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村高中生语文学习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高中生语文学习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村高中生语文学习

【摘要】本文阐述了农村高中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略及其体会。

【关键词】农村;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方略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调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感、培养创新精神和个性化人格的一种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改革。它是一种重过程、重能力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它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或条件来实现,对于农村高中来说,要实现这个目标,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

农村高中由于受到地域条件和办学条件的限制,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条件尚未全部具备,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都还不能满足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面对教学资源缺乏的现实,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学会观察、了解和研究的方法。

那么,怎样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有效地指导农村高中生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呢?笔者根据自己几年来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以便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一、上好高中阶段的第一节:激发兴趣法

第一节课,我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及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粗略了解语文学习的特点、要求和方法,回忆初中是怎样学语文的,上高中后哪些学习方法和考试方法需要改进。具体做法是:

(1)由《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的性质导入新课: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特点。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语文的内容涉及到形形色色的社会,涉及到灵动的生活,涉及到活生生的人和人的情感。它不仅能包容现实,还能展示历史,同时还能展现未来,表达希望,坦露追求。它始终表现永不磨灭的深厚的人文特质。

(2)引导学生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两个特点谈学习语文的体会。

谈到语文的“人文性”,同学们畅所欲言,生活中到处是语文。语文中有美丽的季节——春、夏、秋、冬;有迷人的风景,如“苏州园林”、“桂林山水”;有美丽的姑娘,如罗敷、王昭君;有潇洒帅气的男子,如周瑜、成吉思汗;有机智勇敢的谋士,如诸葛亮、宴子;有感人的爱情,如《泰坦尼克号》;有深挚的父爱,如朱自清的《背影》;有浓浓的乡情,如余光中的《乡愁》;还有优美的语言,如《兰亭集》。

最后我进行小结:语文让我们走进一个美丽的世界。语文中有美丽的风景;有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有高尚的人格;有深刻的哲理。语文,让人陶醉,让人遐想,让人快乐。总之,语文本身的崇高品质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思想品位。

(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健康个性和形成健全人格。

兴趣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人们对天空有兴趣,才会用望远镜去观察天际,乘宇宙飞船去太空遨游,进而发现宇宙的奥秘。人们对脚下的土地感兴趣,才会建造金字塔、万里长城这样的宏伟建筑。人们对生活感兴趣,才会发掘生活的美,才会讴歌生活,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对语文感兴趣,就会写下许多感悟,语文水平提高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就深厚。

(4)小结:在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语文的存在,这种感受无处不在,大到世界宣言,小到窃窃私语。语文本身来自生活,语文的点点滴滴都会伴随人们的生活,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有活生生的语文,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二、指导学习语文的方法:交流研究法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得到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那才是最大的实益,终生受用的好修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新的学习习惯,并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近乎自然之举。

高一年级应注重培养学生听课、笔记、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拟定研究专题,查阅学习资料,为高中阶段有效进行研究性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1.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营造语文课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2.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习惯。

3.培养学生有表情地朗读文章的习惯。

三、以教材中的优秀篇目为范文:教材研究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锻炼发散思维。如:学完鲁迅《拿来主义》后,我准备两个研究话题:(1)用拿来主义观点谈谈怎样交友;(2)用拿来主义观点谈谈对待外来文化。让学生任选一题来研究,并写出自己研究结果。

学完汪曾祺《胡同文化》后,我拟定两个相应课题:(1)南方民居文化(小窗、影壁现象),(2)家乡的建筑文化。

学习陶渊明诗文后,我也给学生留下两个问题:(1)陶渊明为何成为隐土的楷模;(2)评价陶渊明的读书境界。

四、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的:随笔练习法

1.认识随笔的特点;2.指导随笔的写作方法;3.坚持每周一篇随笔,内容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五、以“三农问题”为载体:调查研究法

农村高中生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熟悉农村。农村有古老浓厚的乡土文化,有迅速发展的农村经济,这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我结合党中央提出的“三农问题”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启发学生思考人们最关注的农民工问题、收入问题、教育问题等。假期让学生深入农村,与家乡的农民零距离接触,开学时,同学们纷纷交来自己比较满意的调查研究成果。

家住竹藤编织工艺之乡——地苏乡的陆茂林同学《走向世界的村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扩大规模、增加品种、款式美观、提高质量等方面,加大力度发展竹藤编织业,近几年,大量产品远销海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周金华同学撰写的《喜看今朝富裕村》:讲述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地苏乡丹阳村的农民致富之路;农民们更新观念,发展特色产业,收入与日俱增,如今,农民朋友住洋房、买轿车、去旅游,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同时,富裕村还带动周边的几个村共同致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韦良伟同学《走出穷山的赢家》一文中,讲述了山村青年韦家旺,自学种桑养蚕技术,发家致富,并带动村民脱贫奔小康。村民们腰包鼓起来了,来县城投资做生意或买房子,走出贫穷的大山。

六、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开放研究法

注意引导学生从报纸、杂志、店名等去学习去感受它们的文化品位,从而获得知识。如KTV厅名——天心阁;茶吧——香格里拉;烧烤店——阳光不绣。积极引导学生对当地的地名或文化景点进行考证。

几年来,笔者注意对农村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进行指导,重视过程,重视应用,重视参与,效果显著。在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研究性学习的好处。

1.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的自觉行为增强,人文素养有了较大的提升。

3.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4.有利于教师的知识更新,改变了教师的知识结构。

5.促使农村学校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使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和学生家庭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运用。

总之,农村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刚刚起步,这是一项与时俱进的教育改革举措,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革命,改革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活力,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必须不断地借鉴和吸收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和宝贵经验,持之以恒地通过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掌握全新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创新能力培育》陶学忠编著。

[2]《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主编。

[3]《高中语文新课标创新教学设计》郭根福主编。

[4]《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蔡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