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价值取向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言必称建构主义”可谓是教育界这些年来的时尚。国内外一些学者也将它视为“是对传统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我国近几年教育理论实践的发展证明,当今的“素质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中较先进的理念和行动模式,没有哪个不与建构主义思想紧密联系,甚至很多本身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沦的主张或承诺。建构主义教育到底是什么?它又为我们带来了什么?这些都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的关注和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建构主义;价值取向;争议
一、建构主义理论解析
建构主义理论是20世纪80年源于西方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理论,它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建构主义教育论告诉我们:知识是由个人建构的,而不是从外部注入的。这种建构是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有效的教育是建立在学习者主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作为中介者应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经验和学习机会,由学者自己从中建构知识,并由此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由于个体经验背景有一定的差异性,其建构的意义也就多样化。其结果必然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这种意义建构无疑尊重了个体对知识的体验,使不同个体的创造性思维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其结果是群体的创造性思维成辐射状,这为学习者认识大千世界提供了多向性思维。具体来讲,就是教师不能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们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这种观点对传统课程和教学理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虽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仍有许多争议,但是不可否认,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教学思想。他们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对于学习作了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的区分,批评传统教学中把初级学习的教学策略不合理地推及到高级学习中;他们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及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的思想以及改变教学脱离实际情况的情境性教学等等。这些主张对于进一步强化认知心理学在教育和教学领域中的领导地位,深化教学改革都有深远的意义。教育家们也明确提出,教育要从“知识导向”向“能力导向”转变,教育的目的要从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走向人的全面发展,达到更高的人文境界,使人性得以解放、思维得到拓展,使原来“拷贝”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建构主义批判性认知的教育环境中变成人才思维的多样化生产。
二、建构主义教育的观点争鸣
尽管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被世界各国大力推崇,其也被誉为“是对传统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然后,自它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各种争议。
1、建构主义教学将导致自由放任
该理论认为,建构主义教学是存在诸多局限的。首先,教师重视学生的理解是以学生知道“正确”的答案为代价的。其次,建构主义指导下,教师会经常不顾课程统一性的知识要求,而刻意追求学生的细枝末节或胡乱猜想。再次,学生们的知识会由此变的杂乱无序,对同一个概念,有多少学生就会形成多少种概念的理解或解释。而这些解释显然不是同样适当的。因此,不恰当地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可能成为一种“放任自流”的教学方式。教师或者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些俗套和无意义的事情,但却不重视检查学生的作业和探究他们的思维状况。据国际数学科学研究的调查显示,80%的教师的教学改革目标不是针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而是指向一些别的东西,只有19%的教师将概念的理解作为改革的目标。
2、建构主义教学容易走向极端
建构主义教育在实践中容易走向极端。即所谓的过激建构主义,容易陷入彻底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反对任何统一的知识标准,这是十分有害的。这不仅使学生无法建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牢固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会使学生滋生浮燥、不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激进建构主义在学习问题的理解上,几乎否定了对人类几千年文明历史所积累的大量宝贵知识的学习和继承,而要求学习者的学习一切从头开始建构,这无疑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
3、建构主义教育具有两面性
建构主义教育是一个较为完整适当的教学论体系。研究建构主义,需要对其全面的考察,充分注意到其中的对立性和互补性,首先,建构主义教育具有具体性,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时代思潮,有着明确的问题域和特定的目的性。这提醒我们,在认识建构主义过程中应从时代的高度,从背后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领域来全面地认识它。另外,在借鉴西方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主张时,应对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取向、基本的目标和理论假设等做出全面的认识,不能不加分析地生搬硬套。其次,建构主义具有普适性。实际上,建构主义所依据的一些基本的思想,作为一种人类观念文明,并非西方所独有。建构主义所依据的许多思想,揭示了人类文化中的一些思维和行为方式等的一些共性的内涵。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和主张离我们的文化和生活经验并不遥远。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认为,应该辨证地看待建构主义,既应看到它局限性的一面,又要看到它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地方。也就是说,我们在对待建构主义的态度上,既无需完全排斥它、否定它,也不能不假思索的照本宣科。
三、建构主义的价值取向探究
建构主义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说知识经济正在从外部对我国现代教育“发力”,促使教育发生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那么,建构主义则正在从内部对教育产生强烈的“摄动”,激扰教育系统自觉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这里我们对建构主义教育的价值取向做一定位和探究。
1、更新教育理念
相对于教学的具体建议而言,建构主义体现了一种对教学理论的与实践的自觉反思和彻底批判。在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冲击之下,至少使我们在观念上经历了一个范式的转变。建构主义的意义在于引发或促使我们对传统教育模式,传统的知识灌输的弊端,传统的“唯书”“唯上”“唯教师”的盲从与迷信的思维惯势,进行反思与质疑,对统治教育教学领域的行为主义思想和模式进行彻底清算。建构主义告诉我们,认识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复制,它是以人原有的认知结构为中介的。学习不只是知识的转移,它首先是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现实知识的建构。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知道某种知识,也不是以理解和记忆知识为目的,而是需要学习者对知识做出自己的分析和检验,看它是否与自己原有的经验一致,是否合理,是否可信。教学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定位教师角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会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也不能简单地从外部填灌。教师不是简单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教师应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要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高级合作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真实世界的、复杂的真实问题,不仅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还必须认识到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有可能会有多种答案,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领域,使教学与学习者个人相关联。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和引导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揭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同时,教师还要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从而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
3、创设背景资料
社会建构理论主张,学习应是在有意义的情景下进行的互动行为过程。网络多媒体技术能够创设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着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进而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会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和有关的信息资料,能够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针对语言学习的特点,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并在该环境下仿真实际情境,可以大大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4.促进自主学习
目前的学校教育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只有一种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忽略了体验学习、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因此,学校中发生的学习通常是无效的,我们的学校和教育经常受到社会的批评与嘲讽。针对这点,建构主义强调个体差异造成知识建构的多样性,认为学习并非是主体对客体实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所有的知识都是由主体建构出来的。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要主动建构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表征,但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如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构成的。这种学习,更加强调学习的自主性。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并将其内化,从而让学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树华,社会建构理论的教育价值取向[J],中国轻工教育,2006(2)
[2]NunanD,TraditionandChangeintheELTCurricu1um[J],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2001.
[3]张旭,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当前教学的启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5(7)
[4]严云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