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生反学校文化动因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国内关于学生反学校文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都处在萌芽状态,研究者运用质的研究方法,
对初中学生反学校文化的成因进行了微观研究,论证了学生反学校文化的条件。学生反学校文化与教
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态度、组织形式、教学时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室的物理环境等都有密切关系。只
要教师正面引导,可以缓解学生的反文化现象。
关键词:反学校文化;动因;正面教育
一、反学校文化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什么是反学校文化?在同一文化系统内,在价值倾向
上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构成为主流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价值
倾向相异但并不对立的文化构成为亚文化;而与主流文化
的价值倾向相对立的文化成分,则为反文化。学校文化指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
为方式。反学校文化是与学校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
化,它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是与学校的主导价值
规范相悖的。[1]
教育社会学视野中的学生反学校文化研究起步较晚,
处于萌芽阶段,多年来理论研究大多停留在对西方相关理
论的介绍与述评上,如赵小段(2004)[2]与史铮(2004)[3]等
都对理论进行了详尽述评。该领域的实证研究较少,主要
有2000年吴琼洳[4]对台中市某中学、2002年邓俐伽[5]对
广州市某中学的实证研究。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环
境、不同学校、甚至于不同班级,学生反学校文化的具体表
现不同。所以在国内进行反学校文化的实证研究很有必要
性与现实意义。
20世纪60年代,反学校文化的研究是作为英国亚文
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的,经过四十多年的理
论发展,西方反学校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成熟,在英美对反学
校文化的研究中,哈格里夫斯、威利斯、艾坡和吉诺斯等人
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影响。反学校文化的现象有两种,一种
是与学校文化功能或权威相对立的学生运动,在一些社会
学家眼里可以看成是劳工阶级文化在学校里的一种延伸,
但也有人倾向于这是学生的自主反抗,代表人物艾坡和吉
诺斯;另一种是反对学校制度对教育的垄断以及对社会所
造成的负面影响,希望在打破现存的学校制度的基础上,建
立一种“去学校化社会”,代表人物是无政府主义学者伊
万.伊利奇。[6]国内外大多数相关研究关注的是第一种情
况,即学生与学校文化功能或权威相对立的、对学校文化的
自主反抗。
2006年9至11月,笔者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对上海市
H校初二(8)班全体学生进行了近三个月的参与式观察访
谈。研究表明,学生在班级中是否反学校文化要具备一定
的条件与前提。那么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反,又是在什么情
况下不反呢?
二、学生反抗学校文化的动因
研究发现,学生反学校文化的常见方式,课内:说话,做
小动作,做其他作业,恶作剧,睡觉,不执行教师的学习指令
等;课外:迟到,作业不做、拖欠,中餐不吃,浪费,吃零食,骂
人、打架、背后骂教师等违犯校纪校规、班纪班规行为。那
么,学生为什么要反抗呢?
11与学科性质、教学内容有关。
相对而言,主科语数外物理与副科中的音体美等课程,
大多数学生不反;考试科目不反,非考试科目就反;对主科
积极、对副科冷漠;大多数学生不要学副科,但反的方式有
强弱之分。不管主科还是副科,只要教学内容无意义或有
难度,学生就不要学。如英语,大多数同学有畏学情绪;又
如政治课,要么玩乐、要么集体睡觉。
21与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关
如果教师不善于组织教学,性格懦弱而压服不了学生,
学生就欺负教师,不肯主动学习,课上捣乱现象突出。在与
同学、任课教师的谈话中,笔者发现该班同学们对原英语教
师T5(现教历史)很有看法,他们认为T5教学管理、教学
方式比较落后,教学方法相对教条,不够灵活。于是全体反
抗,不爱学英语,不肯背单词,从而整个班级英语成绩滞后。
这种观念在笔者访谈T5老师时得到证实。T5认为:“对初
5
第23卷第4期
Vol.23No.4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SICHUANCOLLEGEOFEDUCATION
2007年4月
Apr.2007
3作者简介:石明兰(1968—),女,江苏南通人,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2004级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
基本理论与教育社会学。
中教师而言,教学并不难,难的是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
他自认为,没有教好学生,不善于课堂组织管理。
31与教学时机有关
如果教育时机不对,教师动机再好,学生也不予理睬,
并且坚决抗议。比如:放学时间到了,班主任T1把全班同
学留下思考如何进行班级建设,但没有人听,全体抗议,教
室里闹翻了天,有人嘴里骂骂咧咧。T1进来很生气,大声
训话,特别是对小龙(该班第二捣蛋分子),说得较难听。
最后也没有什么结论,让学生回去思考,以后再谈。这种思
想教育方式明显无效,影响整体情绪。事实上同学们敬畏
新班主任T1,但为何全体反抗?因为此时、此类教育方式
不合适。有的同学饿了,午餐不吃或少吃,迫不及待地要回
家,许多作业等着去做。
41与教师的教学态度有关
如果教师教学态度较好,不管主科副科都不反,而且积
极配合。班主任T1同时担任数学课,他讲课风趣、对学生
充满了爱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英语教师T3
对大家友好,对差生更关怀,同学们对英语的兴趣日渐上
升;物理教师T4教学风格独特,语气坚定有力,思维敏捷、
条理分明,同学们对物理的学习越来越上轨道。如果教师
教学态度不够友好,甚至于有意对付学生,那么,“哪里有
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管什么学科、不管与教师曾经有
什么样的感情。比如:两次语文课,一次罚站26分钟,另一
次17分钟,一人有错全体受训。按理同学们对语文老师
T2很有感情,做过两年班主任并一直教语文,女教师年轻
充满活力,但学生偏偏不买账,对老师心中生怨,教学气氛
紧张,导致学生的心智冰冻。我们似乎可以套用鲁迅先生
的那句名言:世上本没有差生,教育失误太多了,慢慢才有
了越来越多的差生。
教育的复杂性在这里得到明显体现。调查发现,同一
个教师在不同的班级,心理环境不一样,教学效果也就不
同。T2曾是8班班主任,同时教8班与1班的语文,但8班
语文成绩最差,1班是语文年级第一。如果说,T2教学能
力、态度不好,为何能带好其他班?为何学校要她做团队工
作?为何别的班能教好,自己的班就教不好?这正如医生
“病不医已”。自己带的班级有不良情绪参与管理,而别的
班级不良情绪少了点,多了些理性,所以教学效果较好。能
做好某班的班主任不一定能教好这个班的课,一个好班主
任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学科教师,一个好的学科教师不一定
能做好班主任。能做好快班的班主任不一定能带好慢班,
但是能带好慢班的肯定能带好快班。教学能力与管理能力
在有的教师那儿就是两张皮,很难统一。会教书的不一定
会管理,会管理的不一定会教书;既能教书又会管理的教师
不是太多。这里涉及的因素太多。
51教室的物理环境发生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也相应
发生变化。
座位调换,爱说话的坐在了一起,这个小群体立即在班
级中引起反响,而且诱导性较强,不爱说话也参与其中,影
响了整个班纪。小艳是留级生,开学初她极少开口讲话,后
来偶尔讲几句,现在是滔滔不绝。但只要环境再变一下,她
又变回原样默默无闻。
政治课上,因为才换了座位,一些同学很好奇,有机会
与新左邻右舍说话了。几个话篓子坐在第一排,忙着与后
面的新人交流。小龙一直与后面及右边同学说话,小动作
特多,忙坏了,说累了就趴在桌上睡觉。坐在南边靠窗的五
个同学是最不安分的。小辰没有坐相,用笔乱指,嘴里念念
有词,没完没了,一直在找人说话。被老师提醒多次,仍我
行我素。老师硬请他读书,他慢慢吞吞,吱唔着读完。睡觉
的同学有6人。虽然老师也提醒,但几个人依旧睡觉,不理
会,做练习时他们也一直在睡,老师也只能视而不见。
61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关
不管任何学科任何教师,只要学生对教学内容本身有
兴趣,上课就乐意配合。如小立爱好体育,理想是做足球运
动员,在体育课上表现很好,老师喜欢他,他也很喜欢体育
老师。小蕾虽然认为语文老师T2有点太过严厉,但她爱好
语文,爱看小说等课外书,所以相对于其他学科,语文学习
最为认真。小龙爱好唱歌,音乐课积极主动,老师喜欢,同
学们欣赏,常常上台领唱,课堂表现良好。但是,如果音乐
课的内容不符合他的兴趣也会反抗,如:一次班会课上,集
体练唱《我们走在大路上》,他不停地骂破歌、烂歌、傻冒
歌,唱的时候故意怪腔怪调,唱到“向前进”时就伴随搞笑
动作。
71与学生的小年龄有关
研究表明,孩子懂事与否与其生理年龄相关。初二8
班有反学校文化倾向的学生在全班同学中年龄相对较小。
小龙、小蕾年龄最小,他们才过13岁生日,比同学小几个月
甚至1岁,明显看出,行为和纪律方面较差。在对小龙的访
谈中,他很自然地冒出一句:“我在班就是最小嘛!”意思便
是只有他可以自由放任,以小卖小,没有人会与他计较。
81与学生所在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教育方式以
及家长对学业成绩的关心度有关
调查发现,学生反学校文化与所在家庭的社会经济地
位、教育方式及父母对学业成绩的关心度相关,本班
84.85%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处于中下层,父母职业为工
人、一般员工、初级职称。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
可以相互转换。一般来说,没有经济资本也就没有文化资
本和社会资本。家庭困难、没有条件买课外书,孩子从小智
力背景相对较窄,与学校主流文化不相一致,他们在学校里
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于是就有反抗心理。父母的教育方
式、对孩子学业的关心程度对孩子心理的影响较大,专制型
或放任型的家教方式,孩子相对比较逆反或自由放纵,小
蕾、小龙家长教育方式都是专制型,小辰的家教方式是放任
型;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过度关心或放任不管,反而导致孩子
失去了自主性与自制力,不会掌握自由度;小蕾与小龙家长
对学业是过度关心,小辰的家长则从来不管。
三、正面教育———学生不反学校文化的唯一条件
研究表明,只有一种情况下学生与教师非常配合,即教
师尊重、信任学生,正面引导、鼓励和支持,并给予个别辅
导,这时课堂效果明显变好,立竿见影。
T1老师是新班主任兼教数学,他上数学课前说:“通过
6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4月
与同学们两个星期的零距离接触以及对同学们家访,知道
家长对教师的工作非常支持配合。同学们有许多优点,特
别是小辰,虽然有时玩心重,我也是从这个年龄过来的,都
正常、健康,我认为大家都优秀,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将来本班也会出好多金凤凰,进入市重点高中,你们都有机
会,关键是走正道,现在还来得及,到初三时就迟了。以前
的错误既往不咎,建文明班级,卫生纪律好,让教师们对我
们刮目相看。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
事,集体力量大。两个星期观察下来,发现同学们一天比一
天好。最后我希望同学们也要体谅家长的辛苦,要学会感
恩。”
班主任这段话语重心长,充满了爱意,对好生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给差生以积极的鼓励,令班级的每个学生心情舒
畅,集体感、自尊感油然而生,可以说这次班会的效果是立
竿见影。接下来的数学课堂纪律与学习积极性明显好转,
特别是小辰,他在班级最能捣蛋,但他在这堂课上的表现,
真让我们刮目相看。第一,他积极上黑板做题,而且正确;
第二,课堂主动回答问题;第三,老师让做题好了的同学站
起来,他站得较早,老师假装好奇地问:“你也做好了?”让
他明白老师是多关心他。第四,表扬全体同学的时候,最后
再次提醒小辰,作业书写格式不对,并指出更改方法。这堂
课老师三次个别辅导他,增强了自信与参与能力;课后我查
了他的作业,基本上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了任务。
人人喜欢听好话,给点阳光就灿烂,这是共性,何况13
岁的孩子,他们正处在青春躁动的初期。表扬鼓励的效果
也许是暂时的,但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师晓之以理,导
之以行,并给予适当的监督和帮助,只要持之以恒,学生乐
意接受,一定会有进步。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38.
[2]赵小段.西方反学校文化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
研,2004,(10).
[3]史铮.青少年反学校文化研究综述[J].当代青年研
究,2004,(2).
[4]吴琼洳.国中学生反学校文化之研究[EB/OL].
[5]邓俐伽.初中学生反学校类型及其成因———基于广
州市的研究[D].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6]钱民辉.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M].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4:155.
(上接第2页)加强和学校的联系。如经常的“校访”,积极
参与家长会,参加学校开放日活动,在老师的允许范围内,
参与班级的一些教学活动,主动承担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等
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1学校要转变观念
家长是否乐意参加学校教育活动很大的一个因素就在
于学校开展的活动是否有吸引力,也就是说,家长是否能够
得到所期盼的信息。所以学校在开展家长活动时,一定要
先调查家长的需求,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特点,根据每个家
长的不同需要,安排活动。
其次,学校要充分认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家长参
与学校教育所蕴含的巨大价值,积极主动地争取家长参与
学校,把家校合作作为学校的教育目标来加以贯彻,并为此
提供条件和便利,在必要的时候,还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加
以规范和约束。MaryLouFuller指出:即使承认家长参与
的重要性,也并不意味着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做好了充分的
准备,采取积极的手段促进家长参与。[8]所以,学校为了与
家庭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应尽量将合作的细则具体化,将
宏观的变成可以操作的。如将要实现的教育目标,活动的
具体内容,求助于家长的具体帮助内容等等。
(三)家长和学校相互沟通
学校和家庭作为孩子成长最具影响力的两大环境,虽
然二者各自的功能和角色不同,但是二者的培养目标是一
致的,这就使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成为可能。家
校之间坦率而频繁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是建立良好的家校合
作关系的基础,是家校合作和共享资源的前提。[9]家庭和
学校通过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不仅可以更深入地
了解双方的处境、地位及教育期望,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孩
子发展的全过程。哲学解释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在理
解和对话的前提下,真正意义的交流才可能实现。因此,家
庭和学校只有建立在互相理解、互相对话的大背景下,合作
才能得以保证。为此,家庭和学校都要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海南出
版社,20011281
[2]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11551
[3]周乾坤.基础新教育理念[EB/OL]
[4]吴志宏.中小学管理比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199812831
[5]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市
教科院学报,2002,(6):531
[6]李飞,张桂春.中美两国家校合作机制差异之比较
[J]1教育探索,2006,(3):501
[7]徐明峡,吴建成1影响现代家校合作制度建构的环
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16(3):71
[8]MaryLouFuller&GlennOslen编著,谭军华等译.家
庭和学校的联系———如何成功地与家长联系[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1121
[9]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市
教科院学报,2002,(6):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