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创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内容提要】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科教兴国的要求。教育创新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在教育思想上创新,教育制度上创新。
【英文摘要】PresidentJiangZe-min''''sspeechontheoccasionofthecentennialofBNUisanimportantdocumentof
Marxistthoughtineducation.Educationalinnovationisthedemandofthepresent
timesespeciallythatofprosperingChinabyscienceandeducation.Educational
innovationshouldtakethethreeforsasitsprinciplesandpracticetheinnovation
accordingtothethreerepresents.
2002年9月8日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这篇讲话中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教育创新的思想,首次把教育创新提高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高度。并且强调教育是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的基础,从而把教育提高到从所未有的地位。这篇讲话对于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
一
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要求。同志是站在时代的巅峰,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提出教育创新的。他深刻地分析了时代的特点,指出“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1]今天,知识经济已显端倪、信息社会初具雏形、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知识的生产与创造正日益成为社会的核心生产部门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如果我们不能培养创新人才和做到知识创新,我们就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胜。近年来,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这次讲话中,他把教育创新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他说,“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1]重视教育是我们党一贯的战略方针。早在1977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2]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教育理论,提出不仅要重视教育,而且要重视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
教育创新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改革是永恒的课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革,教育也必然要随之改革。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有了很大发展,对人的成长有了新的认识。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模式、教学方法都需要改进和完善。改革就是创新,就是要推陈出新。
教育创新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传统教育是历史上长期积累形成和流行的,具有影响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传统教育不能简单地一概加以肯定或否定。传统教育中有好的优秀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也有不好的或者过时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教育创新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改革一切不符合当今时代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创造出新的教育传统。
二
教育创新的首要任务是教育思想的创新。同志指出,“进行教育创新,首先要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1]教育传统包括了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方法。教育思想是最不易改变的,但又是最重要的,它指导着每个教育者的行为,指导着新的教育制度和方法的制定和执行。我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而且有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但也无可讳言,由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长期处于一种小生产的封闭社会,再加上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封闭的狭隘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一直影响着我国广大教师和家长的思想。如果这些思想不转变,就不能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我认为当今亟待需要转变的有如下一些教育观念:
(1)改变狭隘的教育价值观,树立正确全面的教育价值观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培养统治人才,这是古代教育的共同特征。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和以儒家伦理纲常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使教育紧紧依附于它并为其服务,从而形成了狭隘的教育价值观——为政治服务,或者是“学而优则仕”。把教育简单地视为一种工具。政治家视教育为阶级斗争乃至政治斗争的工具;经济家视教育为经济增长的工具;广大家长则把教育视作他们的子女谋取优裕职业的敲门砖。当然,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教育都是不能脱离政治的,社会主义教育也不能例外,教育要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但是这只是教育的一个社会职能,教育还应该有其他社会职能,例如教育要为发展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即还有经济的职能和文化的职能。教育更重要的本质特征还在于人的自身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是提高人的素质。因此,要重视教育的本体性,淡化教育的工具性。教育具有工具性,但这种工具性是通过育人、通过教育的本体性来实现的。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同时,人在为社会服务中,也就是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自身得以发展和提高。
论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创新
来源:网络整理作者:未知时间:2007-02-06论文简述:【内容提要】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科教兴国的要求。教育创新要以“三个面向
【内容提要】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科教兴国的要求。教育创新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在教育思想上创新,教育制度上创新。
【英文摘要】PresidentJiangZe-min''''sspeechontheoccasionofthecentennialofBNUisanimportantdocumentof
Marxistthoughtineducation.Educationalinnovationisthedemandofthepresent
timesespeciallythatofprosperingChinabyscienceandeducation.Educational
innovationshouldtakethethreeforsasitsprinciplesandpracticetheinnovation
accordingtothethreerepresents.
2002年9月8日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这篇讲话中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教育创新的思想,首次把教育创新提高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高度。并且强调教育是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的基础,从而把教育提高到从所未有的地位。这篇讲话对于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
一
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要求。同志是站在时代的巅峰,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提出教育创新的。他深刻地分析了时代的特点,指出“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1]今天,知识经济已显端倪、信息社会初具雏形、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知识的生产与创造正日益成为社会的核心生产部门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如果我们不能培养创新人才和做到知识创新,我们就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胜。近年来,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这次讲话中,他把教育创新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他说,“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还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1]重视教育是我们党一贯的战略方针。早在1977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2]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教育理论,提出不仅要重视教育,而且要重视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
教育创新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改革是永恒的课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革,教育也必然要随之改革。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有了很大发展,对人的成长有了新的认识。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模式、教学方法都需要改进和完善。改革就是创新,就是要推陈出新。
教育创新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传统教育是历史上长期积累形成和流行的,具有影响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传统教育不能简单地一概加以肯定或否定。传统教育中有好的优秀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也有不好的或者过时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教育创新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改革一切不符合当今时代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创造出新的教育传统。
二
教育创新的首要任务是教育思想的创新。同志指出,“进行教育创新,首先要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1]教育传统包括了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方法。教育思想是最不易改变的,但又是最重要的,它指导着每个教育者的行为,指导着新的教育制度和方法的制定和执行。我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而且有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但也无可讳言,由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长期处于一种小生产的封闭社会,再加上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封闭的狭隘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一直影响着我国广大教师和家长的思想。如果这些思想不转变,就不能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我认为当今亟待需要转变的有如下一些教育观念:
(1)改变狭隘的教育价值观,树立正确全面的教育价值观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培养统治人才,这是古代教育的共同特征。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和以儒家伦理纲常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使教育紧紧依附于它并为其服务,从而形成了狭隘的教育价值观——为政治服务,或者是“学而优则仕”。把教育简单地视为一种工具。政治家视教育为阶级斗争乃至政治斗争的工具;经济家视教育为经济增长的工具;广大家长则把教育视作他们的子女谋取优裕职业的敲门砖。当然,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教育都是不能脱离政治的,社会主义教育也不能例外,教育要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但是这只是教育的一个社会职能,教育还应该有其他社会职能,例如教育要为发展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即还有经济的职能和文化的职能。教育更重要的本质特征还在于人的自身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是提高人的素质。因此,要重视教育的本体性,淡化教育的工具性。教育具有工具性,但这种工具性是通过育人、通过教育的本体性来实现的。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同时,人在为社会服务中,也就是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自身得以发展和提高。
(1)要在教育投入体制方面有所创新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资源的不足与教育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教育资源的不足表现在量上就是高等教育的学额不足,不能满足广大青年求学的需求;表现在质上就是优质教育的严重不足,出现了从小学就开始为争夺优质教育的竞争,严重干扰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国家要继续加大教育的投入外,还要节流开源。节流是提高办学效益。目前一方面资金紧张,另一方面浪费现象也很严重。在同一地区,学校重复建设,资源不能共享;有的中小学建筑追求豪华,不求实用,如有的中学建有四个网球场,平时基本不用,成了参观的摆设,不仅造成巨大浪费,而且影响到地区的均衡发展。开源就是多种渠道集资。当前我国民办学校已有一定规模,但民办学校的地位不明确,政策不落实,行为不规范,使民办学校办学十分艰难。
要弄清我国民办教育的特点,制定鼓励民办教育的政策。我国民办教育不像国外那样有教会或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主要由二部分人举办:一部分是离退休的干部或教师,出于对教育的热情,通过各方面的支持,或通过贷款建立起来;另一部分是投资商看准了教育市场,以为有利可图,于是有的收取储备金,有的向银行贷款发展起来。这两类学校除少数进入良性循环外,多数还没有摆脱困境。如果政府不加以扶植,很可能造成不好的结果。国家应该通过立法,鼓励民间投资。民办教育促进法不久就能出台,相信这个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同时政府要像管理公办学校那样对民办学校加强管理,对不顾质量,唯利是图的学校加以整治。
对国有民营的改制要持慎重态度。只能在薄弱学校进行,通过改制,吸纳资金,使薄弱校成为优质教育资源。不宜把重点学校改制,否则会扩大教育的不公平。
(2)要进一步改变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增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机构的职权都有明确的规定,但不够具体。因此在执行的时候,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往往管得过细,过具体,从而削弱了学校自主办学的能力。从法律上来讲,公立学校的举办者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是代表政府对学校的管理,学校的经办者是校长。校长是代表学校的法人。学校应该有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己的能力设置专业、建设课程和聘任教师的权力。但目前除特许的六所大学外,公立高等院校都没有设置专业的自主权。中国如此之大,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全国统一设置专业是不科学的。同时,只有学校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才能办出特色。在办学自主权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可以讨论。
可以建立一些中介机构,利用社会资源帮助行政部门管理学校。例如建立教育评估机构、民办学校认证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就可以腾出手来调查研究,为重要的决策作准备,在宏观上指导学校工作。
(3)建立民主的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的民主管理是为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积极热情地参与学校管理。学校应该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教授会或者教授评议制度;校务委员会中应该有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参加。目前在我国的学校中,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多少发言权。许多学校都建有教代会制度,但教代会更多的是关心职工的福利,而对教学、科研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在某种意义上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他们有权了解教育服务的情况和质量。很多国家的学校建有家长委员会,我国少数学校才有这种组织。家长是学校很好的社会资源,它可以帮助学校解决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沟通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4)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终身教育制度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特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巨大变革,使得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已远远不能满足这种变革的需要。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就是为社会每个成员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
建立终身教育制度,就要做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沟通和衔接,打破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壁垒,允许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的爱好转换专业,学校之间互相承认学分等。当然,转换专业或互相承认学分等都需要有一定的规则,按照规则办事。但要打破学历主义的壁垒,现代社会是重视能力的社会,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来给他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束缚在一类学校或一种专业中。这样才能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不至于在高考时挤向普通高校的独木桥。
终身教育制度也就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教育,需要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联合起来,建成社区教育体系。学校教育是整个社区教育的一部分,又是社区教育的核心。学校要向社会开放办学,学校的资源,特别是智力资源要为社区服务,把学校的影响幅射到社区;同时吸纳社区的各种资源为学校发展服务,做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四
进行教育创新要以邓小平“三个面向”为指针,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同志指出:“进行教育创新,根本的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1]教育创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扎扎实实地工作。创新离不开实践,要认真研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规律。
教育创新离不开已有的经验,要认真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发扬我国优秀教育传统,根据新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内容和方法,创造新的经验。
教育创新要吸纳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密切关注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办学经验,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教育创新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用教育信息化来带动教育现代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农村地区、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
进行教育创新,就要开展教育研究。教育理论工作者要把教育创新做为今后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把教育创新与当前的教育改革结合起来,争取在教育理论上有所突破。
同志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国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1]这既是对教师地位作用的崇高定位,也是对我们提出的极高要求。我们要不辜负同志的希望和要求,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默默耕耘,做爱国敬业的楷模;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的表率;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做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参考文献】
[1].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2-09-09.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布鲁纳.教育过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