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是培养国际交流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措施。在小学阶段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既要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和全球问题等国际背景,更要在探究与体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国际交流语言的能力与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一、问题的提出
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就向往建设与世界文明合拍的、现代的民族新文化。20世纪末,邓小平高瞻远瞩,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使人类的交往更加突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国际型人才成为各国教育的重要目标。我国已于2001年加入WTO,WTO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难得的机遇,同时使得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其中,国际型人才的匮乏是比较紧迫的问题。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上海已提出,到2005年,教育的总体水平要赶超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并在若干领域达到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准。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将增进教育的国际化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文献研究表明,国内对国际理解教育、跨文化交流等研究大多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而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的实践,还缺少经验与研究。基于上海的发展目标,特别是浦东这块世界瞩目的热土,世代呼唤着必须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因此,在地处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浦东这块热土上,创办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外语特色学校,同时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应该成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理念之一。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意义和内涵
世界各国基于各自国情,分别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同时,与“国际理解教育”相关的名称也有很多,如“国际理解教育”“国际教育”“国际沟通教育”等等。综观各国实践,我们将“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内涵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的基石。“国际理解教育”首先强调的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每个民族都在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类的文明大厦添砖加瓦,大小河流最后都将汇入大海。因此,任何一种文化的民族和国家既要学会与别人共存,又要学会向别人学习,学习别的民族文化中的有益成分。
(二)全球的胸怀与视野
全球的胸怀与视野,是指以开阔、理性的全球视野、人类视野来认识、对待我国和世界的历史与现实的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全球的胸怀与视野的内涵大致有三个各具独立性、又具内在联系的层面。(1)知识视野层面。这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前提,要求学生具备足够开阔的知识视野,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征。(2)认识能力层面。这是全球的胸怀与视野的核心。它要求学生以博大的胸怀、自尊理性的科学态度认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认识世界历史的一体化和多样化,认识我国和世界的互动关系,尊重、理解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差异,尊重其他族群及其历史文化。(3)思想品质层面。这是全球的胸怀与视野的升华。它要求学生立足于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立足于我国的现代化事业,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改革、开放意识和参与世界竞争的意识和能力,具有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历史责任感。
(三)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关系
从当今世界的历史进程看,经济全球化浪潮正裹挟着人类进入一种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都大异于过去的新生活,它不仅带来了无可置疑的物质利益,也使整个人类遇到了一系列有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忽视相关国家彼此之间的依存关系,任何国家要想单凭自身的力量解决这些问题,根本是不可能的。面对经济全球化时代,肩负我国现代化重任的年轻一代,必须站在全球的大背景中充分理解各国相互依存的关系。
(四)对和平、人权、公正、开发、环境等重大国际问题的观点与态度
当代世界,科技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政治经济风云变幻。自觉地观察、了解和把握世界上所发生的各种热点问题和发展态势以及它们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在世界变化中审时度势,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是未来接班人理想和信念的基石。只有站在全球发展的制高点,了解、认识和把握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才能清醒地把握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和动向,从而有信心、有毅力,自觉努力学习掌握一切代表未来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方向的新事物。只有具备开阔的视野,才能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问题,科学地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深刻理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所预示的社会主义的辉煌未来,才能准确把握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努力学习,积极迎接挑战,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国际沟通与交往的实践能力
做个国际人,还要着重具备和提高适应国际交往和竞争需要的能力素质。(1)外语应用能力。随着我国与国外经济文化交往增加,外语将逐渐成为日常工作生活中真正需要的基本工具,人们不仅要学好外语,更要用好外语,努力提高外语的听、说、读、写实用能力。(2)跨文化沟通能力。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在国际交往中要了解和理解对方的文化,这样相互才能比较深入地交流沟通,也才能融洽相处。(3)信息处理能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越来越多的人与信息打交道,处理信息的能力应成为人才的一个基本能力。(4)创新能力。未来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组织,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必须不断地创新,否则只会被历史的长河所淘汰。(5)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人才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节,善于寻找他人支持。
总之,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forinternationalunderstanding)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儿童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它是在全球化、入世、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机遇与挑战面前,贯彻“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为“世界的中国”培养能在世界范围内交往、竞争、创新的中国人所作的努力。
二、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全球问题等国际背景知识,在探究与体验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国际交流语言的能力、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培育学生国际视野与中国意识,为他们将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分以下三个部分。
1.国际理解教育特设课程精选国际知识、全球问题,涉及广泛的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问题,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分年级加以组合,成为可接受的教学内容,按照年级、学期、单元等要求划分课程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国际知识,培养国际交流能力、全球视野。
学校调整原有课时,每星期增加一节国际理解教育课。每个年级组的授课方式也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相应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教学大纲、学生用书、教学参考、辅助材料等是在课程实施实践中逐渐丰富、发展起来的。2004年暑假完成的第三次修改,教师手里有了图文并茂的教学用书,资料丰富的教学参考以及配套的ppt教学课件,教材初具规模。
2.国际理解教育的主题活动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主题,结合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实际开展的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比较全面地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树立全球概念。
到目前为止,学校已经多次成功地举办主题活动。例如,2002年的“中国队,我们为你助威”主题活动,增进学生对体育运动、体育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体育运动的热情。2002年的“我为世博会增添异彩”,了解世博会的历史、我国申博的历程,让孩子们通过事实感受这份幸运来之不易,体会祖国的日益强大。2004年的“世界遗产与我们”外语节主题活动,使学生认识世界遗产,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促进世界多元文化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保护世界遗产意识,共同去创造相互理解和世界和平的环境。2005年中法文化周,充分进行民族优秀文化的展示与交流,通过师生们喜欢的方式拓宽他们的视野,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理解意识,促进共同发展。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活动,锻炼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全球的眼光看问题的科学的思想方法,交流、沟通、合作的技巧,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
3.国际理解教育学科渗透将国际交往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渗透于有关学科的教学之中,营造潜移默化的国际理解教育环境,各学科形成合力,使国际意识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引导他们开阔视野,掌握技能。要求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理念,各学科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目标,寻求并建立与国际理解教育相关联的内容。在实施中,我们强调突破学科界限,加强学科整合,实现多点渗透,避免形式机械、内容单一。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1.教师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制订教师自主学习制度加强教师对东西方文化的了解,培养教师在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意识,提高教师的文化品位。青年教师努力学习英语,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和网上交流能力,创造浓郁的外语学习氛围,提高教师的社会交往能力。
制订教师校内外交流的制度采取各种形式,定期进行理论学习、英语学习、文化学习的交流;组织教师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和双语教学的研讨,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积极加强学校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教学的交流合作。与国际友好学校结成姐妹校,通过委派教师出国培训、举办国际性的教育研讨活动、参与或组建民间的教育网络、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好地宣传学校的教育传统和经验;适当承担一些国际项目,率先取得被国际承认的学业水平、课程和办学水准,增强学校教师与国际对话的能力,建立教师培养的新机制和评价新体系。
专家引领知名专家、学者相继应邀来福山讲学,在学校文化、教师发展、课程改革、全球理解教育与学会共存、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给教师带来了新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在指导、引领教师的实践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2.校园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营建
学校环境文化布置自己的“文化墙”,让学校的每堵墙壁都能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充分利用学校走廊,通过“外语之窗”和标语、图画以及“民族文化长廊”和“世界文化广角”营造国际理解教育氛围,形成走廊文化。让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让学生自己运用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装饰创设周围的环境,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了解。
校园活动文化运用电视台、广播台、小报、电子大屏幕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宣传。开展福山外语节活动、英语俱乐部活动、英语夏令营活动,以沙龙、专题讲座、社会考察、实践体验、访问交流、汇展等多种形式开展“人与自然、生存与发展、战争与和平、贫穷与富有、美与丑”等主题活动。
校园精神文化开展福山形象少年教育,形象教师评选。
3.重视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通过家校交流会、问卷、亲子作业设计等形式,让广大家长了解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内容、做法,调动家长支持、关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展实践活动,让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
4.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建立校园网,针对国际理解教育对网络技术的要求,在各学科渗透运用网络进行学科学习与知识查询的教学,让学生能运用网络广泛查询学习中的各种疑问,改变了学科知识的单一来源;各班建立班级网页,鼓励学生建立个人网页。使学生成为知识网络的构建者和使用者,提高学生运用网络的能力,促进国际间的相互理解。
5.加强与海内外师生和学校的校际交流与合作
开展师生访学,2002年启动了沪港师生文化交流活动,每年与香港学校进行互访。2004年启动学生赴澳洲游学活动,师生直接参与了国际交流。2005年启动学生赴加拿大游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行国际交流,让更多学生体会来自世界另一端的诸多差异,有利于学生学会比较,促进国际间的理解。
三、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以促进国际理解为目标,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措施,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品性和能力的人,促使多元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发展。该课程开发具有以下特征。
(一)强调真正的文化对话
文化对话既是国际理解的表现,也是国际理解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它是一种文化上的接触、了解、沟通、理解的发生过程,体现为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作为理解异族文化的重要条件,掌握外语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推动文化间的交流。
(二)强调基本价值观的动态建构
具体而言,在教学目标上,改变只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在教学组织上,改变只强调学生单向的、被动的接受知识;在学习评价上,改变偏重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做到在课堂允许或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答案,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促进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使知识“活”起来。通过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放到一定的情境中,使之有效应用,指向、探索并解决一个问题。在这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构建基本价值观。
(三)强调贴近儿童的教育
对儿童来说,他们天生地具有四种本能的需要,即交谈或交流的需要,探究或发现的需要,制作或建造的需要,艺术表现的需要。这四种本能的需要,是儿童行动的自然源泉。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能够利用这些本能的兴趣,让儿童先表现他们的冲动,然后通过批评、提问和建议引导他认识他们已经做了的事,他们需要做什么,结果就会完全不同,就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要成功地完成他们所感兴趣的事,解决他们自我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掌握一定的工具、方法和知识是必要的,从而将其一步一步逐渐引导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上来,那么,学生将会深切地认识到所学东西的价值和社会意义,学生的学习将会是自然的、有动力的、牢固的和有效的。
(四)强调全体师生共同参与
国际理解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在设计之初,学校就发动各学科教师都参与其中。我们鼓励教师发挥各自特长,特别是那些综合知识丰富、在某方面有特长的教师,由他们选定、编写教材,极大地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所有学科教师参与研究与实践,研究涉及各学科领域,又不断充实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我们看到了参与教师的忘情投入,听到了其他教师的羡慕与期盼。有几个学期因为学校人事变动而造成教师工作安排上的困难,很多教师在满负荷担任本学科教学任务以外,还主动申请执教国际理解教育课。
(五)倡导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主张人类文明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恢复人类与自然之间、精神与物质之间、信仰与科学之间的和谐与平衡。不论是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还是教育过程,国际理解教育都强调贯彻与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国家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人口、环境、能源等问题,对于世界性前沿课题都有及时反映。这也是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周围事物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