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要在总体目标下构建具体的目标、途径和方法,做到素质教育目标课程化、课程内容素质教育化。通俗地讲,就是各学科都要研究自己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问题。本文探讨“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亦即语文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

一、人的素质与语文素质的关系

人的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是人在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固的性质。我们对这“稳固的性质”的判断,以适应环境和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为主要标志,是对人的适应环境、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潜在能力作用的量度。人的素质结构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素质教育,中心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

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从基础教育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因为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

语文素质往往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要制约因素。人才素质和语文素质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一个是上位概念,一个是下位概念。两者的基本点是一致的,基本点是人的素质。两者大部分是呈重合状态的,且两者的目标、任务相呼应。人才素质目标烛照着语文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和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是圆点接近,半径几乎相等的两个圆。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相统一,把教学生学语文和指导学生做人结合起来。

二、人的素质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纲要”中指出的素质教育目标,根据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发掘潜能,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与应试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应试教育只强调适应学科要求,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模式,是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高分低能”弊病的一种概括。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凝聚力强、覆盖面大的一面旗帜,是教育整体改革的必然归宿。

所谓语文素质,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情趣、语文交际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交际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识。具体地说,语文素质有五个方面:1.语文基础素质——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2.语文智能素质,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3.语文技能素质——听、说、读、写能力;4.语文道德素质;5.语文审美能力。语文素质教育,不只是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及听、说、读、写、书(写字)能力训练。知识和技能只是素质的外在形式,素质教育有更丰富的内涵,是深层的教育,是根本。

语文素质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认识、情意、操作诸因素的统一,语文素质各要素的和谐发展,不是孤立的某方面的单项指标,也不是几个单项指标的简单相加,是一种综合效应,综合整体水平

三、小语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阶段切实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质,将对各类人才的成长,从基本素质上打好基矗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

1.明确认识学科性质小学语文具有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但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的特点,而且带有基础性、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教好这门学科的基本前提。教好这门学科,不但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加强语文能力培养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行为特征是语文能力。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达出来。他的思想认识,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审美倾向,他的人品学问,他的应变能力都可以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然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与他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式的获取情况、语言技巧、知识素养、认识事物等有关。

因此,语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上。能力是不能灌输的,而要靠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所以,语文课应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从语言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在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获得锻炼提高,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袁微子同志讲:“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文基本功训练。”

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特征是:(1)有明确的训练目标;(2)精心设计训练内容;(3)训练中重视方法指导,并体现训练的层次性(分层递进,逐步深入)、训练的反复性(多种形式,反复训练)、训练的广泛性(全体参与,全程参与),使之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进而由学会到会学;(4)训练要有严格的规范,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5)激发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精神优势。

3.实行开放性的教学我省曲靖市小学教学研究会从1984年开始进行“着眼能力,三个‘沟通’,训练为主的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实验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以“整体理论”(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主体教育思想”(学生主体地位)、及“和谐教育理论”(确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充分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心理美学效应及和谐教育目标,促进全面发展)为教育思想的三根支柱,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时代育人”为宗旨。实验着眼于人的教育塑造;着眼于人的能力培养;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

开放性小语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三沟通”的实质是强调在交际应用中学习语文。“三沟通”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展示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

第二个特征是实行“四维课程”。“四维课程”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板块构成:(1)语文的课堂教学;(2)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3)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4)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这样,构成了开放性小学语文课程结构。

在上述四类课程中既发挥各自的功能,又发挥协同作用。由于“四维课程”紧贴现实生活,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辐射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把学习语文放在生活大背景上,这就增加了语文教学的活力,突出了实践环节,注意在实际中、应用中训练学生学习语文,以追求整体优效。这是开放性语文教学在课程结构上的重要特征。

第三个特征是以训练为主。训练为主,一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份量——采劝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归纳——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习能力。二是渗透学法指导。三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训练的归宿。

开放性小语教学坚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分层施教,各有提高”的教学原则,这是又一突出特征。使每个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信心十足地向新的目标努力。开放性小语教学的第五个特征是实行三结合考试,综合评定学生语文成绩。三结合考试即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年级、学段考试与平时语文能力考查结合,并实行竞赛成绩分层加分。口试是个难点,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先测出教学班的水平分,在教学班水平分控制下,测出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考试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十多年来,曲靖市完成了三轮小语开放性教改实验,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表现在:(1)实验班学生整体素质的明显提高。学生在语言交际应用、语文情趣、思想政治及思维品质、文化知识等方面普遍高于平行班。(2)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认识能力、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作能力都比较强。(3)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在各门功课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方面特别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发展。广大小语教师在开放性教学实践中丰富了认识,积累了经验。开放性的教学虽然理论和认识还不完善,尚需靠实践去验证它、丰富它、完善它,然而,经过科学的精练的概括,它已初步形成了开放性语文教学体系。它代表着语文教改发展的趋势,是一种历史潮流,时代走向,也是小学语文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语文教学评价与语文素质评价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和学生语文素质评价是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成绩考查方法,它对教育效用予以价值上的判断,是指导教学和推动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此,在语文教学评价时——

1.明确评价的原则

(1)指导性原则。教学评价要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确定标准和实施方法。(2)全面性原则。要坚持评价教学的全过程和教学效果。(3)可行性原则。确定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时,坚持从实际出发。(4)可比性原则。意味着评出高低优劣,要坚持在可比条件下予以评价。

2.了解评价的功能

(1)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效果。(运用日常考查和期末考试)(2)用以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反馈信息。(3)促进学生学习。(4)研究语文教学。

3.确立评价的项目

(1)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为:a.目标参照评价。即参照一个确定的目标,测定各阶段完成教学的程度。b.常模参照评价。即以某一群体已达到的平均成绩为常模,与个人得分作比较。c.个人特征参照评价。即以个人得分作内部比较,从而弄清学生本身语文学习能力、方法习惯的优劣,以便按其特征因材施教。

(2)按评价的目的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3)根据语文素质结构,评价学生语文素质可确定为如下指标项目:①学生具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自学能力;②课外实践活动中的语言交际能力与涉及到的文化知识;③语文情趣、爱好;④情感和道德情操,语文教学有陶冶情感的任务,语文素质决定情感的深度和效度;⑤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⑥学生对语文教学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所受价值观念影响的程度。

4.研究评价的方法

开放性语文教学评价学生的语文素质水平,采取多渠道、多角度的评价积分办法,综合地全面考查。①语文教师平时考查综合评分。

②查阅资料,即查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角度表现出来的语文成绩;如语文兴趣小组活动获得的成绩,参加各级语文竞赛获得的成绩;平时的作业,实践活动中的语文能力实际。通过查阅资料,评价其语文素质水平。③小组评议,先要讨论评价标准,端正态度,然后依据标准实事求是地评价小组中每个同学的语文成绩。④听取反映,主要听取科任教师及班干部的反映,他们从语文应用的另一个角度接触到学生的语文水平。⑤语文考试,实行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考查与阶段性总结性考查结合。所获得的分数,无疑是反映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但考试不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唯一的指标,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考查,能全面地、深层次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