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学生学习英语理解引导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生学习英语理解引导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学生学习英语理解引导

摘要:地方普通高等院校野外实践性很强的工科,农科艰苦专业,艺术体育类专业,其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于其它专业学生普遍相差甚远。多年来,这类学生的英语教学一直都是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笔者以建构主义“为理解而学习”的观点作为理论基础,结合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提出在工科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对学生实施理解过程的引导,本文就这种理解式引导过程的极其重要性以及这种引导过程的方法进行详细地陈述。

关键词:引导理解方法

Abstract:Thecollegestudentsadmittedbynone-keycollegesanduniversities,whomajorinengineering,artandsportsspecialtiesaremuchpoorerinEnglishthanthecollegestudentsmajoringinotherspecialties.Fordecadesofyears,teachingEnglishtothesestudentshasbeenverydifficultandbothteachersandstudentshavebeenfarfrombeingsatisfiedwithit.Accordingtothe“Learningforunderstanding”,oneoftheideasoflearningandteachingtheoryofconstructivismandconsideringthestudents’Englishlevel,,thewritercarefullydirectstheunderstandingprocessoflearningEnglishtothesestudentspoorinEnglishduringthecourseofEnglishclass.Theimportancetodirectthestudents’understandingprocessinlearningEnglishandthemethodsofhowtodosoarebothstatedindetailinthisarticle.

Keywords:directing.understanding.method

一、引言

工科学生男生占多数,情绪稳定性差,擅长逻辑分析,对语言学习的感悟性相对比较弱,对学语言所需要的静态思维与远不如女生和文理科的学生。特别是普通院校工科学生,虽然入校前都曾学过6-7年英语,可是他们英语基础还是很不好,中学毕业后现状已如此,进入大学后,面对要求更高,难度更大,课时更少的英语学习来说,许多工科学生在英语上就好象背上了一付学生的包袱,同时工科类学生的课程都比较重,课下能用在英语上的时间有限,许多英语基础很弱的学生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精力上、能力上对英语学习都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时间,突出对普通高校工科类学生英语学习的课堂引导,特别是对英语理解过程的细致引导,发挥学生擅长逻辑思维的优势,化解学生英语学习中所碰到的多种矛盾,以此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二、对工科类学生英语学习理解过程引导的极其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入某些地方性普通高校的工科农科性质的艰苦专业,其入学条件是相当宽的,这些学生与重点高校的学生相比英语差距是最明显的,这些学生中的绝大多数的英语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因此给此类工科学生的授课可以说就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教学研究的系统工程,这其中教师运用过程教学法(process-focusedapproach),对学生进行细致地学习过程的引导很适合这类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和目的。这种过程的引导既是对学生英语思维活动的启迪(Enlightening),又可形成师生之间的英语思维的互动(Interacting),直至使师生之间的英语思维同步成为一种可能。

1、运用过程引导首先可以在短时间内转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消极心态,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无论英语处在什么水平的学生,只要开始学起来,才能谈得上学习的方式方法,才能谈得上如何克服困难等。

2、对于普通院校的工科学生而言,他们是很难做不到HenriHoles在1983年提出的学习者自主的,因为基础太弱,他们很难做到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所以外国人的想法不完全适合中国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柯彦玢2002.2)。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教师的核心引导作用是不可代替的,通过教师深入浅出的引导,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避免了学生自己费时低效。

3、再一方面通过教师提刚挈领的精讲式归纳,切中要核的反复引导可以使学生们感到英语是一种极富规律性的语言,能够使看似变化多端,复杂无序的英语变得通俗易懂,结构非常清晰分明,可以非常突出地高频复现学生自己无法感觉到的相同的语言特点或本质上是一样的英语基础知识在不同的语篇句子中形式多样的表现形式,使学生们在较短的时间内领会这些英语基础知识的内涵本质成为一种可能,一旦学生头脑中形成了这种感觉,就比较容易地能够化解学生心中学英语的畏惧困难的心理障碍,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欲望和兴趣。

4、通过教师的引导,赋予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一种情感的内涵,体现出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课程,一种“情感与认识,情感与理智”,情感与行为的课程(周娟芬)。这种情感交融的课堂和学习使学生极易产生一种激情,而人脑的语言思维在激情的作用下与平常状态相比,都会产生一种不同程度的超常领会接受记忆的表现和反映。当然教师要首先充满激情,因为学生的学习激情首先是源于老师的充满激情,源于老师充满激情的鼓励,对外语学习现存着极大焦虑和困难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需要教师的鼓舞的(Maclntyre1996),特别是教师的引导应该是充分流露出一种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人格的尊重,是对学生战胜困难给予信心和勇气的过程。

5、通过教师细心的引导学生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具体的弱点是哪些,以及及时准确地发现自己的优势长处所在,而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也能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英语学习状况,随时根据学生所表现出的难点问题,学生的要求调整教师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通过引导这个媒介体,和谐、平等、自然的关怀,内容充实到位,具体鲜明的学习氛围,达到整合优化教师自己每一节课的教学策略,从而使改变忽略语言的交际功能,改变学习环境单调成为可能。(康淑敏,2003.2)

6、在教师理解性地引导之下,可以让学生提高自己注意力的集中度,因为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把一切心理活动都集中在特定的目标上,集中程度愈高,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诸项心理活动就愈激烈,学习就会速度快,效率高,巩固性强(杨国俊,2002.3),而教师的科学引领就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些,使学生处于一种适度的紧张度,并在课堂上保持学习注意力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三、引导过程的方法

在中国,接受英语教育的人心数一直保持在两亿人左右,仅中国的英语教师都有接近100万之多,这是世界上把英语作为外语(EFL)(董亚芬2003.1)来学习和教授的最庞大的群体,就这个庞大的群体而言,他们对英语的学习目的、要求,内容以及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素质都是非常不一样的,特别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地方普通院校的工科、农科的学生来说,对他们的英语教学就要与基础相对比较好的甚至是非常好的重点高校学生的英语教学是截然不同的。

第一:引导的艺术性。教学是门艺术,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贾梁豫),给这些在英语学习的进程中受到严重挫折的普通院校的工科学生上英语应更是一种以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为优先考虑的第一是要素,要首先结合普通高校工科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以及他们学英语的实际情况和目的。他们学英语的特点从性格上讲就是心态不稳定,情绪化突出,从他们学英语的实际情况看,基础相当差,欠帐太多,从他们学英语的目的上看,将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最多是在字典的帮助下,看懂一些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料等,因此对他们英语学习的课堂引导过程要特别注重英语逻辑关系和常规句型的书面应用,引导的过程要有利于学生的思想集中度,情绪稳定,心静多思,兴趣的培养以及主动学习欲望的产生,引导方法要灵活,如提问,回忆总结,句型互转换,给予条件、暗示引导等。

第二,要运用理解式的引导方法作为工科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主要引导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要为理解而学习(learningforunderstanding),要提高学习者的理解力,我国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基于教学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启发思考式的教学法,这些著名理论都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和思考,而对工科学生而言,理解和思考也正是他们的长处和优势,教师要用足学生的优势,使自己受到多种客观条件因素限制的课堂教学发挥最佳效应,在普通工科院校,课堂是受到多种不利因素制约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堂上理解式的引导无疑是一种极有效的选择,因为它极易形成较好的语言学习的小环境,以利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度(杨国俊,2002.3),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可能领悟到英语的核心内涵和核心规律,同时也是恰到好处地充分利用了学生自身的优势,即他们所擅长的逻辑推理。而且从他们的年龄上看,也正值他们理解思考、接受能力的最佳时期,另外从心态上看,较过去相对而言他们更趋向成熟,已有相当的理智和自制力,这也为理解式的引导提供了一个客观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从标准英语自身的结构特点上看,也非常适合用分析理解的方式进行习得,引导学生从结构理解中出意思,从意义中领捂英语逻辑规则。

第三,注重复式理解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要确实做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策略(彭金定。2002.3),由于前面所提到的普通院校工科学生学英语的特殊情况,所以教师对这些学生决不能期望过高,一切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情况出发,工科学生不好记忆,怕记忆,所以在课堂上的反复式地引导以达到学生记忆深刻的目的是教师要特别注意的。可以这样说,教师课堂上的恰到好处地重复式的引导启发是基础非常弱的学生学习英语成败的关键。因为对于给这些学生的引导决不是讲到为止,点到为止就可以的问题,而是多次反复强化引导的过程,要以灵活多变反复讲解和引导来引起学生们的反复注意、反复思考、反复用心,这样才能够使这些学生的英语语言意识在头脑中建立,使他们对英语语言有所感悟和触动,才能使他们品味到体验到英语的基本的本质内涵和规律,才能使他们课下和以后的自学成为一种可能,教师的反复引领的过程也必然是学生反复记忆的过程,而且课堂上的反复引导更是一种高频密集的反复记忆的过程,是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对所学内容达到巩固领会,学懂、学透、会用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是教师易操作的、可行的、简便的、经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课堂英语教学方法。

第四,在引领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语言运用的艺术性。首先,教师在引领学生的理解过程中要注意语用精确,对于工科学生而言对语言的领悟力不是他们的强项,他们对语言的领悟并不象对数理逻辑的理解那样顺畅,所以教师在表达上首先要准确,要尽可能接近工科学生的语言思维逻辑方式。其次是用语要做到精练,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同时要把握好表达的节奏,对一些重点、要点、难点和概念,引导的教师要以记录的语速向学生进行讲述,有利学生进行快速记录,认真做到这一点对工科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因为他们即不可能靠一种语感又不能靠对语言的悟性来学英语,而且客观上他们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主观上他们也不具备这样的意识和本能。唯一可能和有效的办法就是依靠完整精确的理解,而精准的理解必须首先对重点、难点、要点、概念的融会贯通,而这样融会贯通的基础是记清楚、记牢固。而这一点是工科学生最不容易做到的,因此在课堂要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使学生尽可能地多写要点、重点、难点的概念,可以极大地改善工科学生记忆方面的弱点。特别是对刚进校的工科新生进行学新补旧的课堂学习的引领过程中。要给他们一开始就养成擅记录、勤记录的良好习惯,因为这是耳、脑、手、眼同时运作的记忆过程,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不仅加深记忆效果,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专注和稳定的心态,同时还为课下及时复习或为以后的理解巩固提供了一个相当熟悉的蓝本。当然这些让学生做记录的内容概念,要点都是最核心最关键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而且教师的总结必须是讲述完整、准确、清楚,使学生们感到比看相同内容的书更简单、清楚,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的用语要有自己鲜明的用语特点和规律,这样的特点和规律在表述中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这样学生在理解和记录上就会容易产生一种正确的惯性感觉,使理解和记录快速又准确成为可能。同时教师的语用声量要有一定的力度,要对课堂上的学生产生一定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以此来振奋学生的情绪,让学起来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第五,教师的引导过程要注意目的语和母语的运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解性的引导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目的语(英语)和母语的运用关系,就外语教学在课堂上授课语言的使用问题,国内外英语教学界已颇有研究,有的学者认为,不提倡母语(L1)的应用,Phillipson(1992)认为在语言教学课堂上完全避讳母语的使用,直接教学法、听说法、交际法(Modica,1994;Harbord,1992)也不提倡母语(L1)的适用,Littlewood(1981)认为在语言教学中应尽可能地用目的语(L2)去取代母语(L1),这样才会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交际机会。Ellis(1984)表示赞成,说教师运用L1来组织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剥夺了语言学习者的宝贵的L2输入机会,Chaudron(1988)认为在典型的外语教学课堂,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是通过教师创造丰富充分的L2环境获得的,不仅授课内容和练习应用目的语,而且课堂管理也要用目的语。但有许多学者不同意这些观点,Cook(1989)认为语码转换是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这可以保证把信息尽可能充分地传授给学生,并通过一些实验性的研究证明了双语教学比单语教学更有效,Widdowson(1979),Harbord(1992)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有效性,对于中国的普通院校的工科大学生来说既不能用一语(母语)习得的方法和经验来引领他们的英语学习过程,也不能用二语习得的方法来作为英语学习的指南,因为第一语言有一个天然的语言环境,而第二语言(ESL)是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为外国移民设计的英语课程,旨在帮助这些人融入社会,ESL的优越条件也在于有天然的英语语言环境,而在我国,英语并非官方语言,也非工作语言和教学语言(董亚芬,2003.1),因此在引导的初始阶段,对于英语基础很不好的普通院校工科学生而言,适当运用母语的帮助往往比单一语言的效果要好,因为盲目实现纯目的语的教学在限制不必要的语码转换的同时也牺牲了必要母语支持所提供的宝贵的学习机会(唐丽萍,2003.1.5-10),因此教师在对这类学生的英语课堂上要巧用母语,使母语成为一个媒介,一种工具和梯子。同时教师努力寻找和研究母语与目的语的共同点,相似点,不要有意识地把两种语言对立起来,要尽最大努力扩大其共同点,缩小不同点,事实上英语和现代汉语在形式上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而在句式、结构上,表达的逻辑关系上是有许多相同之处的。教师甚至可以巧用英语式汉语,笔者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发现英语式汉语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学生大脑中非常有效地培养学生构建英语式推理思维过程,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形成一种本能地英语式汉语表达特征,而这种英语式汉语表达又反过来非常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英语心领神会的理解。

四、结束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生的来源也日趋多元化,客观上也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由于学英语的人数众多,而且学习者的类型、学习目的、内容和要求等区别相差甚远。由此而实施的不同教学方法的差别理应也是甚远的。本文所讲到的针对工科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而实施的理解式引导教学法也只是众多英语教学法的一种做法,还有待于笔者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排斥不盲目吸取国内外的教学方法、教学理论,而是更多的面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国内外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扎扎实实地潜心研究现实中的教学规律,并通过实践发现、创造新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尽心尽责,转变观念,把“教死书”变为“教活人”(夏红梅,2003.1),促使日常的课堂教学更趋合理、更趋科学、更趋优化,最终让绝大多数学生更易接受,更容易学快学好。

参考文献:

[1]Keh,ClaudiaL.“ADesignforaProcess-ApproachWritingCourse”,[J].EnglishTeachingForum.January1990,PP-10-12

[2]Chan,Michelle.1989.ProcessandProduct[M].NewYork:Collier-Macmillan

[3]HolecH.AutonomyandForeignLanguage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4]MaclntyrePD.Usingsocialpsychologicalvariablestopredicttheuseoflanguagelearningstrategies[J].ForeignLanguageAnnals.1996,29:373-386

[5]Chaudron,C.1988.SecondLanguageResearch:ResearchonTeachingandLearning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6]Cook,V.1989.“ReciprocalLanguageTeaching:AnotherAlternative”Modern.English.Teacher16:48-53

[7]Ellis,R.1984.ClassroomSecondLanguageDevelopment.Oxford:Pergamon

[8]Widdowson,H.G.1979.ExplorationsinAppliedLinguistics.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9]Phillipson,R.1992.LinguisticImperialis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10]Modica,G.1994.“NativeLanguageinthesecondLanguageClassroom.”BulletinoftheFacultyofCommerce38:283-311

[11]Harbord,J.1992.“TheUseoftheMotherTongueintheClassroom.”ELTJournal46:350-355

[12]Littlewood,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13]柯彦玢.《大学英语》(全新版)《阅读教程》的教学理念[J].外语界,2002,(2):2-4

[14]周娟芬.论暗示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5):61-63

[15]康淑敏,王雪梅.从教学要素角度探究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策略[J],外语界,2003,(2):34-40

[16]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17]贾梁豫.教学艺术与综合外语教学中的纠错[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5):56-60

[18]董亚芬.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写为本[J].外语界,2003,(1):2-6

[19]范琳.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28-32

[20]杨国俊.论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强化策略[J].外语界,2002,(3):27-31

[21]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自主”问题研究[J].外语界,2002,(3):15-19

[22]唐丽萍.语言课堂语码转换述评[J].国外外语教学(FLTA)2003,(1):5-10

[23]夏纪梅.教案设计:外语教师创新能力的表现[J].外语界,2003,(3)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