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校园文化建设认识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校园文化有着区别于其它群体文化的鲜明特征。校园文化强调对社会文化的认同,承认并接受现有的文化成果,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对社会文化重新筛选,加以整合,使其具有超越性,使先进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在校园中产生、传播和发展。校园文化应有交融基础上的批判。通过学术交流,外来文化的观念、学说、思潮首先在校园中交锋,交融,将传统的、现存的文化中的精华与外来文化之中的先进因素交融、协调,实现社会文化的再造。校园文化应有吸收基础上的辐射,不断地从社会实践中吸取,同时以其精神产品、以其所造就的人才向社会辐射先进文化,对于社会文化的更新进行导向。校园文化应有教育基础上的自我教育,在校园中生活的每一个人,既是文化所影响的对象,又是文化建设的主人,都可以积极地去创造校园文化并接受校园文化的熏染。
大学校园文化要发挥独特的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使教风、学风、校风健康形成,“风以化人”,可以起到观点认同、心灵感应和精神升华的作用,对于自我意识强烈的当代青年,起到环境育人的效果,可以昂扬着探索进取的开拓精神,激发着生活于其中的学者和学生进行精神产品的创造,对学生的智能开发也有着催化作用,使之自觉求知,努力成才;可以活跃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调节紧张、单调的工作节奏,增添生活的情趣;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可以提高人们对学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励他们向前人看齐,做出成就,为学校争光;可以成为一种粘合剂,产生一种内在向心力,使广大师生目标一致,行动与心理上共同受其约束。
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校图文化建设层次普遍较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起初是校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多种类型的文娱体育活动。单纯而轰轰烈烈的文体活动使人们简单地认为校园文化就是琴、棋、书、画之类的娱乐活动,从而阻碍了校园文化建设向高层次方向发展。目前,我国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多以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为基本手段,主要集中在生活文化层次上。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偏窄,层次较低。很多教育工作者一谈及校园文化,言必称文体娱乐活动,将校园文化活动停留在一些浅层次文化的消费活动上,甚至迷恋于一时的世俗文化,如气功热、舞会热和畅销书热等。基本上是有了娱乐性丢了教育性,使得校园文化在应有的教育功能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一些学校的领导者侧重于丰富物态文化、完善方式文化,而忽视了开掘精神文化。
2.校园文化建设职能局限在学生管理上。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归属于学生管理部门,着重强调控制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对学生业余生活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把校园文化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的职能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上。而学生管理部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也就自然而然地看成是对学生管理的一部分,工作的重心也就自然而然地放在如何使各项活动取得成功,如何保证学生的各项活动处于学校的制度控制之中。在认识上,一些人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思想政治部门的事而与教学部门,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无关或相关性不大,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主体是大学生,所有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激励、熏陶等皆是针对学生的,教师和职员被置身事外。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和干部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与己无关。
3.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指向不明。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本应以形成学校精神和接受学校精神熏陶为宗旨,要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上发挥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不明,思路不清,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盲目性,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在教育、激励、创新功能发挥上的被动性。杨振宁先生曾告诫:“忽视人文,中国将付出极大的代价!”然而,综观20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重科技、轻人文一直是主流趋势。人文环境的熏陶作用,仅被人当作德育工作的一个小环节而未受到重视。在大学开设的公共课中,文化艺术类课程的设置也不过凤毛麟角,校园文化建设只能在有限的课外活动时间里为呼唤文化“敲敲边鼓”,仅是作为人文教育的树叶,未能与人文教育进行整合,更谈不上承载一定的人文教育的责任,对于大学生素质修养所起的作用也在自身难保的人文价值取向中显得鞭长莫及。校园文化建设更与科学教育相分隔,不能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不能与科技活动相结合,不能与培养科学精神相结合。
三、搞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1.要充分认识到搞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具体表现。从大学的社会作用看,大学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在改造旧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过程中,发挥大学文化教育的特殊功能;教书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要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成果,努力把大学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辐射源,使大学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用先进文化提高大学师生的文化素养。大学师生的文化素质提高了,社会影响面、覆盖面就会扩大,优秀的文化产品就会不断涌现、传播,腐朽文化产品就会衰落、灭亡。只有以先进科学知识、进步文化思想武装大学师生头脑,才能使社会和民族具有发展实力和后劲。因此,必须把握校园文化的政治导向,必须旗帜鲜明地突出主旋律,和党的教育方针保持高度一致,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先进文化占领校园阵地,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保证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运作程序,促使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2.要以促进“学校精神”的形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旨归。大学精神是在大学文化基础上产生出来的高层次的精神结晶,集中体现着一所大学的价值观念、发展理念和道德信念等,作为整个大学文化形态的精神凝聚,对大学文化的各个层次起着统领和引导作用。大学精神是的代精神在一所大学的反映,是大学这一特定社会群体在教学、科研、生产等各项活动中,为谋求发展和实现既定目标而长期形成并为全校师生员工所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大学精神的培育与校园价值观的构建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需要发动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近年来,特色大学精神的培育与校园价值观的构建已越来越受到各大学的重视。许多重点大学、名牌高校发动全校师生员工共同讨论大学精神和校园价值观应有的内涵,公开征集大学校训,结合学校的发展历程、学校的现实状况、学校的发展目标,对全校师生员工进行校史、校情、校风教育,帮助师生员工更好地了解学校文化的精髓,这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过程。
3.要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高校党委和行政及各级组织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发展战略中去考虑,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真正体现出高层次和高品位,以达到持续的整体功效,尽量减少盲目性,更不能任其自流,要努力形成上上下下齐抓共管的局面,要建立和培养一支较为稳定的校园文化建设骨干队伍。对于学生社团组织,可以学生骨干为梯队,以富有热情和丰富经验的教师做指导,以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成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应为学生的成才服务。这里特别强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绝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绝不仅仅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事,要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广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每一个生活在校园里的人一方面深受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又发挥其主体性,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为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不能消极地接受校园文化的影响,应该去构建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4.要使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相互协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硬件是软件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软件是硬件建设的条件。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做到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辨证协调,既要防止硬件建设上去了而软件建设跟不上的现象,也要防止盲目开展软件建设而硬件建设跟不上的现象,要做到因校制宜,充分挖掘学校现有潜力,不可盲目攀比。正如每种文化都极力追求其自身特色一样,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也应注意自身特色,既要以现有校园文化状态为基础,又要根据时展的需要规划校园文化发展的前景。软环境建设要体现学校精神,培育和弘扬大学师生员工的共同信念和群体意识,这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深刻、最具特色的反映。硬环境建设要体现学校的整体特点和风格,走进一所学校,扑面而来的应该是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映入眼帘的硬环境是无声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