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课程教学教改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课程教学教改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新课程教学教改

摘要: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已不在适应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在教学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把教法改革与教法指导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能力培养,要为学生观察、思考、探索开拓有效的活动空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教学培养改革能力参与

初中课程教材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工程,新一轮基础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改革试验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笔者通过对初一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不仅对新教材的编写目的、特点和结构有了较全面的理解,而且对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就初一新教材教学谈几点个人认识。

1、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是死记硬背,按题型进行强化训练,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无条件的服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十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这种模式已不再适应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必须是多面的,丰富的,教学必须为学生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服务。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这个建构过程必须是多渠道的,而不是单靠老师的传授达到的,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改革,要从知识教学转向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初一上册“享受学习”一节,通过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学习很苦,因为学习很枯燥,不感兴趣的课程也要学,熬夜做作业,经常参加考试和评比,学不好,还会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等。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觉得是一种享受,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贫困地区的孩子和发生战争国家的孩子不能继续学习的图片或资料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从而激发同学们探索、思考,让他们觉得那些孩子很可怜,很不幸,觉得自己的学习与那些孩子相比,学习就是一种享受。这样就轻松地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给解决了。因此,必须在教学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

2、改进学习方式,引导主动参与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识的取向,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基本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视发现和探究,这种学习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开发,抑制了学生的首创性。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被动的学习状态,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协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把探究、发现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使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就是把知识的传授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拓宽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渠道,增加可选择性,让所有的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思想品德课,获得知识和能力。例如:在“创建新集体”一节中,课前让学生设计班徽,然后在班级中组织学生展示每个同学所设计的班徽,让学生介绍班徽的设计思想,再进行评比,评选出最佳的班徽,从中让学生显现自身的体验和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也达到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到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指导者,而学生则应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到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讨论、交流、探索、实践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引导学生思维的参与上,创新能力不是教师单方面所造就的,而是靠学生全方位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把教法改革与教法指导结合起来,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3、注重个性发展,突出能力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具有广泛的内容。注重个性的发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关键是尊重学生,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来。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所学得的或领悟到的应是思想方法、思维规律、审美意识和意志的品质,而传统教学过分强调知识学习,忽视或淡化对能力的培养,错误的把知识教学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关注更多的是学生是否记住了课本上的结论。而把真正有用的,而且是学生受益终身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思维规律及知识发现的原始冲动掩盖起来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新课程教学,必须摒弃那种只重知识学习,忽视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的倾向,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流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树立现在的学生不久就是社会的人的意识,切实把教育观念转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在教学目标中,要看其是否具有把人的长远发展作为目标的理念,是否有这样的意识和实践。所以,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能力的培养。

4、拓展活动空间,激发创新意识

体现创新教育的教学首先是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的再创造的主体活动。这种活动需要主动性和全面性。一方面教师要坚决摒弃“注入式”和“结论式”。如问题探究法、自学讨论法、互教互学法等,为学生发展开拓有效的活动空间,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当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主体活动的类型有哪些,各种活动类型之间关系怎样,从而全面设计教学中学生主体活动的结构。比如:在“感悟青春”一节的教学中,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组织的“配音朗诵、音乐剧、现代舞、集体合唱”等主体实践活动展现同学们的青春风采,使学生真正的感悟青春。通过这些主体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让学生独立思考,同学之间的合作研究,自由发挥的探究,为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真理的心理取向。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依赖于创新教育,因此,创新教育势在必行。思想品德要培养的创新意识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环境,教师要去创造这样一种环境,在教学活动中着力去开发学生发展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创造。

总之,思想品德课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形式将是多样化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挖掘教材,大胆地走出校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学方式应既有传统的知识传授,更应该有新的体验与探索,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过程,把握实质,紧密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