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师教育改革反思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师教育改革反思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师教育改革反思

上个世纪末,我国提出教师专业化的问题,教师教育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但大家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解并不一致。许多同志把教师专业化只理解为必须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有的同志还提出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这些意见无疑都是对的,但是都还没有真正理解教师专业化的整体内涵,因此在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上出现一些偏差。今天来进行反思,感到有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值得重新审视。

本世纪初,许多专家提出教师教育转型的问题,我也曾经写过此类的文章。转型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转型,或者称由老三级师范向新三级师范转型,这是指取消中等师范层次,增加研究生层次;二是师范教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型,所有高等学校只要具备培养师资的条件的都可以培养教师;三是实行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这三个转变仅仅表现在学历层次上,培养教师的机构上,却没有反映这种转变的实质。虽然我在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教育政策论坛上曾经讲过:“教师教育的转型的实质不是培养形式的变化,而是水平的提高”[1]。但是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水平,教师专业化的内容是什么,并未解释清楚。由于在理论上准备得不充分,在实际上又没有调查得很清楚,对改革缺乏科学的论证,使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走了一段弯路。

近几年来师范教育的机构改革进行得非常神速,而教师专业化水平并未有多大提高。师范教育的机构改革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为了提高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学历,一大批中师被撤销。中等师范学校由一千多所削减到现在的一百多所。一部分中师升格为师专,一部分中师改为普通中学,中师资源几乎流失殆尽。

二是为了体现师范教育的开放性,不再强调师范教育的单独体系。许多师专、师院纷纷扩展为综合性学校,极大地削弱了师范教育。

三是为了体现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许多地方教育学院合并到师专或师范学院,教师的职后培训并未得到加强。

这些改革的后果是什么呢?说得极端一些、激进一些是削弱了师范教育体系,降低了教师专业化水平,其中损失最大的是小学教师。这不是危言耸听,有事实为据。过去中师毕业的小学教师虽然接受普通教育的水平较差,但是他们都是各地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在中师通过严格的师范教育的训练,掌握了较好的教育小学儿童的知识和技能。但是现在的师专生,却是高考队伍中较差的一部分学生,只达到专科的录取分数线。师专的专业分科较窄,学习的课程缺乏小学教育应有的科目。小学教师需要的是宽广而不是专深的知识,而且他们最好在艺术方面有所专长,会唱善跳,能适应儿童活泼的天性。但是师专的学生都来自高中毕业生,可塑性就不如中师生,艺术素养和技能都不如中师生。再加上高等学校那种专业的导向作用,不利于培养小学教师。如不论专科学校还是本科院校,强大的导向是报考研究生,在这种导向下,教师教育的质量是难以保证的。许多小学校长反映,现在专科或本科毕业的小学老师反而不如中师毕业生那样适应小学教育。今天来反思,如果当初不是一刀切地取消中师,而是渐进式的,保留中师的建制,延长中师的学习年限,可能会比现在这种状况好得多。我国师范教育建立一百多年来,各地建立了一批中等师范,如长沙一师、南通师范、保定师范等,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培养了大批革命工作者和教师,今天毁于一旦,实在感到可惜。

高师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本来国家提倡开放型培养师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质量,让一些高水平的综合大学也来培养师资。但是事实上综合大学尚没有做好准备,也还没有提出培养师资的要求,而师范院校却已经纷纷改为综合大学。从国外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师范学院转为综合大学是历史的必然。但是,过去我曾经论述过,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师水平的提高,师范学院历来学术水平较低,已经不适应培养高水平教师的需要;二是教师数量上已经基本得到满足,不需要设立专门的师范学院来培养;三是教师职业在社会上已有一定的吸引力,优秀青年愿意当教师,不需要采取专门的机构,用免缴学费等优厚条件来吸引生源。[2]应该说,这三个条件在我国初步具备,但还不充分。特别是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强,我们在这方面估计不足。总以为,现在不包分配,就业困难,教师职业比较稳定,报考师范专业的学生会多起来。事实并非如此。许多青年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当教师。这与我国教师地位不高、工资待遇偏低不无关系。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需要对学生有热情,需要有点奉献精神,这种勉强为之的人怎么能成为高水平的教师?

师范院校综合化的目的是提高师范专业的学术水平。但是目前的事实是有多少转型的院校把力量加强在师范专业上?他们都热衷于扩大非师范专业,忙于升格,企图挤入高校名牌,因而有不少学校不是借用综合学科的优势来加强师范专业,而是抽调师范专业的教师去充实其他新建立的学科,这就反而削弱了师范专业。这与改革的宗旨背道而驰。

师范院校转为综合大学本应该按照综合大学办师范的模式,先在一般学院修完基础学科课程,再到教育学院接受教师职业培训。可是我国师范院校的学校类型转变了,师范教育的培养模式并无变化。少数师范大学试行4+2的模式,但也还存在着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等诸多问题。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教师教育的转型的目的不明确,科学论证不够,条件准备不足,与提高师资质量的要求背道而驰。

应该说,我也是教师教育转型的鼓吹者。现在看来,我对这个问题研究得不深入,考虑我国的国情不够。过去我曾经主张,根据我国的国情,师范院校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还应该成为教师教育的主体,但是没有预料到中国师范院校转型的积极性那样高,转变得那样快。问题还不在转变的快慢,根本问题是没有在转型过程中真正转变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没有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式上相应地进行调整,没有真正地利用综合学科的资源来加强教师教育。

在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问题上似乎也不尽如人意。许多地方教育学院与师专等合并了,但并未加强职后的培训。许多师专热衷于改制,并不重视教师的职后培训,而且本来与地方基础教育联系较密切的优势也丧失殆尽。

以上一些现实值得我们今天来反思,来思考今后改革的方向。这里丝毫没有追究谁的责任的问题。要说责任,我有很大的责任。我虽然不是决策者,但我作为一名专家,而且是长期从事师范教育的专家,我就曾经倡导过教师教育的转型,写过不少文章,应该说影响了决策。今天来反思,觉得有许多意见是值得重新审视的。至少是过于理想化,脱离了中国的实际。

今后的出路何在?

首先要在理论上对教师专业化的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21世纪的教师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其次研究如何才能培养这样的教师。

关于第一个问题。许多学者研究过职业的专业化问题,大致有以下一些观点:

(1)专门职业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体系。教师职业就必须掌握教师所教的学科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体系。这就是我们过去通常讲的学术性问题。教师教育的学术性要加强。这是因为当今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迅猛,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很难培养学生掌握最先进的知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国际上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强调要加强师范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

(2)需要长期的专业培养和训练。成熟的专门职业如医生、律师,他们的培养都不是短期的,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很重视临床实习,在实际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成熟的教师的职业也需要长期的培养和训练。除了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和技能外,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实际操练。一名成熟的教师要经过三个时期:一是职前学习时期,主要是学习学科知识和教育原理;二是初职时期,约2至3年,在学校中经过老教师的指导和实际锻炼,逐渐融入教师的角色;三是成熟阶段,约需3至5年,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反思,逐渐熟练地掌握了教育教学的技能和技巧,成为一名成熟的优秀教师。

(3)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任何职业都有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尤其重要。因为他是培养人的职业,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敬业爱生,严谨笃学。对学生倾注无限的爱心,对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最近全国都在学习孟二冬教授的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精神。总书记给孟二冬同志女儿的回信,强调了要学习孟二冬同志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师德教育要放在教师教育的首位。

(4)要有不断增强自身专业的能力。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不继续学习就不能跟上专业发展的需要,专业人员会变成非专业人员。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5)专门职业具有高度的自主权。也即专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对于专业事宜的判断和行为具有独立性。教师要具备独立地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不断反思,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6)专门的职业需要有自己的行业组织,实行行业自律。[3]

关于教师专业化的特征,还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的专业化有很大的区别,各学科教师的专业化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使它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

关于第二个问题,如何培养?我想培养的模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但需要制定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三种不同规格的教师培养方案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通识教育、学科教育、教师专业教育、实习这四大模块是不可或缺的。我认为,幼儿园、小学教师还应该以师专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提前招生。这样可以招收到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同时他们年龄小,可塑性大,可以培养掌握艺术技能的适合幼儿和小学儿童教育的教师。小学教师目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财力还不宜于提倡都由本科来培养。初中教师由师范院校本科培养,高中教师由师范大学和综合大学用4+1或4+2模式培养。即学习欧美的模式,先在各系科学习学科专业课程,然后到教育学院接受一至二年的教育专业教育和实习,经过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为了吸引优秀青年报考教师专业,应该恢复免缴学费的制度,或者加大奖学金的额度。也可以实行贷款制,毕业以后从事教师职业达到一定年限,贷款由政府偿还。

要制定非师范院校培养教师的准入制度。既然实行教师教育的开放性,就应该亟早制定非师范院校进入教师教育的办法。现在除了过去原本是师范学院转型的综合大学设有教师培养专业外,老牌的综合大学和其他大学还没有动静。这可能与不知道如何着手有关。但有些大学本来没有教师教育的基础和经验,不愿意招收教师教育的本科生,却在招收教育博士研究生。这种混乱的局面应该加以调整。

必须严格地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既然教师教育实行开放性,就必须有一个标准来要求教师,有一道门槛来严格把关。教师教育开放性,并不是说任何人都能当教师。即使是师范院校毕业生也应该经过严格的考核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例如他们毕业后可以取得临时资格证书,二年实践后再经过考核取得正式的资格证书。目前我国颁发教师资格证书的制度也有些混乱。据说,有些地方,师范大学的毕业生还要到当地的教育学院去领取资格证书。颁发教师资格证书应该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情,不应该下放给学校。这些问题都应该在修订《教师法》中明文规定。

当前最紧要的任务是堵塞师范教育资源的流失,扩大资源,规范办学。我认为,根据我国国情,还需要在一个相当时期内保留师范教育的独立体系,同时实行教师教育的开放性。

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在我国是当务之急。近几年来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前不久人大常务会通过的《义务教育法》修订案,明确义务教育的经费由国家承担。教育经费已得到保证,但是如果没有合格的教师队伍,投入再多也没有效果,经费会白白地浪费掉。教育犹如一座大厦,合格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大厦的支柱,缺乏合格的教师队伍,教育大厦就会倒塌。因此,对教师教育的改革要慎之又慎。

以上意见不一定正确,说出来和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