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历史教学隐性分层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历史教学隐性分层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历史教学隐性分层教育

一、历史教学隐性分层施教的必要性

1.分层施教的原因

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儿童存在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三种差异:一是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二是认知风格的个别差异,三是智力的差异。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决定其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学习的进度有快有慢,学习的程度有深有浅。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向教育提出了必须有针对性和因材施教的要求,因此我们历史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须掌握学生学习的层次性。

班级授课制在一定程度上与因材施教相冲突。其优点是能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为现代化生产所需要的大批人才。但是以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为代价,用统一性的要求取代了灵活多样的指导。而目前我国的现状是:不仅采用班级授课制,而旦在许多地区还存在大班或超大班现象,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将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结合。而隐性分层教学正是班级授课制下因材施教的最佳体现。

分层教学符合历史学习的认知规律。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其核心是提高知识学习与掌握的质量--使学生掌握最有智力价值的史实知识、史论知识和史法知识,并使这些知识掌握到较高的运用水平和自动化程度,由此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发展智力奠定基础。但是,史实、史论、史法知识的学习是有层次性的,学生首先是理解并掌握史实知识,其次才是理解并掌握史论和史法知识,最后才能做到“论从史出”的分析、认识问题。同时,历史教学的目标也将史实、史论、史法知识均分为“理解、掌握、运用”三个层次。这些划分也是符合历史学习规律的。因此,我们历史教师更应将这种层次性要求引入我们的教学方法中。

2.隐性分层施教的必要性

笔者所在学校曾搞过年级分A、B班的分层次教学实验。其突出优点是有利于教师整体施教,有利于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但也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B班的部分师生易产生自卑感和低人一等的心理。这种分层次教学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不利于调动B班教与学的积极性。二是部分教师在分班分层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往往会降低对B班学生的要求。而分层分班教学主要是避免“一刀切”、“齐步走”,允许学生顺次达到教学目标,并不允许学生可以不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三是社会压力大,B班学生家长不理解,对分AB班教学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是将B班学生归人另类,是歧视学生,认为是教育不平等。鉴于上述诸多问题,长时间以来,许多学校是平行分班授课。

平行分班教学,必然出现学生学习参差不齐现象,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运用隐性尺度法,对学生进行分层施教。隐性分层法使教师心中有数,施教中暗地做出安排。隐性分层法不公开,避免了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均能健全地发展人格心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整体作用,促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二、历史隐性分层施教策略

1.实行组内隐性分层

教师采用内在尺度法,即隐性分层法,暗中把相当水平的学生分配在不同的组内,学生间只有组的差别而没有类的差别,可避免公开分层或按层次分组的弊病与问题。组内隐性分层,可使各层次的成员能在其他组中找到相对应的竞争对手,以便采取竟争的方法促进其发展。组内隐性分层,又可使全组同学为了组的集体荣誉,实行组内合作互助,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

组内隐性分层次,能使学生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使每个学生都有显示自己的机会,能在被帮助中不断提升,又能在帮助他人中获得自信。可视为一种有效地注重学生发展平等又注重其心理平等的方法。

2.课堂内、外的隐性分层施教

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时,注重层次性和梯度。即讲解、演示、操作均应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尽量采用多种方法,从下同角度深化重点知识,分解难点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知识。教师应根据班上学生学习的差异性;结合所教学的内容,事先设计好提问中适合于每一层次的学生的问题。教学中尽量用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让学生有成功感受,能调动各种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讨论中,可采用“脑风暴法”。这种独特的讨论法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提出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尤其是鼓励并协助沉默的参与者发言,不允许阻止和歧视他人发言。这种方法可使每个学生都受到锻炼,从而消除“被冷落的学生”。

综上所述,分层是为了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的依据。而分层只有采用内在尺度法即隐性分层法时,它才能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还要向学生提供多样的、不同层次的教学,才能消除“被冷落的学生”,才能促进有差异的学生普遍发展。隐性分层施教既能体现真正的教学中的平等,又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