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人格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今年6月下旬,一个狼群雕塑在深圳市南山区一小学揭幕,这组雕塑名为《出征》,底座上刻有说明:“东方似‘羊’的教育,培养的是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西方似“狼”的教育,培养的是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人。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里,我们通过对狼的性格的剖析,教育我们的孩子要成为强者。”
这组雕塑的出现和“狼性”教育观点的提出,一时间在教育界和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时一些有识之士对“狼性”“羊性”及“人性”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人们对“狼性”教育所提倡的学习狼的强悍进取、勇敢无畏的精神;不屈不挠的竞争精神;坚韧刚毅的团队精神;以及奋不顾身的战斗牺牲精神等等,是抱肯定态度的,但同时也对“狼性”中残忍、嗜血、贪婪给予了否定,在质疑“狼性”的同时,透视出人们对“狼性”教育的忧虑。
对与“狼性”相对立的“羊性”教育的态度,人们同样是见仁见智,羊的懦弱顺从固然不应提倡,但其温雅及与其它动物之间的友爱,却是“狼性”教育不能替代的。
于是人们呼唤以“人性”教育替代“狼性”与“羊性”教育,因为“人”性中不仅具有仁慈、和善、文雅的成分,也兼具勇于进取、敢于竞争的成分。
对此笔者认为,人们在看到“狼性”与“羊性”之羸弱的同时,也应想到人性的复杂。无论动物性还是人性,都各有其优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性本恶与本善的争论,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魔盒”的故事,诠释的也是人性的阴暗复杂与矛盾性。可以说“狼性”的凶残与贪婪、“羊性”的软弱与安于顺从,同样潜藏在人性中。所以无论是“狼性”、“羊性”还是“人性”教育,简单地不加扬弃和取舍,都是片面的教育,缺乏人格教育概念的周全性。
但对于“狼性”教育的论争无疑是有重大和深远意义的,首先“狼性”教育这一观点的提出,说明学校教育者对人格教育的关注,而广泛深入的争鸣,又为人格教育理念走向成熟与完善,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指导和借鉴。关于“狼性”教育的论争,是全社会对人格教育概念的周全性和明确性的一声迫切的呼唤
二.由“狼性”教育透视人格教育操作的可能性
从“狼性”教育理念的提出可以看出,应给孩子怎样的人格教育已经成为人们思考的焦点,而对孩子怎样实现人格教育,笔者认为,是更需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透过对“狼性”教育的争论,笔者发现在人格教育方面,我们既缺乏概念的周全性,更缺乏操作的可能性。
以“狼性”教育为例,怎样实现这一教育理念?学校又有什么具体操作方法?这是绝不能忽视的问题。众所周知,课堂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阵地,那么学校要用什么读本又借助哪些课程来实现这一理念呢?以语文课为例,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积累中,有着无数的文质兼美的文章,然而在卷帙浩繁的文库中,却少有对张扬、强悍个性的书写与肯定。那么无疑学校在语文课堂这一人格塑造的主阵地上,就失去了“狼性”教育的主场。没有了日常教育教学的潜移默化,学校又借助什么进行“狼性”教育呢?显然灌输不是办法,因为人格塑造是不能靠灌输的!灌输式的人格教育,是不能把人内心中的真善美的能量唤醒的,反而可能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事实上,我们知道成功的人格教育,应该是一种唤醒,一种感召。唤醒人性中的真善美,唤起内心坚强的力量、进取的精神,缺少相应的教育读本,没有合适的教育途径,就无法水到渠成地达成人格教育的目的。
提出概念并不等于概念能付诸实施,更不等于概念的实现。
教育的根本是理想人格的培养,我们在考虑怎样实现健全人格教育的问题时,笔者认为:
(一)应设计出一套体现人格教育价值取向的读本,在课程学习中引导学生思索什么是健全的人格。
2浅论人格教育
《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6日第5版的一篇文章《人文教育的位置在哪里?》谈到了给学生设计的一套人文知识教材,名为《人文知识读本》,内容分四个单元,分别是“从读书进入广阔天地”;“让心灵向美和艺术敞开”;“用一生写一个人字”;“我们生活在传统中”。四个单元,以读书、艺术、人生、传统为四大关键词,以每周两节课,一节课讲述课文,另一节课讨论或教育实践的方式实施人格教育,强调启发性与应用性,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可以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应用到具体的日常生活当中去。
以《人文知识读本》第三单元的人生课题为例,关注人如何认识自我、爱的意义、人性上的弱点、人际关系,以及人的生态问题,等等。使人感到人生问题不仅异常丰富、充满变化,而且可以用来回答和解释具体现实生活的。说到底它仍然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使自己成为一个完满的、丰富的、高尚的人,充满了对人生实际问题的解释与引导。
同时编者强调真正的学习方法还是应该把理论结合每个学生的人生实际状况,放在具体的现实环境中加以讨论。
(二)是要构建学校生活中的良好的人格教育环境,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性。
良好的人格教育环境应包括:学生团体中学习的合作与沟通;学生的满意度;对多元智能和性向的尊重;课堂组织结构的多样性;对主动探索的激励;人性化的学校建筑设计和设施;宽容而有智力挑战的学校文化环境等。
同时要求教师应以自身强大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内化为校园健康人格环境的一部分,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教育。教师要有科学的价值观、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行为举止要体现独立人格和对人的尊重,展现忠诚、明智、责任、勇气、正义、谦逊、宽容、真诚和利他的品质。例如深圳实验学校多年来所强调的教师上课前的“一分钟到位”,就是通过一个细节来实现教师的身先为范,以严格的自律意识和时间观念,职业责任感对学生产生无声的人格教育。
这样,最终由感性到理性,始终不让学生脱离对生活的真实感知;由具体到抽象,永远不放弃有血有肉的生命体验;由书本到人生,在精神传统中寻求自己的“家”。
三教育的进步,需要新锐的教育思想、教育者敢争天下先的胆识和更具包容襟怀的文化
虽然“狼性”教育理念的提出还不是人们崇尚的理想人格,还缺乏人格教育概念的周全性和操作的可行性,但笔者仍然认为这一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教育者敢为天下先的胆识。
虽然近年来在素质教育讨论中,人们得出共识:考试与分数,并非教育重点,首先要培养学会“做人”,但要做什么样的人,则众说纷纭。培养“现代人”,是其中一说,但何谓“现代人”,更莫衷一是。
“狼性”教育理念这一新锐观点无疑打破了人格教育论坛多年来的沉寂或者说混沌,使我们看到了一双锐利的教育理念的翅膀正冲破桎梏逐渐舒展,给教育思想的天空带来一米久不见的亮光。
因为在此之前,到底要塑造什么样的人,究竟应给孩子怎样的人格教育,一直没有明确参照或者说没有鲜明的一家之言,而取“狼性”之优点,弃“羊性”之软弱的育人新理念的提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还是颇具胆识和积极意义的。“培养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人”,就是鲜明的“狼性”教育的宣言。曾经遥远、抽象与模糊的人格教育由此被拉到眼前,变得形象而清晰。南山区这个小学应该料想,“狼性”教育的提出,可能会得到喝彩的掌声,但更可能引起人们的质疑,招致人们的批判,但最终还是吃了第一个螃蟹,在一片模糊的众说纷纭的人格教育观中,提出了自己的响亮的观点。
而关于“狼性”教育的争鸣,社会以宽松的舆论、严肃的态度,同样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绵延至今的强大包容襟怀。
由“狼性”教育观点的大胆出炉到对人格教育的争鸣,笔者不禁联想起中华民族的教育史。毋庸置疑,中华教育史最辉煌的一页写在了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以睿智的思想、激情的呐喊绵延出几千年人文精神的不朽,孔子倡导的“仁”“礼”、墨子提出的“兼爱”“非攻”、老子的中庸之道等等,已在历史的传承中沉淀于国人的心性深处。这段璀璨的教育史,开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恣肆的先河。
中国教育在五四时期,于蔡元培校长领导的“兼容”四面文化,“并蓄”八方主张的北京大学,也一度书写出近代教育史的灿烂。
这两次教育的辉煌史都写在了激荡人心的过渡时代。
过渡时代,召唤出更为广阔也更深遂的对历史、对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哲思,不同思想的有力碰撞,最终迸出绚烂的智慧火花。
在过渡时代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在各种势力夹缝中,智者们纵横出一片充满张力与活力的思想与文化的广褒空间,新锐的思想,争鸣的空气,推动了教育的进步,实现了文化的传承。
从过渡时代走过来,现代人在平和晴朗的政治天空下,虽放松了过渡时代紧绷的政治神经,却没有萎缩先人们敢争天下先的锐利蓬勃的思想翅膀,并在今天,震荡出了更宽广更具包容性的文化空气。相信只要人们对人格教育保持激情的呼唤、不停做理性的争鸣,在争论中完善、在借鉴中成长,必会一步步实现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人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