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钟摆现象改革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钟摆现象改革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育钟摆现象改革

[摘要]本文在综合以往学者对写作论文教育的“钟摆现象”所做的描述的基础上,对什么是教育的钟摆现象进行了定义,并分析了教育钟摆现象的特点,提出针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需要进一步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教育钟摆现象教育改革

一、什么是教育的钟摆现象

而今,社会中的“钟摆现象”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发现和关注,并用来描述阐释了社会中的许多问题。在教育界,表现的尤为突出。而到底什么是教育的钟摆现象,并没有学者从整体上对此做过明确的定义,我们所能查阅到的是大家在教育的各个层面对“钟摆现象”所进行过的描述。袁振国对于教育的发展曾这样概括过:“是主张重学术的正规教育?还是主张轻学术的非正规教育,这是教育发展经常左右摇摆的两极,教育发展在这两极间的摇摆、震荡,称之为‘钟摆现象’”。在后来对于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这两大教育观点在教育中的发展做历史性的回顾时,袁振国教授又曾这样阐述:“也有人把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轮流成为社会主潮的现象称为‘钟摆现象’”。我们还可以找到的是扈中平关于不同时期人们的教育目的中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价值倾向中谈到:“一些思想家是以个人价值为基点谋求两种教育价值统一的,一些思想家则是以社会价值为谋求两种教育价值的统一的。这些教育思想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出的选择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有所改变,这便形成了关于不同的教育目的观在教育价值选择上的所谓的‘钟摆现象’”;吴刚平在《课程开发中的矛盾运动与钟摆现象探析》一文中认为:“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课程开发及其产品在许多不同的范畴上表现出一种两极摇摆的现象。这便是课程论上所说的‘钟摆现象’”。

综合以上学者在各自关注的教育领域中有关“钟摆现象”的描述,本文将教育的“钟摆现象”定义为: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层面都存在着一些并立、对立但又具有同等合理性和局限性的矛盾范畴,在一定条件的作用下,教育在某一矛盾的两极之间所发生的摆动现象,称之为教育的“钟摆现象”。

二、教育钟摆现象的基本特点

1.人们在讨论“钟摆现象”时往往都是在教育中的两个现象或者问题的范畴里,这恰好构成了“教育钟摆”摆动的两极。比如,教育观点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教育价值倾向中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等。

2.这两极不是简单的相加,它们往往是教育领域中并立而又对立,具有着同等的合理性而又有局限性的两个现象或问题。还以“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为例,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就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因此,教育目的就应当根据人的本性之需要来确定。这当中强调的是个人的价值,个人身心的和谐发展。而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就主张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进而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我们换个角度来对此进行考量,“有目的的去培养人,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成为教育区别于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特征。”从这句对教育特征的精辟概括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两个关键点:一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二是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从这个意义来说,教育既无法离开个人也脱离不了社会。所以,这两种观点都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但如果只片面的强调其中任何之一,都不免会陷入“一叶障目”的困境之中去。

3.从马克思关于矛盾的对立统一学说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教育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的矛盾,钟摆的两极其实往往就是某一矛盾的两个方面。首先,它们同时处于一个统一体中,都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一方消失,另外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就没有教育矛盾的产生。其次,它们又具有价值互补性和功能转化性,他们都具有各自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而一方的优点恰恰是另一方的缺点,具有强烈的互补性。因而,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的作用下,在某一时期,会向着对方转化,即发生我们所说的钟摆的摆动。

三、有关教育“钟摆现象”的国内外研究

国外教育中,对于“钟摆现象”的探讨多是集中在美国,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的教育就在一次次教育思潮的更迭中,一波波教育改革浪潮的涌动中摆动。美国教育史学家拉维奇把美国教育形象地称为“钟摆现象”,认为美国教育就好比一个钟摆,在传统教育与进步主义教育之间来回摆动,时而偏向传统派,时而偏向进步派。科南特在其教育史著作《美国历史上的几个转折点》中称,“在某些方面,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教育钟摆摆回到了19世纪80年代”。当代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但尼尔•坦纳对于美国的课程改革也做过类似的描述,标题就是《改革像不像摇荡的钟摆》,文章指出,战后以来,美国课程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每一次改革都是对前一次改駚?否定。而且“矫枉”必定“过正”,这一“过正”就会激起另一次更为偏激的“反改革”。其实,教育的“钟摆现象”在其他国家也同样存在,如英国学者霍尔斯指出,近年来,英国教育在民主化的探索中,总是在两种模式上“摇摆”,一会儿倾向于为每一个儿童提供同样的教育机会,一会儿又转而强调针对儿童自身的“特殊教育需要”,促进其发展。国外这些对教育钟摆现象早期的探讨和研究为我国的教育理论界对此问题的探讨以及做国别之间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我国的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则可以分为这样两个大类:一类是比较研究,这其中有钱扑、蓝云的《试析美国教育的钟摆现象》;杨爱程《美国课程改革中的“钟摆现象”》;桂宇波《****美国教育钟摆现象》;陈志权《美国教育改革钟摆现象及其启示》等等。这些文章都是在对美国教育中的钟摆现象进行了明确观察的基础之上,结合美国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归因分析,进而从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中审思我国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另一类是直接针对我国教育中的钟摆现象的本土化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领域,其中有吴刚平《课程开发中的矛盾与钟摆现象探析》;张建鲲《在“钟摆”现象中呼唤后现代课程理论》;王华倬、兰保森《体育课程发展演变“钟摆现象”管窥》等等。

当前,我国教育正在经历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此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向有些学者那样,在面向素质教育的时候就将应试教育全盘否定。而首先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对应试教育的教育目的、功能、手段、教育理念等逐一审视,找出偏差,从而让教育的钟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合、有序的摆动。这也是笔者将继续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改革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169.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78.

[3]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吴刚平.课程开发中的矛盾运动与钟摆现象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2).

[5]郑金洲.教育通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桂宇波.****美国教育钟摆现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9).

[7]扈中平.中国教育两难问题[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