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职校教学方式改革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提高,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已经不能满足这一需要,只有改革现行的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方式,培养出真正能适应科技发展、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造型专门人才,才是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所在。
关键词:教学方式改革;职业技术院校;人文素质;课程项目化
1注重三维目标的统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最新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人文学科教育、知识理论的传授与育人环境的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品质和价值趋向,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位的人格修养以及科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多维知识视野。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改进人文素质教育中学生的被动性,除了注重让学生掌握人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各方面能力,将三维目标的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
这就首先要求文化基础课在促进专业发展的前提下,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制订模块化教学大纲,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和课程特点自主调整模块的前后顺序;专业基础课模块是各个专业必备的部分,在制订大纲时侧重知识、技能与情感三维目标的统一,实操课程要占到专业课总课时数的一半以上,以强化学生的技能与职业情感的训练。在第二学年所学的专业课模块的制定中,既要包括本专业方向的必修课,也应含有学生感兴趣的、本专业边缘方向的选修课程或本专业其他方向的选修课程。这些模块是在师生共同进行市场调查的前提下确定出来的,学生在学习时目标明确、有较强的自主性,而且每天下午都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实操演练,可以较好地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第三学年学生到各个行业顶岗实习中,要求学生们带上入学时自己制订的发展计划,把两年来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等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中,每周与带队的专业教师和本小组的同学们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对于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师傅请教,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库,使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培养在实习中也得到延续,带动人文素质的提高。实习期间,每个学生都要对照自己的目标看是否已经达到,达到的同学再根据实际工作和未来就业的需要制订新的目标;没有达到的同学则在老师和师傅的指导下继续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各方面为就业做准备。
这种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相应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探讨现实问题的能力。也正是借助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合作学习,逐步树立敬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增强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和坚忍不拔、知难勇进的人文精神,形成内在的价值目标,从而实现从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培养了良好的人格。
实施课程项目化开发,促进实践性教学目标实现
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工学交替、半工半读以及“教学做结合”,还是“校内基地工厂化、校外基地学校化”,其中一个根本问题就在于生产性实践教学如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安排如何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笔者认为,实施课程项目化开发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使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课程项目化的教学目标是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的综合培养;课程教学内容是与专业密切联系的企业项目与任务;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性、师生互动性与成果应用性紧密结合。课程项目化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它不仅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而且从职业人才的角度使学生得到专业化训练,使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综合培养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课程项目化教学,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是教师。课程项目化是造就高职师资队伍的需要。教师只有通过课程项目研究开发、项目教学与成果转化才能做到与行业接轨。教师在课程项目化过程中自然需要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也才能做到“教最新的”,保证让学生“学有所用”。一方面要建立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锻炼的制度(范文);另一方面,要积极从企业引进与聘请人才,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专兼职师资队伍。从长远来看,必须优化人事管理制度(范文),建立健全师资共享机制,为课程项目化开发提供有效的师资队伍保障。
弹性教学计划是课程项目化的前提。要建立与完善弹性教学制度(范文),在教学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地点与考核方式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教学计划要充分体现职业意识,符合行业特点。如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教学组织与计划安排,就必须考虑到节假日等旅游旺季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项实习实训。特别是重大会展的接待,大多与现行的教学计划相冲突,要通过调整教学计划来实现这类重要教学实训项目课程。
产学研合作机制是课程项目化的基础。要努力建立与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包括:供求动力机制、优势互补机制、人才互动机制、教学渗透机制、技能创新机制、合作深化机制、项目拓展机制、互利共赢机制、考评激励机制。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可以经常性地提供真实的课程教学项目,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在课程项目化教学中不断强化和提高职业技能。
项目设计及其协同运作是课程项目化的关键。项目设计及其协同运作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互利共赢,高度参与;协同运作,注重成效。课程项目设计,不仅要密切联系专业人才培养与当地相关行业的实际需要,还要切合教师和学生自身的特点。课程项目设计要循序渐进;要确保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教师、学生以及企业专家高度参与其中。要通过多方面合作,体现教学方式的机动灵活性、教学效果的保障有效性和教学成果的实际应用性。课程项目要立足于学校、企业和学生多方面互利共赢的目标进行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培养、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学院发展、还要有利于企业发展。
社会性课程评价是课程项目化的保障。从课程项目化方案设计到实施运作与考核评价,都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和渗透社会化标准来进行。要积极探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专业技能展示与就业招聘“三结合”社会评价模式。同时,可以通过建立专业教学督导委员会的办法,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督导与考核机制,逐步完善教学成果的社会评价制度(范文),课程项目化教学质量由社会相关企业来评价。
3从教学设计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多是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更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要把他们培养成具有一定专门技能和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关键点。
()凸显“发展性”与“契合性”的教学目标设计。“发展性”要求教学目标的高低程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过高或过低的教学目标都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只有处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才能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益,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契合性”要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要素相契合。教学目标规范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合,规范着教学方法的使用与调整;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组织;教学方法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使用和调整。只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教学要素相互契合,形成一股合力,才能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益。
()凸显“问题性”与“应用性”的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性”是指教学内容应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体现教学内容的问题应具有信度、效度、难度和梯度。信度关注问题的趣味性;效度关注问题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性;难度关注问题对学生的挑战性;梯度关注问题的层次性。“应用性”是指教学内容应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教学目标指向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形成,教学内容围绕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有效组织。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的结合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应用问题教学化”和“教学内容实践化”。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教学内容,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3)凸显“自主性”与“操作性”的教学方法设计。“自主性”强调教学方法的使用必须引发学生的自主活动。自主是学习的关键。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认知结构实现了重组与更新;通过自主操作,应用能力得到了训练与加强。“操作性”强调教学方法的使用要引发学生的操作行为。操作是学习的依托。外显知识通过操作内化为思维能力,内隐知识通过操作外化为实践能力,教学问题通过操作创生出多种方案。
(4)凸显“主配性”与“灵活性”的教学角色设计。“主配性”主要指教师的教始终围绕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始终指向学生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说,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是配角。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评价等各个环节都心系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然而,从教学过程来看,主角与配角、主体与客体会随着教学任务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不断产生“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因此,教学角色的设计还需要注意“灵活性”。“主配性”适用于从宏观层面对教学角色进行定位与把握,“灵活性”适用于从微观层面对教学角色进行定位与把握。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师指导性的重要保障。
4结语
三种教学改革方式系统地运用于职业教学实践中,打破了按学科设置大一统、机械化的培训模式,建立了按职业岗位需要设置教学内容的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以知识为本位确定教学内容的做法,建立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确定教学内容结构的体系,为实现培养技术创新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提供了可靠保障。上述职业教学改革方式是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形成的,肯定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蔡佳.职业技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初探[J].内蒙古电大学刊,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