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场经济技工教育发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市场经济技工教育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市场经济技工教育发展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使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制造业和加工业将成为我国一个主导产业,而这个产业的发展需要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当前“就业难”与“技工荒”以及大学生“回炉”上技校的现象,也充分证明了技工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技工教育如何寻求一种有效的发展途径呢?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浅谈看法。

我国目前技工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规模小,数量多

我国现有四千多所技工学校,不少省市县县有技校,不少大城市行行办技校。但这些技校办学规模普遍较小,多数技校在校学生不足千人,甚至几百人的技校也为数不少。办学规模小还表现在专业设置少,不少技校表面上看有七八个甚至更多的专业,但常设性的专业只有两三个,其余的不过是不挑生源质量的短训班。这样就带来了两个问题:技校之间相互争夺生源,其结果是哪个技校的生源都不足;由于专业设置少,难以满足不同求知者的需求,实际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导致“就业难”与“技工荒”的现象出现。

1.2与市场需求脱节

技工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由于多方办学,多头管理,造成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状态,使得学校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不少技工学校的专业设置及使用的教材几十年都不变,已不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的要求。学校的规模效益无法提高,所培养的技术人才专业单一,熟练程度不高。加之经济发展的速度增快,技工教育的供给总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再者,各部门、各企业都按自己所需办学,而部门办学往往社会化程度不高,在宏观上出现结构上的不合理,有的专业毕业生过剩,如前几年“爆满”“超大”的财会班,到这两年“渐小”规模组成的财会班,便是社会需求在学校办学方向上的“晴雨表”;而有的急需人才又缺少相应的专业来培养。如:生物医学专业、高级机加工、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社区管理专业和新材料新工艺专业等等。技工学校不同于常规的义务教育,技校不能走向市场,就不知道市场的需求,就不知道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样专业的技能人才。不能开设出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专业,就实现不了学校与企业的接轨。

1.3办学层次低,缺乏特色

目前的技工学校培养的大多是中级工或短培生,学生实习设备也停留在落后的普通设备上。所培养的学生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缺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后劲,难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在培养数控、模具、线切割等现代化先进专业的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方面,我们还缺乏这样的教育机构。这种状况将难以培养出市场经济及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具有多种知识技能、全面的素质和广泛活动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同时忽视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康心理的培养。由于技工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的培养,从而忽视了一些非智力的、非技术性的因素,如价值观念、道德水准、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等。学生的德育目标要求过低,人文素养不高,过于彰显个性,以至缺乏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这样的办学模式层次不高,培养的人才也缺乏特色。

技工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世界工厂”需要一流的技工

中国入世以后,技工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说:“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将更加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世界各国的企业和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设厂,越来越多的产品将打上“中国制造”而运往世界各地。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中国制造’的技能人才就成为关键。”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指出:有很多国家都想成为“世界工厂”,比如说东欧、东南亚等国家都在争夺“世界工厂”这块蛋糕。尽管从市场、从投资环境来说,现在世界上可能没有谁能在中国之上,但这个席位并没有标明只有中国人能坐,要想在世界赛场上抢得这个席位,必须具备很多条件特别是要有一支强有力的蓝色军团即高级技能人才。有关资料显示: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人中,高级技工占40%,中级技工占60%,初级技工占10%。而我国的工人结构是:高级技工只占4%,中级技工占36%,初级技工占60%。由于工人队伍素质不高,全国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还有数据显示:中国目前仅数控机床的操作工就有60万的人员缺口。一家国外媒体对我国的工业竞争力评价说:“一流的设备,二流的技工,三流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不合理的教育结构,不但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将导致一个时代的人才断裂。

2.2“就业难”与“技工荒”

在今天的大学校园,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大学生不好找工作,就考硕士,硕士不好找工作,再考博士……再考下去,就是“烈士”了!这虽然是调侃,但也形象地反映了“就业难”的严峻现实。据统计,2003年全国大学生毕业,初次就业率仅为50%左右。某些应届毕业生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居然亮出了“无薪求职”的应聘书。

当大学生找不到理想工作的时候,企业却招不到理想的技能人才。深圳某企业去年进口一台数控机床,开出年薪10万元的价码招聘技工,在人才市场10多次信息,结果只有两三个人报名,最后还是录用了一位50多岁的老工人,这种现象只能让人感慨:找一个好车工比找一个硕士还难。广东一位技工学校的校长在美国进修期间做了一项调查说:“《华盛顿邮报》一天登载的900多个招工广告中,79%要求要有技术资格证书,而要求本科学历的只有6%,要求硕士学历的只占2%”。由于技工短缺,技工的身价水涨船高。资料表明:拥有高级技师职称的数控机床操作工、汽车装调工、车工、钳工的年工资中位数约为3.6—10万元。

2.3大学生“回炉”上技校

在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技工荒”的市场矛盾中,一些大学生不再沿着硕士-博士-烈士这条路走下去了!而是后退一步,面对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就业不利的情况下,一些人选择去技校“回炉”,学习实用技术,重新锻造自己。有资料表明,从2003年到2004年,山东全省到技校“回炉”的大中专毕业生近5000人。这种现象在其它省市也都出现。大学生为什么要到技校“回炉”?原因有三:一方面是市场上从事管理的白领已趋于饱和,企业的高级管理层,甚至中层干部已被研究生、博士生充斥,大量本科生、专科生不得不“下嫁”,走上企业的蓝领层;另一方面是从事基础操作的大学生眼高手低。象有些机械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到了工厂连起码的工具都不会使用,对生产第一线的许多生产常识也不懂,更谈不上马上顶岗工作,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还不如技校生;再者,现在的企业很现实,不一定看文凭,而是看职业技能,看你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评价员工的标准看能否给企业带来效益,而不是学历的高低。

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这为我们解决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和技工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根本出路。因此,大学毕业再去技校“回炉”,从程序上说是一种倒退,但这种倒退恰恰反映了我国人才市场的某种失衡。

以上现象、现实、数据从不同侧面敲响了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已经出现严重断层的警钟,同时,也给予了中国技工教育一个新的挑战。面对空前的机遇、面对市场的挑战,我国的技工教育能否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打破“技工荒”的僵局,能否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合格、优秀的高技能人才,这就成了我国技工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技工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3.1遵循规律注重预测

目前技工教育都是从计划经济时期产生出来的,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等方面,都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色彩。虽然进入了市场经济社会,但不能说已经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技工教育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还相差甚远。在全社会整个教育培训的领域中,技工教育所占市场的份额正受到冲击,主要反映在生源和就业的两个大问题上。在生源问题上,高中和大学的扩招,“技能低于学历,学历高于技能”的偏见和人才高消费的不良现象,加之国家计划生育对人口的有效控制使技工教育的生源受到影响。在就业问题上,由于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企业内部的用工、工资待遇等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大压缩企业的用工人数;中小型企业改制中,租赁、兼并、出卖等方式的实施,出现更多的待岗人员;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新的产业出现,高新技术的高度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加上用人观念上和技工教育中出现的一些供求矛盾的弊端,导致了就业难的状况,也影响着技工教育的发展。

总之,技工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其自身的办学规律,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但还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提出办学模式的多样化、规范化和特色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谁所占市场份额多谁就主动,优胜劣汰,谁就得到发展,这样的技工教育的发展才有生命力。因此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技工教育是学校与市场的结合点,要想在整个教育阵地上保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规模、有效益,还要树立市场意识,加强市场调研和预测工作,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办学体制。

3.2整合资源做大做强

技工教育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当务之急是整合资源,按照市场的要求深化技工学校的改革。一是要在“大”字上做文章,认真抓好职业技术学院的创办和发展工作。对现有的技工学校,要将其中具备条件的高级技校和重点技校发展成为职业技术学院,使之成为培养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高技能人才摇篮。对长期招不进学生、专业设置陈旧、教学条件较差的技校要进行合作或合并,能联合的联合,不能联合的可以靠一些龙头学校进行办学,达到一定规模,作为开拓技工教育的新起点;对于行业办、企业办技校,根据产业结构来调整技工学校的结构,已经停办或无力办的,可实行关停并转。二是要在“特”宇上做文章,要转变运行机制,积极实行订单式培训,加强与用工单位联合办学,使就业市场需求和技工教育紧密结合。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工种,就办什么专业;办什么专业就设什么课程;设置什么课程,就聘什么教师。

着力创造适应市场需求的、代表先进技术的名牌专业,并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三是要在“强”字上做文章。要建设培养一支教学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先进教学设施和手段,培养一种求实、进取的学风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等。

3.3增强实力提高质量

3.3.1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技工院校仍然存在着专业理论教师不能指导实训教学的现象和实训教师专业理论基础薄、实践技能单一、工作经验陈旧的现象。因此,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技工教育对广大教师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技工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和前提。只有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知识渊博、各有所长的集政治与业务、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级技能人才。技工院校师资建设重点要构建独特的师资引进机制和培训机制,一方面我们要按照技工院校教师实际需求量较大的特点,广开师资引进渠道,既从高校毕业生中择优录用,又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水平教师。更为重要的是在引进中要突出“应用技能”这一重点,要注重从企业、生产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骨干。他们一般具有工程系列的中高级技术职称,有多年在一线从事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经历,经过教师培训取得认证资格,更适于做实训课教师,也可以做专业理论课教师。还要注重从生产一线选聘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经过培训,做兼职教师,不断加大兼职教师比例;另一方面要选派年富力强的年轻教师脱产外出培训学习,鼓励教师在职或业余学习,以提高师资的学历层次和改善师资的结构,并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这对保证技工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3.2教学设施建设

建立配套完善,性能先进的教学、实验、技能训练场所和相应设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物质保证。目前技工教育院校的实训设备几乎都是自成体系,并且由于经费所限,往往只能选择少量的、相对经济的设备,规模普遍较小,从性能价格比的角度,有时充其量只是“有得用”,只求有不求先进,谈不上科技含量,这与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如德国职校内实训设备几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技术含量极高且学生还有统一的地区性行业协会教育中心的状况相比还有很大差别。加上我国企业与技工学校的互动性较差,技工学校实训条件不足而又得不到用人企业的帮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改善办学条件,加大设备特别是实训设备的投入,才能从硬件上保证教学质量,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3.3.3教学管理建设

办好技工教育重在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技工教育水平,就要建立一整套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标准的管理制度,实施科学管理、竞争激励的教学管理机制。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教学评估和督导制度,建设一支学校评估和督导队伍,实行经常性的教学评估。主要是对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工作量和工作绩效进行评估。要采用教师自我评估、学生评教、学校综合评定的办法,将评估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的奖金发放、工资晋升、职称评定和聘任职务的依据。规范教学管理,实行教学质量评估使技工教育在有效的制度和监控督导下走上正确的轨道。这也就从深层次上促进了技工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以适应市场发展需要,顺应技工教育发展的潮流。

结束语

我们宝鸡技术学院依据上面所论述的技工教育发展思路,遵循市场规律,深化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办学效果。使办学已有40多年历史的、以培养中级技工为主的技工学校在2002年8有通过国家高级技工学校的验收,并同时被批准为陕西省首批技术学院。经过努力,学院目前已形成了以数控、模具、机电一体化、电工电子为主的品牌专业,成立了为学生培训、鉴定和就业服务的国家技能鉴定所及技工交流服务中心,开创了学习、培训、鉴定、就业一条龙服务的新格局。学院规模也由办学初的800名在校生的技工学校扩大到现有在校学生5000余名的技术学院。现正举院一致创建技师学院,并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同时,我们也很重视品牌带动效应,学院以名牌专业为龙头,以提高为学生就业服务的水平为目标,去年成功打响了“宝鸡技工”的品牌,扩大了学院的影响和知名度,同时也为我们的技工打造了一张无形而有效的“就业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