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现在社会呼吁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其目的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思想教育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根据语文课的实际情况,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利用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源远流长,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在语文课本中多有反映。如《中国石拱桥》中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如鲁迅的小说《故乡》和《孔乙已》写出了旧中国劳动群众愚昧麻木的一面,塑造了一个个病态的形象,意在警觉国人自省、自强。如孔孟思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这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杰出智慧,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最佳素材。(二)利用民族英雄和革命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斗争精神。《木兰诗》中表现出的古代女子代父从军的英雄壮举;《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梅岭三章》中表现出的为国捐躯的激昂大义;《谈骨气》中举了三个典型事例,“文天祥拒绝投降”、“穷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说明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有骨气的人。这些课文讴歌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慷慨捐躯、敢于斗争、敢于牺牲、正气凛然的精神,可以激发学生从思想上钦佩课文中的英雄人物,自觉地学习英雄们那种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置个人生死度外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三)可以利用课文中的辨证法的思想,掌握课文所运用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问题。如学习《荔枝蜜》一文后,在学生体会到我们现在吃的鲜美的荔枝蜜,是蜜蜂经过辛勤劳动得来的,我们当前这么美好的生活,我们所住的高楼大厦,也都是劳动人民辛勤筑造的。知道作者是在讴歌蜜蜂,实际上是讴歌劳动人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法。而在教读课外阅读《万里长城》时,可向学生发问:长城雄伟在什么地方?是因为它是封建帝王所建造的宫殿吗?是因为它规模宏大,气壮山河吗?都不是。长城的雄伟是因为它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才能;是因为在两千年前,这样伟大的建筑是属历史上罕见的,它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这样讲有助于学生形成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的唯物主义观点。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质(一)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口头语言,是社会中人与人交际的最好工具。要想让学生做好,教师应先将口头语言的重要性讲给学生,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社会工作。充分利用晨读时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许多优美的词汇储存于学生的记忆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在课堂上,要有目的地让学生多朗读文章中的优美片段,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各种问题,老师范读要起到示范作用。如读朱自清的《春》,让学生体会朱自清散文的清新之气,教师要用亲切、欢快的语言,绘声范读,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语言的美。又如《谈骨气》一文,有些豪壮语言,老师要正确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当时人物的心情,启发学生多思考和回答各种问题,尤其是结合平时寡言少语的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班会课上,前十分钟定期召开朗诵会、演讲比赛,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流利地读书、演讲,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出口成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了。(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始终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怕写,教师怕教,学生在踏上社会,步入高校,往往写不成一篇像样的文章,面对学生写作能力较差,文字表达素质不佳的现状,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反思。第一,塑造学生的心灵,是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作文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也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其他学科比较,作文与思想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没有思想就没有语言,没有正确的观念为指导,就写不出思想感情真实、健康的好文章。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之形式为文字,其内容突不出思想情感两端,以言思想,则积理必富而为文始清,若但读物得宜,便会仿其词句,握管撰作,则收效犹薄。”中学生正处于思想观点的形成阶段,更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在现行语文教育中,许多老师忽视思想教育,就作文论作文,学生为作文而作文,其缺乏思想的光芒和感人的力量。文如其人,言为心声。魏书生认为:“文章的神的感染人,教育人的力量,取决于写文章的人的人格力量,教学作文,必须教学生做人。”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塑造学生的心灵,既教作文,又教做人是作文教学的核心。第二,培养学生的兴趣,把写作作为学生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先生亦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生一旦与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会主动钻研,乐此不疲,甚至可以步入灵感顿生,下笔千言的佳境。教学中要注意低起点,多鼓励,命题切合学生实际,写作形式多种多样,力争将写作变为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写作“会使自己的头脑更清醒,更无知,更坚强,更轻松,会使自己和别人相处得更和谐”。写作一旦成为一种需要,常常能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第三,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的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学生阅历浅,生活范围窄,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由于缺乏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积累,作文时常常搜肠刮肚,无病呻吟,甚至空想,胡编滥造。本人认为,应该把学生从课堂上解脱出来,让他们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寻找素材,激发灵感,学会写。魏书生说过:“中小学作文规范不宜讲得太多,讲多了束缚学生手脚,反倒不会写文章了。”打消学生写作文的顾虑,让学生放开胆子,走出课堂,用自己的眼睛来看世界,看生活中的一切,用心去体验各种不同的情感,不断积累素材,积累情感,从而生发写作的欲望,写作的灵感,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第四,让学生勤练笔。除每周的作文课外,还可以激发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读后感和观察笔记,随时随地把看到的、想到的,试着以书面的语言表达出来。第五,上好每周的作文课。作文课是很重要的,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阵地。如我为了让学生写一篇有关音乐方面的作文,我先让学生听《国歌》,接着又让学生听雄壮有力的《三国演义》的主题歌……然后,让学生说自己听了这些音乐的感受。学生说的很好,听了《国歌》就联想到当时建国的艰辛,党是多么伟大!听了《三国演义》歌使我们联想到当时历史纷争的局面。《常回家看看》使我们联想到父母为抚养我们多么不容易,体会到父母与子女连心;听《蓝色多瑙河》把我们带到宽阔美丽的多瑙河边,使我们心情舒畅。总的来说,音乐可以解除我们忧愁,可以个我们带来无限欢乐,可以陶冶我们情操。我即以《音乐,会给我们带来——》为题,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写的很好。这样,解决了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所以老师必须注重每周的作文课。三、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素质教育(一)要教会学生去发现美。要以语文课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美。文学作品具有以情动人、以形象感人的特点。它包含着自然与生活,同时融进了作家情感的再创造因素,所以文学作品是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通过语文课,文学欣赏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领略到山光水色、花草鱼鸟的自然美。如学习中感受到黄山的奇险,泰山的雄伟,大海的潮声雄伟壮阔,长江三峡的雄奇秀险,洞庭湖的朝晖夕阳、气象万千;课文《斑羚飞渡》中,老藏羚羊为了延续种族生存义无反顾地成了小藏羚羊蹄下通向生命之路的彩虹,它们面对死亡从容镇定,毫不退怯。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品读老藏羚羊跳下山崖的文字,结合景色的描写感受它们凄美、悲壮的举动,唤起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人性美的渴望。(二)要引导学生去认识美。中学生对于美的追求特别强烈。对于他们爱美,追求美的愿望,应该给予肯定。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定型,对于美丑的分辨能力还不太强,他们认为追求时髦、穿奇装异服,是一种时尚美,对美有自己偏见。所以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去提高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即识别美丑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中外名著中典型人物形象,比较他们不同的审美意义,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趋炎附势,欺下媚上;《阿Q正传》中的阿Q自欺欺人,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表现出为朋友同甘共苦的朋友义气等等。这些形象都具有明确的审美意义。(三)要激励学生去创造美。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发展迅速,与人类爱美的天性分不开。因此,我们要激励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达美,即创造美。我们要告诉学生“美就是生活”,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中寻找美、感受美、欣赏美,并在提高这些方面能力同时,“趁热打铁”,触发学生表达美的冲动和创造美的激情,用自己的口和笔去描述自己感受到美的画面、人物、心情。实施素质教育是全民族的系统工程,是强国的根本。语文教学对此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我们语文老师都能从育人这个角度出发,正确处理应试与长远目标的关系,那么,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一定会大有作为,我们的学校一定会走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