他们的心理还是很小的,也很纯洁,大学的学习是他们的整体素质的最后成型阶段,如果通过天天跟他们打交道的专业老师来做班主任的话,将会对学生的未来生活起到积极作用。现在大多数班主任都是非专业老师,实际上是保姆式的班主任,他们只能给他们解决具体苦难。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的未来生活,从道德、心理、学习的过程目标设计[3]与实施、特长培养、未来事业发展等多方面加以指导,引导他们多看课外书籍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这样学生会说大学的时间没有浪费,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通过调查,专业老师作为班主任来辅导的学生在社会上的能力相对要强。
六、结束语
(一)进行素质与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综和能力的提高。
(二)在素质与创新教育模式构建中,也要鼓励学生创新性地学习,这是创新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在对学生的评价时,应把成绩与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进步评价。
(四)进行素质与创新教育,不是几个老师和几个学生能做成的事情,要老师、学生、学校、企业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施与完成的,希望我们都能对推动素质与创新教育做点贡献。
参考文献:
[1]韩德才,汪建勋.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0,12:138
[2]孙宗禹.素质教育与大学教学改革,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
[3]钟安华,高磊.服装工程专业学生的目标设计与培养,中国教育与教学,200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