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校教师专业化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的发展与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也在于教师。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任何教育改革都不可能成功。为此,当前世界各国都纷纷把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教师队伍的建设,而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一种共同趋势。
高等教育的成败取决于3个因素:硬件、软件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要实现理想的教育,关键是要有理想的教师。尽管我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制度都规定了基本的教师标准,只有符合标准的人才能进入教师队伍,但就其现状来说,他们还仅处于准专业状态,在进入教师队伍以后,还要为实现专业化目标作不懈努力,才有可能成为理想的教师。根据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高校教师既要有所教学科的基础,又要有教育学科的基础;既要是所教学科方面的专家,又要是学科教育方面的专家。即是说,高校教师具有双重专业属性。此外,还要有教师专业人格,即与教师专业相关的个性品质——教师的心理品质和教师的道德品质。因而,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日标,可以从学科专业化、教育专业化、人格专业化这3个目标要素来探讨和构建。
二、高校教师的学科专业化目标
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学科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形成和提高学科能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养成与发展学科素养的过程。因此,学科专业化口标可以从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这3个方面来阐述。这些是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基础日标。
1.学科知识
高等学校的每一门学科知识都是将科学性、实践性、创造性集于一体的学问.高校教师专业的劳动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创造性活动。他们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才能在学科教学中高屋建瓴、举一反三,科学而又富于创造地达到教学目标,才能在学术上将学生带到学科的前沿。因此,他们在职前学习中,应当学到足够扎实的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在在职进修中,应当及时把握学科方向的前沿问题,并努力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做到基本理论扎实、学科方向明确、研究富有成效。
2.学科能力
人们所从事的活动是各种各样的,所需要的能力也各不相同。从事任何活动所共同要求的能力,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被称为一般能力。而从事某种特殊活动所必须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等,被称为特殊能力。特殊能力是在一般能力中获得充分发展的某种特殊的心理活动系统。所谓学科能力,可以理解为学习和研究某种具体学科时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总和。学科能力虽然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是所有的研究者都赞同把学科能力区分为两种水平:一是学科学习能力,二是学科创新能力。这两种水平标志着高校教师两种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的学科能力。
3.学科素养
素养是使人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要素。素养着重表示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高校教师的学科素养,是指由高校教师的学科观念、学科意识、思维方式等反映出来的具有学科特征的基本素质。比如音乐素养、文学素养、哲学素养、美学素养、数学素养等。学科素养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科学品质,是教师对某门学科的基本看法和概括认识。
三、高校教师的教育专业化目标
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教育素养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包括不断学习、积累教育科学知识和一般文化科学知识,不断形成、提高学科教学能力和一般教育能力。因此,高校教师的教育专业化目标可以由教育科学知识、一般文化科学知识、学科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4个方面来构成。它们是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关键目标。
1.教育科学知识
高校教师专业劳动的特殊性,不但要求掌握足够的任教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求掌握将学科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科教育形态的教育科学知识。高校教师专业劳动不仅包含科学的创新活动,而且包含育人的综合艺术。缺乏教育科学知识的人是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的。教育科学知识呈现的课程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育学、教育实习、教育科研方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等。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既依赖于学科教育专门化程度的提升和学科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更依赖于上述教育科学课程本身的科学化水平的提升与理念的更新。我国高校教师中存在着大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存在着大量的尚未规范化和显性化的教育知识。因此,丰富的处于隐性阶段的无形知识还蕴藏在教育教学经验之中,有待每一位高校教师去升华和运用。
2.一般文化科学知识
一般文化科学知识是高校教师整个专业知识的背景。学科知识的获得与深化,教育科学理论的充实与提高,都与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高校教师,熟悉任教学科以外的一般文化科学知识,不仅可以给学科教学提供丰富的例证,增强教学魅力,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开发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世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除学科知识外,高校教师专业必备的一般文化科学知识应当有:外语和计算机知识、人文学科知识、数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等。
3.学科教学能力
学科教学能力包括学科教学设计能力、学科教学实施能力、学科学业评价能力、计算机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如制作学科教学课件,在学科教学中掌握多媒体技术)等。
4.一般教育能力
一般教育能力是从事各种教育教学工作都必须共同具备的教师专业能力。如接受新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社交与合作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应变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组织和决策能力、传授知识的能力等。
四、高校教师的人格专业化目标
人格既是一个人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的道德品格。在心理学中,人格又称为个性,是指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人格的伟大对一个人取得才智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校,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会激起学生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引起学生模仿的意向,从而起到榜样的作用。即是说,教师的高尚人格影响着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尽管每个人的人格特征都不尽相同,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当目标明确地逐步养成与教师专业相适应的某些共同的人格品质。这些人格品质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影响教学活动。1984年官向均等人的研究表明,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所具有的人格特征可表述为3个方面:处事热情、情绪稳定、待人亲切。这些人格特征应当作为高校教师人格专业化目标的基本内容,是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动力目标。
1.处事热情
处事热情是教师在完成工作任务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而且是毕生的事业。高校教师处事应当有热爱学习、热爱专业、热爱事业之心。其具体表现为工作责任感强,具有创新精神、成就意识和顽强的毅力。
2.情绪稳定
能控制和调节情绪,在遇到富有情绪色彩的事情时,不出现情绪上的大起大落。高校教师应当从如下3个方面来实现自己的情绪稳定:应具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具有进行自我调节的策略,具有较强的自制力。
3.待人亲切
这一人格特征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热爱学生。教师使学生感到亲切是教育成功的保证,教师对学生的教诲只有在教师的所作所为充满人情味时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热爱学生是一种高尚情操,这种情操主要表现为;关爱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够公平对待每一学生和充分尊重学生。
五、高校教师的专业化目标系统
以上我们分别探讨了高校教师专业化目标中的目标要素,但它们并不是教师专业化目标的全部因素。事实上,还可以举出一些与教师专业化有关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比如智慧杂交、思维统摄、经验转移、产生思想的能力和素养等。本文不再一一赘述。
高校教师专业化应当根据教师的不同个性特征,形成不同的专业特长和教学风格(艺术),成为不同类型的专家。所以,对于专业化目标而言,并不要求每个人都达到上述的所有目标,更不要求每项目标都达到相同的层次。即是说,在高校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中,对于每个人都存在一个相对恰当的目标结构问题。然而,从整体考虑,高校教师专业化目标,应当是一个有机的结构合理的可控系统,系统中各目标要素是对每一个高校教师共同的基本要求,这就是下图所示的“高校教师专业化目标系统”。
高校教师专业化目标系统,既为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科学、明确、系统的目标要求,也为高校教师的专业化评估提供了制定具体方案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