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英语新课程教学创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论体系和教学模式,已成为基础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牵动基础教育全局的改革,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要求高,难度大,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由于中小学校类型不同,条件各异,地区差距明显,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别,这就决定了课程改革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不能搞一刀切。在搞好国本课程、地本课程、校本课程建设的同时,还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开展不同教学方法的探索。
英语教学的内容涉及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要透彻理解这些问题,并非易事。下面就英语新教材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模式略述己见,以抛砖引玉。
作为指导者角色的教师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应具备下列三种教育观念: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英语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学科知识的培养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重,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注重激发学生对某个领域的学习、研究兴趣,把隐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挖掘出来。
2.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自觉实现学生从消极被动的适应者到主动的学习者、发展者的角色转换。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要选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去选择适合你的教育的学生。
3.树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观念。在英语教学中,只有建立起一种平等互信、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有安全感,才会勇于发表见解,才会自由地进行想象和创造,愉快地汲取知识,热情地发展能力。在课堂上,学生一般总是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却很少见到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在未来信息化社会里,学习方式是以创新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师被学生“挂”在黑板上的现象会经常发生。对教师来说,建立一种民主化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甚至也要向学生学习,从学生身上吸取智慧力量。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教育发展要求,为了全面贯彻中学新课程计划,以适应新大纲和新教材的要求。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突破传统师生关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状况,建立科学、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广大教师在观念与行为方面的重要转变。
二、情感交流——新课程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纽带
情感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渠道。英语是人类进行情感交流的交际工具,若不能营造一个使教学双方顺利进行情感交流的课堂气氛,还谈什么成功地进行英语教学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交流的扩大,英语的交际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过程同样也就是交际的过程。为此,英语教师应具备双重作用,他不仅是英语知识的传授者,还应当是创建生动、友好、宽松课堂气氛的“导演”。这种气氛能使学生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学会使用英语并自如地进行交流。
情感的产生是由于周围环境刺激对人们发出信号作用而引起的,它是一种力量。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情感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心理催化作用。后进生本身就有一种自卑感,因学习上的成绩差,加上家长的责骂,教师的批评,就自然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使两极分化更为严重。此时,作为教师,就要格外地尊重、热爱且信任那些差生,寻找他们身上蕴藏着的闪光点,找到教育教学的着力点,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因为心理学认为,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要求,特别是初中生,他们都期待得到教师的爱。要是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如果经常感到教师对他的爱,对他个性的尊重,他们就会激发出健康的情感,更容易激发他们积极学习英语的动力,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更加自信。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良好情绪、自然、和谐充满自信心的教态,能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反之,教师冷若冰霜的面孔,会引起学生的心理烦躁、紧张,影响学生轻松自如地接受知识。教师在课外应与学生打成一片,融洽师生关系,利用与学生接触交往的机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等情况,并且经常走访他们的家庭,进行侧面了解、观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这样,通过相互交流,学生获得学习英语的信息的机会和数量就会随之增多,就会逐渐地消除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特别对中差生,在与他们交流中,时常抓住有利时机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性,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并在人格上鼓励后进生,使他们从情感上获取力量。这样寓思想教育于活动和平等交谈中,教育效果较好。
三、引导性教与研究性学有机结合——新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创新
在英语教学中,笔者曾设计不同情景的系列对话,让学生分组操练和演示,每组都有若干配对练习,完成后推选一对到别组表演,最后再挑选一至二对在全班演示。经过反复练习模仿,学生的熟练程度有了提高。此外,还设计了一系列的小组讨论和辩论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英特网、报刊、书籍组织材料,然后再到课堂上讨论。在上述活动中,教师始终扮演合作伙伴的角色,引导并随时帮助那些遇到语言障碍或其他问题的学生,表演结束后,通过评论或规范演示,帮助学生总结互动的收获,发现尚存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以主动地适应教学互动的形式和进度。
同时,积极提倡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语言学习及交际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必须发生转变,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实施英语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主辅的关系,师生之间将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四、分层教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多赢”策略
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若不管差异,只顾统一要求,势必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为此,在英语新课程教学中,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首先,每次作业的题目可以不完全相同。基础性的作业要求全班必做;对学得好的学生,教师则鼓励他们一题多解,增做选择题。其次,在例题讲解、课堂提问、课堂评价等方面,对学生亦区别对待,分层教学。例题讲解由浅入深,低难度题请学得好的学生讲解,教师强调易错之处。教师讲解高难度题时,允许听不懂的学生看课本或做练习题;课堂提问,基础性问题面向中间学生、后进生,答出“是什么”即可,难度大的问题面向学得好的学生,不仅要答出“是什么”,还要求说明“为什么”;课堂评价,对后进生着重肯定其闪光点,给予鼓励性评价,对学得好的学生着重指出其薄弱点和不足之处,给予挑战性评价。以此激发每个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必须开放课堂,打破统一‘时空’的约束。”由于分层教学承认学生个别差异,以分层的观念调控教学过程,因人施教,使学得好的学生有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发展空间,为后进生提供了获得成功的机会,学生能够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学会学习,而且学有所得。
五、模式教学与特色教学有机结合——新课程教学持续创新之源
模式教学是指体现英语教学的普遍特点,符合学生接受习惯的一般教学方法。常规的课堂教学一般采取以下五个步骤: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对于“五个教学步骤”要有正确的理解,它不是指一节课只能用这五个步骤,而是针对某一个教学内容,比如词汇教学,对话教学或课文教学,通常采用复习(为呈现新知识准备)、介绍(引出新的内容)、操练(在教师的控制下强调准确性)、练习(学生自由活动,语调流利性)、巩固(归纳总结,学生识记,读写)。模式教学的优势在于为教师的备课、上课提供了一定的范式,而学生也由于训练有素,能够迎合教师课堂教学要求,提高接受能力。模式教学的不利因素是,只求稳不求变,容易使教学走向单一代、模式化,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特色教学是指体现教材中某一部分的特定要求,符合教学对象素质的特殊性,又能体现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运用与以往及他人不同的新方法。以上述的“介绍”这一环节为例采用多种特色的教学方法,可以是听、说、读、写、演、唱、画等,可以将学生的早自修从朗读课文、默写单词变成专题讨论,可以在课堂内设计各种内容的自由对话,可以将学生即将遗忘的语言教材编成小对话,让他们作快速反应等等。这些活动都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总之,模式教学体现了规范性,特色教学体现了灵活性。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结合,既使英语教学突破了千篇一律的僵化局面,又使英语教学避免了各行其是的无序状态,为英语教学开拓了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