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数学应用题教学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数学应用题教学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数学应用题教学教育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于各类应用题,传统教材中内容分散,教学时间长,只能对一类一类的问题分别进行教学,一个一个例题地讲,学生反反复复地练。这种教学方法,偏重技能的训练,没有突出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负担重,教学效果差。在改革教材的基础上,对应用题的教学,突出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不妨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效果也许会更佳。

第一,抓住特殊能力即数学能力的培养。

根据小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和数学概括能力。就以掌握数学概括能力为例。什么叫数学问题结构?通常人们在解答一个问题,必须先了解这个问题,分析这个问题,找出问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这需要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然后把这些成分综合成为一个整体,抓住问题中具有本质意义的关系,这就是抓住了数学应用题的结构。在教一步应用题时要着重抓掌握数学问题结构的训练,如画线段图的训练,补充问题与条件的训练,题意不变而改变叙述方法的训练,自编应用题的训练,根据问题说出所需要条件的训练,对比训练等等。教学两步应用时重点应放在把直接条件变为间题条件、变换题、让学生抄题、缩题、扩题、拆题、看问题添加条件等几个方面的训练。讲授多步复杂应用题时,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及相应的各种训练。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和训练,培养学生掌握应用题结构的能力。

第二,要重视解题思维的训练。应用题之所以难学,问题本身比较复杂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解题思路(思维过程的顺序、步骤与方法),缺乏应用的训练,这使学生拿到问题无从下手。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拿解计算题同它作比较。解计算题时,学生根据运算法则,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思维过程同运算顺序是一致的,且计算的步骤看得见。通过训练,学生容易掌握。而解应用题时学生要了解题意,通过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从审题到列出算式,思维过程少则几步,多则十几步,都是用“内部语言”的形式进行的。这种思维过程,在过去,真难以训练。对此,我认为训练的方法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读题。通过读题使学生理解题中的情节和事理;已知条件中,哪个是直接条件,哪个是间接条件,问题是什么,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有什么关系,读题的过程,就是了解题意的过程。

作记。即把题中的重点词、句和思考分析,判断的结果用文字,符号标出来,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每个数量的意义及数量间的内在联系。

画图。一般我们用的是线段图,用线段把题中各个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表示出来,直观地、形象地、具体地反映应用题内部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理。即让学生用清楚、简洁、准确的语言,说出自已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过程及相应的道理。

通过读、写、画、说,学生把解题的内在思维的有序性和合理性,有利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了应用题的一大难点。

第三、以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为中心。要另编一些具有一定技能的练习题,进行系统的训练。这种训练着眼于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形成数学能力。因此,另编的练习题,不仅有问题的解答训练,而更多的是各种思维训练,有扩题、缩题、拆题、编题的训练,系统的思维训练,还有发散思维的训练,对比训练,一题多解的训练。

这里以“变式课”为例。“变式课”可有五种基本方法。一是改变叙述方法,即题意不变,仅改变题中某些词或句子的叙述方法。二是改变条件,即问题不变,把直接条件变为间接条件,或把间接条件变为直接条件。三是改变重点词句。重点词句是连接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纽带,它是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方法的主要线索。四是改变问题,即条件不变,只改变应用题的问题。不仅使题意发生了变化,而且思考、分析的思路、解题的具体方法都发生了变化。五是同时改变条件和问题,即把条件变成问题,把问题变成条件,使题意大变,从而导致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改变。

由于“变式课”的形式多样化,既有灵活性又有复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思维越广阔,变的途径就越多;思维越灵活,变的式样就越新颖;思维越深刻,变的内容就越复杂。

总之,应用题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对于基础程度不同的学生而应采取相应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快,全面地掌握应用题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