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利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利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思想政治教育利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系统是由接受主体利益、实践主体利益、本体性主体利益组成的诸利益圈层,它们共存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过程和方面。利益圈层波浪式运动和冲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诸利益圈层遵循利益最大化、利益重合最多、利益波峰最高原则。其最终指向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进步。

要害词: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系统;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利益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系统的构成、构成系统诸要素间的因果关系及其运行方式,以及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理。本文拟就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系统的接受主体利益、实践主体利益、本体性主体利益等利益圈层进行描述和分析,指出他们间的相互关联和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利益系统的运行模式,遵循原则及其运行路径和指向作简要分析。

利益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个基础性范畴,利益在人们的思想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利益把市民社会的成员彼此连接起来”。[1]“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利益是思想的基础,利益决定思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3]列宁更是把物质利益归结为“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从执政规律的高度来熟悉人民群众利益问题。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们更加注重从人民切身利益看待和衡量人们思想反映。“坚持从解决好人民群众各种现实利益矛盾上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这无疑是利益方法在新时期的重大创新与发展”。[5]同样,利益范畴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本身中也是一个重要范畴,“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因其以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历史进步的总趋势,所以具有科学性的特点”。[6]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分析它的非凡性质,而其非凡性质在于它的目的性,在于“反映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和一定阶级的根本利益”。[7]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把物质利益原则和精神鼓励的原则结合起来”,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8]这里提到的利益范畴,利益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以外一个很重要的分析方法,是用新理论,新视角,新概念从不同维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遗憾的是,尽管近年来学者们关于利益问题多有研究,但从利益视角分析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多见,更没有把利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机制作为一个系统加以探析。

机制本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借指由事物内在规律及其与外部事物的有机联系所形成的系统。离开系统谈机制是毫无意义的。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各种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各部分在整体制动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部分按着系统整体的目的,发挥各自的作用,系统整体是由物质、能量、信息以及更多子系统构成的综合体,整体内在结构是由要素、层次、中介构成的,系统整体与部分处于运动发展变化中。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系统至少有三层含义:第一,思想政治利益作为一个关系范畴,是一个两位一体统一体,它既包含利益主体,又包含利益客体,是二者的辩证统一。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利益主体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从事、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便直接间接地追求道德需要和精神满足的人(个体或群体),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的追求者、承担者、生产者,实践者、消费者和归属者,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思想政治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要通过它来传递,利益主体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构成网络式利益主体关系。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利益客体是主体所指向,所需要,所欲求,所消费的客观对象,它在与主体相对应的层面上,形成各种客体间关系。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利益主体和思想政治教育利益客体组成利益圈层,形成一个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又从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利益大系统。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系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利益主体,利益客体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在利益主体对客体的熟悉、改造、利用,消费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诸利益圈层。诸利益圈层依主体类型不同,分布在不同层次上,从而构成一个多层次,多领域,多功能,纵横交错主体网络式思想政治教育利益体系。

所谓利益,就是“好处”,“是一定的客观需要对象在满足主体需要时,在需要主体之间分配时所形成的一定性质的社会关系形式”,[9]利益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利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属性,在满足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社会化的需要中,在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形成的关系形式。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利益机制,必须从主体的角度作为切入点。从利益范畴构成要素上看,主体需要构成利益的自然基础,社会关系构成利益社会基础,社会实践是形成利益的客观基础,利益客体作为人的需要对象而存在,形成利益的实际内容,人的欲求是利益形成主观因素,可以看出利益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则是主观的。[10]利益始终围绕主体而展开,相对主体而指认。主客体相互作用,从而在主体不同层次上形成了诸利益圈层。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利益可能有多种视角,如社会学视角,心理学视角,经济学视角,政治学视角,这些研究的视角,为我们从主体视角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利益提供了借鉴。遵循科学分类的同一原则,周延原则和相斥原则,从主体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系统,可分为三个类型和层次: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的接受主体利益圈层(以个体为主体);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利益圈层,如地区、企业、部门、学校、单位、家庭、社区等主体利益圈层;三是本体性主体利益圈层,即代表国家、民族、阶级的利益圈层。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利益圈层是由教育主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和教育内容——一定阶级、政党、社会群体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构成的纵向横向关系网络。从个体主体角度看,个体首先产生需要,需要表现为各种利益,需要和利益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因。思想政治教育利益个体主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⑴利益主体是有着各种需要,尤其是有着为满足个体全面发展而追求真理、信仰、道德等的精神需求的个体。⑵利益主体是有着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主动性、实践性的人。⑶利益主体在纵向上与实践主体、本体性主体发生关系,在横向上与其它主体产生关系,在对象上,与客体形成辩证统一体。从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对应的利益客体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利益个体客体有以下特点:⑴精神性,它不同于物质性等实体利益客体,它是非物质的,既包括思想、道德、政治观点、世界观,又包括心理、情感、文化、信仰等。⑵教育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政党、社会群体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形成它期望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个实践活动就是利益的消费活动,而这种利益的消费过程,就是个体接受教育的过程。⑶交叉综合性,利益客体从类型上看,既有长远利益和[前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集体和国家等不同利益;又有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等。纵观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主、客体互动的过程,就是利益互动的过程。主要产生六层利益关系:欲求与被欲求关系,需要与被需要关系,满足与被满足关系,利用与被利用关系,熟悉和被熟悉关系,改造内化与被改造、外化关系。这种利益关系有三层含义:第一,这种利益关系是一种利益主、客体关系;第二,这种利益关系是利益主体关系,即利益分配关系,是利益主客体互动中形成的利益主体间的社会关系;第三,是利益客体关系,是利益主客体互动中主体对客体体认、熟悉、内化、选择、分析等主观因素作用中,形成的客体关系。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内涵的利益客体不仅极大地满足了人们追求真理,提升自我,全面发展的渴求,而且因为它们是与时俱进的,为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不同主体人们所消费,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与根本动力之所在。

应该看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利益机制仅仅看到接受主体利益圈层这一层面是不够的,这是因为:⑴人是社会的人,“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而社会关系是构成利益的社会基础。⑵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一定社会实践的人,必然要形成各种利益群体,为了自身利益,它必然要对成员施加一定影响。⑶个体利益只有通过群体利益才能实现。因此,还必须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主体利益圈层,实践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的组织者、治理者、实现者、教育者和创造者,接受主体的思想品德是一个由心理、思想、行为构成的三维立体结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内化、外化过程,也是一个通过知情意行改变受教育者品德结构的过程,受教育者把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意识体系,通过感受、分析、选择等过程、在一定道德动机制约下,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加以外化,实践主体是这一过程的调控者,是满足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的实践者,是居于一定阶级、国家、政党与个人之间的中间系统操作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实践主体应充分看到个体利益需求,要创设和优化教育环境,选择和创新教育方法,分析和把握教育对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受教育者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代表好。同时,实践主体还应在群体中倡导一种适当价值准则,以确保利益取得方式方法的合法性。正因为实践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利益实现中的这些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我们把这一群体主体的利益关系体系称为实践利益圈层。

实践主体利益圈层有以下特点:⑴主体是一定组织,在利益群体之间、主体与主体之间、利益主、客体之间形成一定利益关系;⑵从客体看,实践主体的客体是一定的个体,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是以一定方式联系起来的受教育者的利益的集合;⑶由主体间、主客体间相互交错形成的实践主体利益圈层,是基于一定的利益结合而形成的有着共同利益的集合体,联系他们的纽带是思想政治教育利益。此外,实践主体利益圈层还具有宽泛性,历史性,交叉性,多样性,多元性,矛盾性等特点。

历史发展证实,作为接受主体的个体利益,实践主体的群体利益,最终必然要上升为代表社会、国家、民族、阶级、政党的本体性利益。本体性利益从本质上讲,是一定社会现实矛盾和冲突、一定的经济基础的表现和反映。本体性利益所代表的思想,是这些利益在观念上的反映,一定阶级、政党、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必然要对其成员施加一定意识形态上的影响,以培养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从而,也就形成了相应的以代表社会、政党、国家的本体性主体利益圈层。

本体性利益圈层和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表现在:第一,作为宏观主体来说,就是要协调、平衡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主体的利益,除用政策、法规、制度调控以外,还要用思想政治教育,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功能、内容、方法方式等。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在于使社会成员形成统治阶级要求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防止利益对立个体的负面博弈使社会成员在观念上分化,进而用别的意识形态代替。第三,利益的多元化、异质化会导致不同阶层人们意识分裂,产生群体间隔阂的心理对应,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使公民意识到,公民在其共同利益基础上,通过正式的政治制度安排达成的公共利益,不是通过利益对立一方消灭另一方来实现的,即不是消灭对方共同利益实现的,这有利于构建科学发展的和谐社会。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接受主体利益圈层,实践主体利益圈层,本体性利益圈层它们在性质、特点、构成、功能等方面是不同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利益系统中,接受主体利益是基础、核心,个体有接受思想教育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动机、愿望,才为思想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实践主体是利益的实现者,实践主体利益圈层是接受主体和本体主体利益的交汇点,是中介和桥梁,其利益圈层可以向上拓展,向下延伸,具有较强的张力和融合空间;本体性主体是利益的代表者、调控者,其最大利益是政治利益。在通过意识形态维护本阶级统治中,它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任务等,属于“顶层设计”。

接受主体利益圈层,实践主体利益圈层,本体性利益圈组成三个子系统,三个子系统又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利益这个大系统,它们共存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由此产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益动力,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发展。

接受主体利益圈层,实践主体利益圈层,本体性主体利益圈层组成的利益系统是三个相互关联的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三个圈层交错运动的过程。接受主体利益圈处于核心地位,一旦这个圈层发生重大变化,利益系统其他圈层也要相应地变化,它们形成一波又一波浪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前行,思想政治教育动力就是在这些浪潮的相互冲突,前后相涌的基础上,由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形成的力的平行四边形合力。

思想政治教育利益圈层互动遵循一定的原则。⑴利益最大化原则。利益最大化原则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利益圈层外延最大,内涵最丰富。不同主体在追求利益时,总是趋利避害,希望利益最大化,总是把更多的利益纳入自己的利益范围,由此产生的利益圈层力求达到最大。⑵利益重合最多原则。所谓利益重合最多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三个利益圈层的利益交汇重合应最大,当他们的利益重合最多,当三者利益趋于一致时,由此产生的合力就强,就会产生具有新质的合力,反之,合力就会削弱甚至抵消。⑶利益圈层波峰最高原则。当利益圈层相遇时,必然形成波峰,这是利益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叠加,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在当代中国仍然具有较强的优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既代表和满足了受教育者的利益,又是不断用马列主义等与时俱进的先进理论作指导,就是在不同时期、时间与空间上与受教育者的利益相契合,不断发展的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益的作用,并不意味着只讲利益的功利、实用主义。利益从来就有两个方面,一是重视主体利益,二是看利益获取方法方式如何、看如何获得利益。假如只看到利益,而看不到利益取得的方式,那么,当个体一味满足自身需要的时候,可能对社会对他人造成损害。在利益问题凸显的今天,怎样使人们以合适的方式取得利益,既牵涉到“荣辱观”等价值准则问题,又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用利益圈层理论反观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解读当代中国现实,具有重要意义。至少可以说明三个问题:⑴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应重视对待不同主体的利益问题,坚持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不同主体的利益的统一。目前,最大、最迫切的问题就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发现个体利益之所在,维护好,代表好,实现好他们的利益。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倡导和建立,确立了利益价值准则,规范了利益圈层运行的路径和方向,扭转了是非不分、荣辱不辨的局面。⑶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解决了如何发展、为谁发展的重大问题,社会文明与和谐进步是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追求和实现目标;而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没有个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就没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体利益之所在。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文明和谐进步和个体的全面发展这两种利益最能把各种因素凝聚起来,各种力量调动起来,它就是力量汇合点,是利益圈层运行的指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竭的力量之源。在各种思潮不断冲击的今天,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最大、最迫切的利益,由此产生的力量也是最强的。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和谐进步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1][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7]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5]魏连.试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利益分析方法[J].理论月刊,2005,?穴1?雪.

[6][7][8]吴潜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9][10]王伟光.利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