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素质教育考试改革创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考试的改革和创新,减轻学生的负担是当前教育界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开放式数学教学就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发展潮流。近几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对开放式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提高到开放式教学应有的高度来认识,使得数学教学的开放性程度仍然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探讨如何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开放性程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就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开放式数学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开放”,包括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因此,开放式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获取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取得发展,能力较强者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探索的策略,鼓励学生参与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问题,刺激学生提高数学智力,鼓励学生彼此讨论交流与合作,这种教学模式也体现了数学教学是为了所有的学生。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式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的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切实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例如:学生初次接触立体几何时,往往对其有一定的恐惧心理,为了激起他们的兴趣,消除恐惧感,我首先给出了这样一道题:观察下面平面图形是什么图形?
大家说无非就是一个大平行四边形里面套一个小平形似现行而已。那如果学习了立体几何之后,我们就可以从空间的角度去想象,这时学生就开始议论,甚至有同学立刻就能说出:它可以看成两种情况的立体图形,一种是小平行四边形凸在外面,一种是小平行四边形凹在里面。我紧接着提问,“那么你怎么表示这个小平行四边形是凸出的还是凹进的呢?”学生又开始讨论起来,但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这时我拿起笔,画了两条直线,教室里立刻沸腾了,“太神奇了!”很显然,图1表示“凸出”的,图2表示“凹进”的,由此我顺势引出了学习好立体几何对培养同学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性。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谈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我校近几年来一直在探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这也是教学开放度的一种直接体现。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勇敢地走上讲台,拿起教鞭。在习题课上,有些题目完全可以放给学生去讲评,他们有许多独特的解法,有些甚至是老师也未必能想得到的。有些难度不大的新授课,也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准备,为大家讲授。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教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揭示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够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三.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交流和合作的互利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
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一般由5到7人组成,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的这种排列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相互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小组内成员的交流与合作。
2.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
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与合作学习。教师不仅要指导组内交往,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
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使每个学生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的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四.积极创造条件,把数学开放题带进课堂
数学开放性型题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由于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有其特定功能。数学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树感,真正学会“数学的思维”;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开拓精神的创造能。总之,把数学开放题带进课堂是提高数学开放度的重要途径,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的将一些常规题目改造为开放性题
如可以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改造成给出条件,先猜结论,再进行证明的形式:也可以改造成给出多个条件,需要整理、筛选以后才能求解或证明的题目:还可以改造成要求运用多种解法或者得出多个结论的题目,以加强发散式思维的训练。此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拓广,使其演变为一个发展性问题,或给出结论,再让学生探求条件等,都是使常规题目变为开放题的有效方法。
2.设计数学开放题的基本要求。
设计数学开放题要选有用、有趣、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容易进入解决问题的角色,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是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最佳发展。例如,在高一数学三角函数一章中,有这样一道题:
在足球比赛中,甲方边锋从一方所守球门附近带球过人,沿直线向前推进,已知前进方向的直线与底线垂直,交球门AB的延长线(底线)于D点,又知边锋可以在与底线距离为a和b的两处,摆脱对方后卫防守起脚射门,问在何处射门,射门角度最大?
这道题实际上就是一到普通的三角函数问题,我们将其改编成足球运动员的射门问题之后,立刻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尤其是小球迷们思考演算得格外认真,课堂气氛活跃了很多。
3.适度的开展数学开放题教学。
由于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费时太多,而课堂教学又受课时的制约,因此,必须适当控制问题的开放程度,必要时教师作一些铺垫。另外,鉴于我国当前的教学实际,学生对数学开放题不太适应,不宜多高搞。但同时,为使数学开放题逐步进入课堂,我们应根据时代的需要,大力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积极进行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探索,为最终提高数学教学的开放度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