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讨式学习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讨论式学习是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学生经过自学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就某一历史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探寻知识的教学模式。讨论式学习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活跃思维、深化认识、发展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等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经常与学生讨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传授有关知识。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被称之为“助产术”。1919年英国教授俄斯凯恩明确提出了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概念。杜威的“活动课程”、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问世以来,人们进一步从课程论、心理学等理论以及课堂实践方面,为讨论法的运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例证。他们认为对概念的思考及对技能和习惯的领悟性学习优于根据重复练习原则对技能、习惯和记忆关系的学习,而讨论是促进思考和领悟最有效的途径。根据威特罗克的“生成学习模式”,大脑不应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信息,而应是主动地建构它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得出推论①。历史学科属于人文科学,历史学科的过去性、综合性特点也适合于使用讨论式方法。
一、教学策略
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设计考虑,一般来讲此种学习模式主要有以下四个程序:定题、课前准备、课堂讨论、课后总结。
1.定题
精心设计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成功运用课堂讨论模式的保证。因此,定题是关键性的第一步。经过研究与课堂实践,我们认为在此阶段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具体性、准确性原则。好的讨论题首先必须表述准确,要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所要讨论问题的核心。其次是具体,有代表性。具体、特定的问题有助于引导讨论的方向。设计问题主要应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要具有讨论的价值,题目要源于教材,但要高于教材。例如,在讲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组织学生讨论:“尼德兰革命是世界上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代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但为什么说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2)启发性原则。讨论题要具有启发性,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其思维有一定的自由度。问题一般涉及三类:一为史实性问题,学生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二为解释性问题,根据教材可以基本解释清楚。三为评价性问题,学生要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通过研读补充材料,经过思考得出结论(每一学生的结论可能是不一样的)。这一类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如何评价洋务运动”、“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等。
(3)量力性原则。讨论题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等,要选择那些难度适宜,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的问题。不同年级的讨论题要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针对初中学生年纪小,知识、能力水平有限,一般不宜开展较大规模的课堂讨论,可以利用每课的思考题进行讨论。例如,初中第三册第3课教学中可以就“闭关政策对清政府有什么影响”展开讨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从清政府推行这一政策的主观目的和产生的客观效果进行分析,这不仅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这一政策的实质,而且引导学生对开放政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高中学生认知水平提高,查阅资料、撰写讨论提纲、语言表达等方面均达到一定水平,因此,讨论题必须有一定的难度。例如,高一年级学生学习“法兰西第一帝国”时,可以围绕拿破仑上台的偶然性、必然性,拿破仑战争的性质及对拿破仑本人的评价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可在学习课本知识基础上,研读历史材料、图片,观看计算机多媒体软件提供的活动地图,形成对法国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对拿破仑个人的整体印象,继而进行讨论。学生们通过讨论不仅提出有理有据的观点,而且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在遵循量力性原则基础上的讨论,会使学生参与的面广,同时又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4)兴趣性原则。历史学习心理的研究表明,学生对于一些具有多重性质的历史事件、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与现代生活有一定关系的问题有兴趣,愿意进行讨论。例如,如何评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科举制度的利弊、“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和平解决,以及对拿破仑、林肯、希特勒、罗斯福等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等。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和思想的交锋就会积极、主动。
(5)师生共同参与原则。在进行课堂讨论题的优化设计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题的设计,学生可就讨论的时机、讨论题的表述、讨论的方式等提出建议。
2.课前准备
充分地、细致地进行课前准备是讨论课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
第一步:补充资料。补充资料的原则是:客观性——资料在经过甄别后确认是可靠、可信的;形式多样性——可以有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面向全体学生的需要——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要求,提供不同层次的资料。补充资料的内容:与讨论问题有关的原始资料、史学界的研究成果(有关的史学专著的书目、节录,某些具有代表性的论点及主要相关论文目录、论文摘录)。补充资料中的一部分可由教师提供,主要是学生从图书馆、互联网获取。
第二步:辅导。对学生怎样准备讨论、怎样进行讨论在方法上给予辅导,包括如何拟定讨论提纲,如何做到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从史出,如何在有限时间内用简洁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等。
第三步:拟写提纲。学生搜集汇总材料后拟定发言提纲。
第四步:布置讨论场所。在教室张贴、摆放与讨论题有关的历史图片、书籍、文物模型,营造讨论式学习的氛围。
3.课堂讨论
这一程序是讨论课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组织能力的考查。教师导言务求简明、切中要害。经过充分讨论后,学生可按相同的观点分组进行进一步讨论,以完善自己的观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在讨论课上,教师既是平等的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但切忌做裁判。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讨论时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和总结,可以讨论参与者的身份对讨论中的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引导讨论不断深入,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上有所提高。同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提供多角度思路,使讨论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4.课后总结
此课结束后,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写成一篇历史小论文,并以座谈的形式谈谈在学习方法上的收获。
二、讨论课类型
1.以讨论的形式分类
(1)班级讨论。这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讨论的方法。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对若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
(2)分组讨论。第一种形式,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一个中心议题进行讨论。分组时指定小组的主持人和记录人负责记录同学们的发言要点,并向全班介绍本组的各种观点。第二种形式,围绕中心议题将全班学生按不同观点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每一位同学都要为完善本组的观点提供尽可能多的论据,并选出代表在全班宣讲本组讨论的主要结果。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各小组,在参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加以适当的引导。
2.以讨论的时机分类
在何时引入讨论,是讨论课是否成功的前提。在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讨论,不仅能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1)完整讨论式。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内集中讨论。一般是用整节课进行讨论。这种讨论课适用于在基本知识掌握后,对一些史学界有争议的、学生感兴趣的、带有阶段性特征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对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等。此类课先由教师提出中心议题,学生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展开讨论。
(2)层层深入讨论式。针对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或问题,提出若干个问题,形成问题群。每个问题应有一定的梯度,使学生在对层层递进的问题进行讨论后,形成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
三、教学实例
北京师大附中高二年级“对洋务运动评价”的讨论课。
定题:教师在完成19世纪60—90年代的有关教学内容后,选择了贯穿这一时代始终,史学界颇有争议的“关于洋务运动评价”作为讨论题。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在史学界有多种观点,因此,有一定的讨论价值。学生对这一中国近代史中具有多重性的历史事件也颇有兴趣,参与十分踊跃。
准备:教师印发有关洋务运动的主要参考书目、史学界有关洋务运动不同评价的部分论文和论文目录等,作为补充资料,并鼓励、引导学生自己搜集有关洋务运动的资料。在对学生进行具体讨论方法的辅导后,学生通过阅读有关材料提出自己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观点并写好发言提纲。提纲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形成一篇历史小论文的雏形。在教室张贴、摆放有关洋务运动的图片、书籍,营造学习氛围。
实施:教师首先概述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社”会的时代特点,为学生将洋务运动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作铺垫。然后,采取自由发言的形式,由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学生可将自己的论点、主要论据写在投影片上,以便更加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从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洋务派的主张、行动,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或自己寻找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初步学习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此间,教师要注意归纳、概括每一位发言者的观点,并及时纠正发言中科学性、知识性的错误,提醒学生不要重复别人的观点,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对洋务运动的三种评价观点:基本否定论、基本肯定论和毁誉参半论。教师在肯定学生讨论成果后,强调指出在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要辩证地看待动机和效果,从历史发展角度去看待人和分析事。接着,学生按照上述三种不同观点自愿结合,分组讨论,进一步完善某种观点,形成更加具有条理化的论点和论据,并推举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以形成学术争鸣的氛围。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对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原则进行小结,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闪光点予以充分肯定。例如,学生提到要从当时国内外形势分析洋务运动的发生;有些学生提到“洋务运动”是一个矛盾体,要辩证地看待它,重点应看它的客观作用;也有学生指出不能孤立地就事论事,要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考虑。这些体现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想法应予以充分肯定。
评价:学生根据课堂讨论的内容,充实自己的观点写成一篇历史小论文,这可以作为期末学生学业评价的参考之一。
讨论式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培养了创新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评价的讨论,学生不仅感受到学术争鸣的气氛,而且提高了历史认识的水平,真正使学生会学历史,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看待、分析问题。
注释:
①参见高文主编:《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459-460页;皮连生著:《现代认知学习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