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学教学质量管理构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普九教育以来,中学教学特别是初中教学出现的质量管理问题,从构建原则、构建策略、构建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在建立中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中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教育质量是中学教学的生命线。随着我国普及教育的不断深入、中学教育的社会功能进一步凸显,加强质量管理已经成为当前中学教育普遍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中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人本原则。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管理工作都必须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本质,人的利益、人的需要、人的劳动、人的知识和人的兴趣爱好等,是一种敬重生命、发展个性、重视人的价值取向的管理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核心是树立学生和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应注重学生个性、潜能、需要、兴趣、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整体原则。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整体。一方面,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和分体系都不能脱离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而单独存在,一旦离开整体就失去了其在体系中的性质与功能。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社会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都是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脱离整体而存在。另一方面,体系整体功能不应是各元素和各分体系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叠加,应是各元素和各分体系通过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新的整体性质和功能。另外,质量管理体系是学校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致力于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致力于学校质量目标的实现,与其他的管理体系都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三)动态原则。动态性是指系统结构的可变性。系统结构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具有与时俱进性。系统结构是从无序到有序、由低级组合向高级组合、由新的无序向新的有序自身螺旋式循环向上优化的。学校质量管理系统必须从实际出发,应随社会和学校的发展变化而做出适当的调整,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教育质量的要求。这是发挥教育质量管理能动作用的生命力所在,更是教育质量管理本身有序发展的关键。也就是说,学校质量管理体系要想保持长久的活力和生机,必须要在动态中发展,在动态中跃升。
(四)优化原则。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说明:要管理好学校,必须牢固树立系统优化的管理思想。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要遵循优化的原则:最优决策、最优设计、最优实施、最优管理等等。质量管理体系各个要素应是最优的,体系的运行机制应是最优的,体系的评估保障应是最优的。在体系运行过程中,通过恰当地、不断地调整,使体系经常保持最优结构,发挥最优效能,达到最优质量。
二、中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MBO)就是依据预先确定的目标任务,运用系统科学的管理手段以实现目标任务为目的科学管理方法。目标管理具有其特有的管理优势,能使广大师生明确组织的目标与方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校管理的驱动力,增强学校管理的应变力,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过程管理就是根据学校目标的要求,把学生培养、社会服务等活动的整个过程划分为若干连续的环节,明确规定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活动方式,把既定的目标要求都纳入到各个环节之中,进而整个过程实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教育质量。
目标管理主要着眼于调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围绕目标而开展。过程管理则着眼于运用教育规律,合理地确定培养程序和规范,限制受教育者的随意性和离散性,按照因定的路线逐步走向预定的目标。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应该紧密结合,取长补短,发挥“整全优势”。目标是有过程的目标,过程是有目标的过程。离开了过程,目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空中楼阁;离开了目标,过程就会成为无方向的盲目过程。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每个具体过程的到位,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过程的结束,新的目标的确定又会有新的过程的开始8。
(二)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刚性管理是指凭借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其它行为,进行强制性地规范和评判,通俗地说是用制度约束人的行为。它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强调制定严密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强调服从性和统一性,强调定量考核与评价。柔性管理则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基础上,以非强制性的方式,使被管理者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务,从而把组织的意志变成其自觉行为,主要包括心理管理、行为管理、环境管理、形象管理等诸多内容。它以管理人的思想(包括信念和价值观)为重点,强调将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加强情感、信念、价值观的培育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依靠激励、感召、启发、诱导等方法进行的,是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人格化管理。
刚性管理是柔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完善、补充,是在具备刚性管理框架的基础上,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升华。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是质量管理的必然选择。中学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应该以刚性管理为基础,通过规范性的制度来约束、监督、评价,保证中学学校质量的实现,同时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运用了柔性管理的方式,通过在学校内部建立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培育良好的质量文化,使教职工和学生能自由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独特的魅力,从而提高师生满意度来保证学校质量而努力工作。
三、中学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明确质量目标。任何管理都有明确的目标,缺乏明确目标的质量管理活动是难以取得实效的。教学质量目标是学校在一定时间内想要达到的质量水平或想取得的预期质量成果。具体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条件、职能、国家和社会需求以及学生需求,按照扬长避短的原则,参照学校类型和层次的划分标准,经过纵横向分析和比较,在清醒认识自己的基础、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自身角色,确立自身的发展目标。学校领导在充分理解学校的目标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教育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予以量化,制定具体的目标值。
在建立学校质量目标的基础上,应将学校质量目标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和层次,确立部门的质量目标。中学只有把学校质量目标自上而下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层次,才能有效地自上而下地保持组织质量目标的如期实现。学校在实施质量责任制。质量责任制明确规定每个老师所负有的质量任务、责任和应享有的权利,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使质量目标的实施计划具备强有力的保障。学校还应注重质量目标的调整。当学校的管理战略或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学校管理层应及时调整质量目标或质量分目标,否则下属会由于缺乏实现目标的信心而失去工作激情。当学校或者部门在实现既定目标之后,学校管理者应在现有的框架内有创新地立即设定新的质量目标。如果不能制定出新的质量目标,那么就会出现无目标状态,集体也就无法形成合力,最终延缓总体质量目标实现的进度。
(二)健全质量机构。学校在制定完质量目标后,要把质量目标与学校有关机构(教务处、学工处、科研处、各(院)系等)结合起来,根据质量目标对组织机构进行一定的调整。组织机构的设置应确定合理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规定必要的职责和权限,并在不同职能机构和层次间进行有效沟通。学校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扁平化的组织机构。上下沟通快,中间层次少,有利于快速决策和执行。第二,网络化的组织机构。应该打破现有组织机构“各自为政,化地为牢”的局面,加强不同学校间的协作,形成网络化的结构。第三,团队化的管理。每一层次的管理都主张团队合作,提倡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力求使团队成为有机的整体。
结合上述原则和学校组织结构特点,我们把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分为三个层次,即县级质量管理机构、学校级质量管理机构、班级质量管理机构。县级质量管理机构——最高的管理机构。主要包括;(1)县级质量委员会,是学校质量管理的辅助决策机构,实行集体领导。由学校主要领导者主持其工作,下设质量管理处,成员不仅包括教务处、党委、团委、也应包括科技组、财务组、后勤组、教学组等部门的代表。(2)学校综合质量管理机构,由校长直接领导下的综合质量管理部门,也是学校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整个学校质量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改进和检查考核等工作,并对下级质量管理部门进行指导。学校质量管理机构。一般组成人员是:(1)学校以及各教学年级的行政正职理部门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者,并对该部门质量管理工作负责;(2)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吸收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参与,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教职工主人公责任感和学校的凝聚力。教研室(系)质量管理机构。教研室主任负责教研室质量管理,具体组织和领导本教研室全体人员积极开展质量活动,履行质量保证职责。
(三)完善质量制定。现代管理理论认为,质量成因分析必须引入管理制度因素。原因主要表现在:第一,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合理调配教育过程的各种内生变量,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最终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管理制度作为人在竞争与合作中经过多次博弈而达成的契约综合,能够有效地进行质量保证提供制度保障;第三,管理制度可以为各保证主体提供充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从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质量管理制度,是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有关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学校实现质量目标的有利措施和基本方针,是学校价值观、管理哲学的反映,也是学校质量科学化、民主化程度的体现。在建立质量管理目标之后,为使参与管理过程的各种因素,如人力、物力、财力等,能朝着质量目标的方向有序运转,学校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加以保证。
构建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完善高校质量管理制度的关键。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构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教师和学生。从学生的方面入手,按照“输入—过程—输出”流程,建立招生、培养、升学等相关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具体包括招生、学籍管理、教学计划、教材建设、课程先修和重修管理、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环节组织管理和实践教学环节组织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考试管理(包括考场纪律、监考人员职责、试卷管理等)、学生奖惩制度、学位管理、学习管理、升学计划和高校的联系等相关制度。这些相关的制度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密切相关,环环相扣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管理。同时,这些环节又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为学生的培养是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项事业。教师管理制度是质量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学科梯队建设制度、教师的职务聘任与工作量制度、教师教学规范管理(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等)、教师奖惩制度(包括教师科研成果、教学评比、奖学金发放、教学差错、事故认定及处理的有关规定等)、教师例会制度等具体质量管理措施。
(四)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中学质量文化是我国大学文化教学的重要基础,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继承民族文化传、借鉴国外大学文化的有益成果、联系学校的教育质量管理实践、总结创新所形成的具有明显个性特点的一种校园文化。它既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物化形态,也是学校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学校进行质量管理活动的基础和灵魂,质量文化实际上是一个把质量管理的本质及理念从单纯的、狭义的质量硬性管理转变为广义的、软硬兼备的管理系统。
中学质量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质量文化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重视学校物质层质量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物质层质量文化的营造,要符合其育人环境的特点,体现出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心地位,既要表现出庄重、严整的教学氛围,又要能体现出青春的活力与雅静的美,还要体现出精益求精、追求完善的精神。因此,中学物质层质量文化的营造要围绕环境育人这一中心,结合本校的质量目标、质量价值追求、学风、校风等特点,进行整体规划、体系设计;二是重视向度层质量文化建设,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行为规范和奖惩制度等,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建立和健全学校铁各项工作制度、责任制度、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使学校的质量精神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使维护学校的质量和形象成为学校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使在质量上做贡献的人得到奖励,造成损失的人受到惩罚。三是重视学校精神层质量价值体系,包括办学理念产、人才培养的质量方针、质量价值观、质量目标、学风、工作作风和道德风貌。通过精神层质量文化建设,使教职工明确人才质量的标准以及追求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树立起“质量高于一切”的价值观,进而使学校的管理人员改进质量管理的作风和习惯,使整个学校遵循统一的质量管理方式和共同认可的质量管理方法,提倡质量改进中的的集体协作和配合精神,鼓励员工大胆揭露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建设质量防范措施和质量改进意见,使质量文化建设取得应有的实效。
四、实践效果
通过构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实践,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能相互促进,老师的职责和任务明确,不再是压在肩上的大山;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石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J].桂林市教育学院院报,2000.01
2.安心.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M].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4
3.余县义.中学教师教学督导机制的构建与探析[J].法制于社会,2006.04
4.李向东.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J].焦作大学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