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语文教学提问法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语文教学提问法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语文教学提问法教育

[摘要]提问法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不论语文教学改革发展到哪一步,它都将在教学中发生重要作用.要想自然,合理地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离不开教学提问.从教师设计的问题能看出这节课的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看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看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只要我们有针对性地,交叉使用或者综合使用好各类提问方式,特别要处理好在应用提问法时应注意的原则和策略,那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提问"这一课堂教学中古老而常青的方法,在语文素质教育中更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提问法应用

[作者简介]张京苏,广州轻工高级技工学校语文讲师

一,什么是提问法

提问法,也称问答法或谈话法."它是以师生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提问法同讲述法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先秦教育家的教育著作中,特别是孔子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窥察到提问法的成功运用.我国传统的提问法在几千年的教学发展的长河中闪烁着光辉.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就将停止了.提问法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不论语文教学改革发展到哪一步,它都将在教学中发生重要作用.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心理学研究也表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灵感.只有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强烈的问题意识,强烈的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时,其思维品质才算真正达到较高程度的活跃性和深刻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好问,多问,善问,并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能力.

二,教学中提问法应用的误区

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

(一)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

(二)提出的问题过于难,把学生给懵住了.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对学生只启不发,试想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任何的感性认识,怎么能回答上来呢

(三)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见学生没反映,老师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技工学校.技工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从生源的结构已明确了学生的特点:底子薄,好动.作为教师要更新观念,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是学校的直接客户"这一理念,堂上堂下要鼓励学生,不能简单将学生当成是知识的接收站,储存器.教师更不能越俎代庖地在课上光唱独角戏.因此,"提问"对技校学生学习语文显得相当重要和必要.

三,教学中提问法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上,教师只有真正让学生知道"问什么",学会"怎么问",才有可能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成为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所以,提问应注意的以下几种情况:

(一)原则问题

课堂提问的设计产生必须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其次还应遵循几个原则.

1,概括性原则.提问是引语,不是讲授主体.因此语言不能繁琐冗长,要精练,概括,尽快进入新课轨道,是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是画蛇添足.时间掌握上要恰如其分.

2,趣味性原则.提问要灵活多样,巧妙新奇,语言简洁精练,生动形象.要引起学生注意,就必须设计得巧妙有趣,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同时,要注意经常交换提问形式,不能堂堂一个样.

3,启发性原则.提问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可接受性."针对性"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围绕重点,难点来设计;"启发性"要能引起学生的思索;"可接受性"是指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度,切勿高不可攀或不言自明.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知识,能力基础以及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等来设计.

4,思想性原则.语文教学教书与育人紧密相关,为此,提问还应注意思想性,避免低级趣味.再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不能为设计而设计.

(二)环节性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提问环节是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精心设计与巧妙运用提问,必须与课堂教学整体和谐,不能为了强调提问环节而忽略课堂教学整体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时要精心联系教学实际来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为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技校的培养目标服务.

(三)时机性问题

课堂提问要突出对学生思维敏锐性的培养,我们的课堂经常会出现:对不感兴趣的话题要么讲话,要么睡觉,要么呆头呆脑反应缓慢.这种学习状态反映出上课内容是枯燥乏味还是讲得过于平淡或是其他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调整方法及策略,否则这堂课就以失败告终.

四,提问法应用的教学策略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提问是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的方法.

由于课堂教学结构上有一定的编排,需要提问来串联相关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问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此外,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师生在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情感意向的交流,这种交流又是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下,合谐的教学气氛中进行的.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课堂提问.思维活动从问题开始,并在寻求问题的解答中深入和发展.在上课的起始阶段,提问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索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提问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同时引发进一步探索的动机.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使课堂教学秩序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但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驶进.良好的教学提问既是一种镇静剂,又是一股凝聚力,它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以下介绍几种提问方法.

(一)"跟随式"提问法

每篇课文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可将其比喻为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课文分析是主杆,作者介绍,社会背景,题解等是枝叶,每每学一篇新课文,笔者先将"枝叶"理顺然后再解决"主杆"问题.可在作者介绍中让学生跟随着边问边答.譬如在讲解《泌园春·长沙》这首词,介绍作者毛译东时.笔者是这样介绍的:

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

学生:(许多同学一起):"1949年10月1日"

教师:"你知道是谁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胜利"

学生:""(有的答)

教师:"你们有谁知道;除了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之外,还是什么"家"吗

学生:(调皮的回答):"老人家";有的说"不知道"

教师:"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转入作者介绍)"

这种"跟随式"提问,一方面学生无任何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活跃了堂上学习气氛,对教学活动的知识和内容上的衔接有促进作用.正如美国莫里斯·L·比格说过:"在可能的时候,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课堂民主气氛的影响,去帮助诱导学生亲身介入."这种民主气氛的创造,可以通过问答等形式达到.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教师的课堂提问,既是诱发学生登入科学殿堂的先导,又是促进学生去探索真理的动力.

(二)设疑提问法

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心理学研究也表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只有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强烈的问题意识,强烈的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时,其思维品质才算真正达到较高程度的活跃性和深刻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好问,多问,善问,并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能力.

对陌生的事物,有许多同学不感兴趣或是你提问他,他也答不出来,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局面,教师要采用设疑提问法提问,就象猜谜语给出提示,脑子灵活的就敢回答你的提问.譬如在文言文学习中有一篇《劝学》课文.这是一篇议论文,它的中心论点是:学习是不应该停止的.而原文句子是"学不可以已".这跟翻译出来的句子相差太远了,学生怎样来理解呢笔者就运用设疑让学生猜字:

教师:"哪位同学知道"已"是什么意思"

学生:"(大胆一点的说)表示过去,结束了的意思."

教师:"按你这么说,你怎么理解''''争论不已''''这个''''已''''呢"

学生:哦,原来是停止的意思啊.

教师:"对,这个''''已''''就是停止的意思,结合整句''''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应该停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设疑提问就是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学生想弄清楚其中奥妙但又一时无法搞清楚的"新","奇","难"问题,甚至是诡辩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带着问题聚精会神地进入新课的学习,自觉参与教学.这种方法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

(三)"开启式"提问法

心智的开启,能使学生浮想联翩,思维畅通.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喜欢注意新奇事物的特点,以新鲜奇特的事例或趣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对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和激起饱满的学习热情有良好的效果.譬如,笔者在讲解《古代的服装及其他》这篇说明文时,讲到在封建社会里,穿什么样的衣裳,用什么样的质料,颜色和花饰都有极大的讲究.许多学生显示出不耐烦的状态.于是采用了"开启式"来提问:

教师:"谁看过电视剧《水浒传》"

学生:"(七嘴八舌)看过一下.".

教师:"里面的人物林冲是京都八十万禁军教头,穿什么衣服"

学生:"当然是绫罗绸缎啦"

教师:"后被高裘逼上了梁山,你知道他穿什么"

学生:"(表情茫然地交头接耳)粗布"

教师:"对,此时的林冲已不是统治阶级的官方人物了,已沦为(阶下囚)平民百姓,而平民百姓是不能穿丝绸质料的服装的.从林冲这个人物就能看到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的程度了."

"启发"一词原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的提问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启发性的思维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学记》中说得好:"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这就是说,提问是很有讲究的: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只敲小锤,轻轻点拨;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就要敲大锤,重重提醒;对学习优异的学生,提问要偏难一点;对学习差的学生,提问要容易一点,否则他们将丧失答问的信心.此外,"敲钟"要从容地"敲",它的声音才能悠扬悦耳;提问要慢慢诱导,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索;提问要从整体出发,系统设计;提问要探明学生的疑点难点,问到关键处;提问贵在启发.

(四)"设悬念"提问法

悬念是一种关系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的心理活动.实践证明,设悬念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它可以造成教学的最佳心理状态,不仅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体会作者的巧妙安排,情节的曲折变化,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浅显中见深刻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消极接受的读书习惯.譬如笔者在讲授《项链》一文时,将故事梗概绘声绘色地介绍一翻,当讲到女主人公和丈夫用了整整十年才还清买项链的债务,这之后的某个星期天,她到"极乐公园"散步,结果会发生什么事呢

学生:(七嘴八舌)"拾到一笔钱财","找回那挂项链","在公园安息了……"

教师:"她遇到了老同学佛来思节夫人."

学生:"那又怎么样"

教师:"得知自己和丈夫辛辛苦苦放弃了一切生活乐趣挣扎了十年才还清三万六千法郎的债务,竟然只是为了一串价值五百多法朗的假项链,她为了自己的虚荣,自己的醉心奢华付出了多么昂贵的代价!"

让人窒息的结尾使学生体会到深刻的讽刺意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五)设计情境提问法

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思维的矛盾运动是参与学习的真正内动力.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它产生于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在学生学习新的课文时,应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创设一种"问题的情境",设置一些问题的悬念.这些问题能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参与学习.

笔者在讲古文《纳谏与止谤》中设计了两个情境:即齐王对邹忌的纳谏和周历王对召公的止谤,让两位学生上台表演(课前排练好).尽管表演生硬,但通过教师的评述,同学们能从中体会到文章的宗旨:善谏能利国;止谤会害国.再有,笔者在讲解《语言的演变》一文中,语汇的变化比语法及语音的变化要快得多时,就例举了是"语录年代",不论是进照相馆还是去买饭,一开口要讲一句(或一段)语录.瞧,在某职工饭堂里来了一位打饭的(教师扮演双角色):

某职工:"''''贪污是犯罪''''打五两饭."

某厨师:"''''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吃什么菜"

某职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来两盘青椒炒肉丝"……

(同学们大笑)

通过表演让学生感受到三十多年前的语汇现在的年轻人已非常陌生了.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探索课文内容的积极性.这种做法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了他们思维的参与.

(六)多媒体提问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比.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笔者在讲解《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时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

首先,将文中提到的有关厅,堂,楼,阁,亭,轩,榭的代表建筑一一介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领略祖国古代建筑的伟大奇迹.让学生有感官印象后才讲解作者是怎样抓住古建筑的"功用"与"制式"这两大特征进行介绍的.在分析当中不断提问这些建筑的特点,学生都能讲出个道道来,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然而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许多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虽然让人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感官的兴奋刺激,但热热闹闹,却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课".譬如,笔者在讲解《南州六月荔枝丹》时就出现过占用了课堂时间,远远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思索动笔的时间.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广州的学生对荔枝非常熟悉.所以应以文章结构为主干进行分析.那为什么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听得痴痴如醉,甚至于眉飞色舞,喜形于色,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主要原因在于: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这个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媒介为中心,而不是其他所能替代的.

(七)引出兴趣提问法

许多学生听课老走神,人在曹营心在汉.对这些同学提问可采取

引出兴趣提问法,譬如在讲授《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时,由于作者是在一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许多同学不会理解而注意力分散,笔者就采用这种方式:

教师:"为什么朱自清会内心烦闷对社会现实不满"

学生:"不知道"

教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间可在文中找出来."

学生:"1927年7月"

教师:"对,我们在介绍历史背景的时候曾说过,1927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大批的革命群众,这一年是中国革命走入最低潮的时候,整个社会被白色恐怖笼罩着,作为一位爱国民主人士,心理能不郁闷,对社会现实能不满吗"

学生:"那为什么他要写荷塘而不写其他"

教师:"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充满情趣的导入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默契的交流.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对课文是否有兴趣,是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关键性一环.无论对旧知识的巩固,加深,还是对新知识的讲解,分析,教师都要作精心周密的思考和安排,使教学内容如磁铁般吸引学生,引导他们眼看,耳听,心想,手写,从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热情.

总之,要想自然,合理地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离不开教学提问.从教师设计的问题能看出这节课的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看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看出教师的教学理念.而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我们教师研究课堂提问大有文章可做,关键是要多留心,勤思考,一定就会成功的.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恰当地运用提问.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们有针对性地,交叉使用或者综合使用好各类提问方式,就能收事半功倍之效,使"提问"这一课堂教学中古老而常青的方法,在语文素质教育中更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和.语文教学提问二十年2002年08月24日

〔2〕杨雪峰.课堂提问艺术初探2004年12月

〔4〕华康洁.积极评价,明确观点,提高学生思维2004年12月

〔5〕陈凤春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

〔6〕肖玉珍.引起兴趣,启发思维,诱发思考[J].《广州技工教育》

2002第一期

〔7〕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5

〔8〕多尔.王红宇译.后现代思想和后现代课程观[J].全球教育展望,2001(2)

TheApplicationofRaisingQuestioninTeachingChinese

Zhangjingsu

[Abstract]:Asabasicmethodofteaching,raisingQuestionplaysanimportantpartinteaching,nomatterwhatChineseteachingreformationwillbecome.Raisingquestiontostudentsproperlyisnecessaryinordertoinspiretheirmotivationandleadthemtostudyontheirowninitiatives.Fromthequestions,wecanfindouttheteachingaims,importantpointsanddifficultpointsofeverylesson,aswellasteachers''''teachingabilityandtheirteachingnotion.Ifwecanapplyproperlyvariouswaysofraisingquestions,hisoldandgoodmethodiseffectiveandplaysimportantroleinteaching.

[Keywords]:Chinese,teaching,QuestionMethod,application

[BriefIntroductionofAuthor]:Zhangjingsu,LanguageLecturerinGuangzhouSeniorLightIndustryTechnical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