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情境教育基本模式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拓宽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
儿童的生活空间是他的成长环境。每一个儿童都是在一个十分具体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环境与在其间活动的人群,构成了一个静态与动态,物质与精神交织在一起的儿童生长环境。这个环境对儿童的影响虽然是不知不觉的,但却是极其深远的。
儿童成长的环境比起五六十平方米的教室要宽阔多了,然而由于“学校是传授知识的专门场所”这一传统的固有观念的影响,“考试→分数→升学”的破扭曲、破阉割了的教育目标,使教育空间变得那样狭校校园的高墙,以至是教室低矮的门窗阻隔了儿童与社会、与大自然的相通。在这样一个狭窄天地里怎么去培养能适应未来、适应世界、可以驾驭现代化的人才呢!在这封闭的狭窄天地里,在陈旧的知识以及禁锢的意识笼罩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继承”文化,只能“复现”知识,对未来大时空中信息的辐射,要敏锐地去感应、接受、发展,是十分困难的。马克思早就指出:“没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就不可能在任何一个领域完成任何重大意义的事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378页)。现代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更应拓展其空间,从课堂这一教育的主体区域延伸开去。
儿童活动的每一个空间都是一个教育源,或正效应,或负效应。情境教育,旨在把儿童活动空间中的每一个区域构成一个连续的、目标一致的和谐整体,以充分利用环境,控制环境。通过多样性的课外教育活动,渲染学校欢乐向上的氛围;通过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强化教育的效果;通过野外情境教育活动,不断丰富课堂心灵活动的源泉。并从这三个领域拓宽教育空间,形成多维结构的情境,丰富促进了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的“教育源”,使儿童身在学校,而心灵无处不受到滋润、感悟,从而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
(二)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
多少年来,学校的教育活动往往是单向式、指令式地进行的,给学生一种“距离感”。所谓“距离感”表现有三:其一,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墙垛”;其二,学习者之间的“隔膜”;其三,学习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鸿沟”。产生了这种对教学内容的混沌的生疏的“距离感”,儿童怎么从中获得真切的感受呢?又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呢?缺乏热烈的情绪,就缺少一种投入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儿童的心理倾向艰难主动地趋向于教学过程。
由此不难看出教育的“距离感”,影响了儿童主动投入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情境教育便通过创造一种“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美、趣、智”的学习情境来缩短儿童与老师、与同学、与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促使儿童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予,获得主动发展。不仅如此,在这样的人际情境和学习情境中,也培养了儿童的热爱学习、热爱老师、热爱同伴的情感,陶冶了宁静致远的心境,提高了儿童从小与人亲和交往的心理素质。
(三)通过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
儿童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如何使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儿童的主观需求,是情境教育所着力的方面。根据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们让儿童在已创设的特定性境中,担当角色,扮演角色。
我们根据教育教学活动进展的需要,让学生扮演除教材中的角色外,大致还有以下三类。(1)担当向往的角色。向往,是顺应了儿童渴求的情感趋动。担当向往的角色,儿童情绪特别热烈。仿佛人格也顿时升腾了。他们带着浓厚的情感,带着美丽的懂憬,积极地参予教育教学活动。(2)扮演童话角色。童话角色神奇而可爱,对儿童特别富有吸引力。儿童扮演童话角色,为教育教学增添了活力。在儿童想象的作用下,这种象征性移情,使角色笼罩了浓烈的童话色彩,教学化“难”为“易”,变“单调”为“多彩”。(3)扮演现实中的角色。现实中角色的出现,使儿童仿佛进入了现实生活的情境。这些角色的扮演,通过角色的对白,角色的情感交流,使教育教学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由此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无论是担当教材中的角色、向往角色,还是扮演童话角色、现实生活中的角色,都顺应了儿童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的规律。这里有审美的、道德的、艺术的活动,也有理智的、科学的活动。角色转换产生的新异感激起热烈的情绪,使儿童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角色意识的趋动下,全部地投入,全面地活动起来,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儿童一旦成为学习的主动角色,就会由此幅射开去,主动接纳知识、主动想象、探究、主动操作训练等一系列良好角色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都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注意实际操作,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情境教育,充分利用儿童已经激起的这种热烈的情绪,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促使儿童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情境教育强调“着眼发展,着力基幢,“从未来出发,从现在做起”,进行有序的系统的应用、操作。
基础教育为提高人才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打基础,这一育人、育智的过程,离不开学习者自己的实际操作。“灌输式”教学的所谓能力训练,往往为“题海式”的习题所取代,以“考分”展示教育教学的效果。这是对教育的扭曲。它阉割了全面发展的目标,阻碍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情境教育注重“情感”,同时又提倡“学以致用”,并努力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特定的情境中和热烈的情感驱动下进行实际应用,又通过实际应用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各科教学以训练学生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把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应用联系起来,因此十分注重儿童的应用操作。我们充分利用情境教育特有的功能,在拓展的宽阔的教育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让儿童在其中动脑、动手、动口、忘我地进行。
以上四方面构成了情境教育基本模式的结构。由于拓宽了教育空间,就把狭小的课堂、校园,通过教育的系列活动拓宽,让儿童在课堂、在校园感受到世界的广阔。通过缩短心理距离,又将远距离陌生的教学内容、敬畏的教育者,借助于人际情境的亲和、相助,一下子让学生感到宽阔的世界仿佛就在身边,就在眼前,甚至已涉足其中。从而为儿童提供一个宽阔而又贴近的最适宜的成长环境。
角色效应、注重操作,又使儿童成为真正的学习活动的主体,在优化的情境中操作、活动,促进他们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与日俱增的主体意识,抽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儿童潜在的智能、创造性、高级情感诸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素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