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合并校园文化建立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校园文化的重建关系到合并高校能否实现实质性的融合。文章分析了高校合并后校园文化面临的问题,探讨了校园文化重建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重建
高校合并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大举措,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方兴未艾。合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增强办学实力,追求规模效益,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大学乃至世界一流大学。高校合并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但是,合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决不是几所高校的简单结合,它给高校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必然带来一些问题和冲击。其中,校园文化重建的成效如何,直接影响着合并高校的运行和发展。
1深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认识
对校园文化的深层认识是校园文化重建的前提。校园文化是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因此,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的地理环境、建筑布局、景点、传播设施等;精神文化包括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学风与校风等等。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也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可的,它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全体成员的参与和努力。
在学校环境中创造的文化,都具有学校的共同特点,但是由于学校规模、建校历史、学校类型、地域特征、专业设置等等各不相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只有这样,校园文化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发挥出极大的功效。
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逐步形成的,是在社会环境和学校本身发展的合力作用下形成的,尽管不排除人的主观努力,但从总体上看,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意识到与否,它总是会对学校的全面发展起或正或负、或大或小的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对全体成员起着陶冶情操与规范行为的作用,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能激发全体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优秀的校园文化还能使全体成员在其导向功能下正确的选择信息,接受先进思想并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为师生员工和学校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高校合并后校园文化所面临的问题
高校合并是以解决“条块分割、力量分散”问题为主要目标的。经过合并,我国已组建了一批新的综合性和多学科的大学,高校办学实力日益增强,布局也日趋合理。可以说,合并已初见成效,但是无庸置疑,合并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校园文化的重建就是一个难题,是一个较深层次的问题,关系到合并高校的深度融合。目前,许多合并高校的新旧体制的衔接和转换期过长,磨合的时间和损耗都过大,矛盾不少,融合难以纵深发展,反而在某些方面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校园文化形成与相对独立的校园环境中,具有自身的特色,且得到了全体成员的认同,在全校成员的精神、心理、情感、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等方面都打上了烙印。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其作用也是隐性地发挥的,因此,它的融合也是滞后的。合并后,校园文化的磨合和矛盾较多,原有校园文化对全体成员的影响使他们对合并后的校园文化产生排斥、抵抗心理,许多成员产生了不适应感,无法形成一个和谐、有效的整体,难以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向心力。
高校合并之后,综合实力增强,广大师生员工都希望学校能够出现出一个崭新的面貌,自然对校园文化的期望增强了,希望校园文化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消除思想阻力方面、创建良好的氛围方面发挥其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教育功能等。但是高校合并之后,面临着优化学科、理顺制度等等一系列问题,精力不够。而且合并后,校园分布在多个校区,彼此间距离较远,多校区不易管理,组织宣传全校性活动,在人员、场地、经费、时间安排等方面都不易协调。此外,在建构新文化的同时又要注意保留原有校园文化的特色,建设难度大大加强,
现实中,许多高校的领导对校园文化的作用认识不够,一般较为注重资源的合并和人员的安排,在文化层面的融合上多采取自然磨合的方式,没有将校园文化的融合列入发展规划之中。有的高校则是对此融合过程驾驭不当,时间过长,内耗过大,延缓了学校的发展。
3高校合并后校园文化重建的具体途径
3.1寻找高校定位,制定学校新目标
各高校的定位都是在过去情况下制定的,有其自身特色和针对性。合并后,其原有定位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必须进行整合和升华,寻找出合并后高校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科研定位、培养人才定位等等。此外,应当从本校校情出发,制定出学校发展的新目标,来凝聚和引导全校成员。关于新目标的制定,必须尊重各高校的特点,分校区、分层次进行调查研究,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目标制定后,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大力宣传,使全体成员统一认识,共同为新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3.2重建新的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观念形态部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一旦形成,会对全校师生员工产生不可抗拒的影响力,使每个人身在其中,受其感染,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格,产生巨大的行动力。新的校园精神必须融入原来学校的优良传统,融入新的时代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引导师生更高的精神追求。校园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校园的精神产品上。校风是全校师生员工共有的情绪、理想、愿望和行为习惯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对每个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风要求教师品德高尚、知识渊博,认真教学;学风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表现,可以促进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建设新的校园精神,必须重视“三风”建设。此外还要有创新意识,具有自身独特的精神产品。
3.3加快学科的融合
学科建设是一项基础工程,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和校园文化的重要因素。高校合并在学科建设方面,为学科的重组和优化提供了契机。综合化是现代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不断出现新的学科点。高校合并后,要及时引导此趋势,在学科领域中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方向,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在学科力量配置方面,学校既不能保持原来的格局,各自为战,也不能将学科力量平均分配给各学科,必须坚持融合的方针,以学科结构的优化为中心,从整体上考虑学科力量的配置。
3.4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好的物质文化能够进一步加强广大实施员工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合并高校应当更加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要加快改善校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建设具有特色的、风格相对统一的校园建筑,加强校报、广播台、影剧院、橱窗、广告栏等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另外还要从全局出发,对原有校园物质文化进行适当的改造,对各校区的规划、校园的绿化、文化景观的建设作整体的考虑,为校园文化的融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3.5建设高素质的校园文化队伍,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主动性
广大师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学生文化队伍建设方面,要鼓励学生自发成立各种文化组织,把绝大部分学生吸引到校园文化队伍中来;要经常实施业务上的指导,保证参加的学生能有知识和才干的收获;要善于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发现、培养骨干,充分发挥他们在活动中的向导作用,引导他们组织既符合师生员工要求、又符合学校要求的文化活动。在教师文化队伍建设方面,要努力把现有的具有文化专长的教师发动起来,参加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如担任社团指导,开设讲座等;要对广大教师进行知识培训,让他们广泛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组织能力,扩大教师的文化指导队伍。
参考文献
1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延庆,沈海滨.高校合并办学与校园文化构建[J].扬州大学学报,2000(9)
3冯向东.论并校中的融合[J].高等教育研究,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