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政治课教学正确导向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中政治课教学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觉悟的三重任务。与一般文化课相比,政治课的突出特点是德育课,重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强化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坚持正确的导向。
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忽视德育功能,不重导向的现象时常发生,有时表现的还很严重。1、只重知识目标,将政治课等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只重知识传授,而不去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为信念和信仰,教学缺乏应有的纵深度,只教书不育人。2、对学生思想认识中的盲点、疑点、模糊点不闻不问,对学生急需解决的思想问题置之不理,只是讲条条、练条条,而不去积极的引导学生。3、讲课随意性强,片面迎合学生的猎奇心理,不加分析、不加批判地引入非马克思主义观点和社会上的反面事例,致使学生是非难辨、爱憎不分。4、个别教师不注重或不懂得通过语言和情感的调控来表达政治倾向,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评价……缺乏正确导向的教学,势必降低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只有正确地引导学生,才有利于提高政治课的实效性,全面完成政治课教学任务。
根据政治课特定的教学任务和鲜明的德育功能,针对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笔者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理论引导
讲授政治理论必须坚持智育和德育的统一,必须坚持知识、能力、觉悟三个目标的统一,遵循知信行转化的规律,不断将学生的思想引向深入。通过逻辑严密、深入浅出地知识讲授,做到晓之以理;通过行之有效、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手段和载体,营造氛围,动心激情,做到笃之以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要求和训练,做到炼之以意、导之以行。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讲授要以教科书和党的会议文件为依据,并借鉴重要文献和经典作家的解读。教师要吃透理论实质,使自己的理解和党的意志相统一。在自己不懂或不甚理解的时候不要讲授,对个别不成熟或有争议的观点,一般也不宜讲授,绝不能“别出心裁”地曲解某些观点,以哗众取宠,迎合学生求异心理。党的每次重要会议总有一些新的观点、新的提法,要注意更新教材中相对滞后的一些论断,做到与时俱进。
无庸置疑,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非马克思主义观点,政治课教学不能回避,必须勇敢面对。处理非马克思主义观点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针对性。课堂引用非马克思主义观点要针对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分辨能力和可接受程度,避免画蛇添足、适得其反。第二、教育性。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剖析,指出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合理成分,揭示其阶级的局限性,适用的条件性和实质的错误性。第三、适度性。要适可而止、仔细斟酌,以免使学生产生盲目崇拜。如高三政治常识介绍了西方两党制、多党制等理论。处理这部分内容,我们着重把握了以下几点:1、肯定其历史进步性和作为资产阶级民主形式的成熟性和精致性。2、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揭示了其阶级性,它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适应资本主义政治经济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进一步指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种政治模式不适合我国国情,中国必须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全盘西化”的观点是错误的。
二、事例引导
要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正确性,需要引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论据。我国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重大科技成果,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扩大,党和国家重要会议、重大决策,社会领域的新风尚,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人物,学生身边的新人新事新变化等等,所有这些正面事例可以充分地用作教材资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直接的生动的例证。
我们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充分列举正面事例,但同时也不能回避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关注的反面事例。如党内腐败现象,压制民主现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市场上坑蒙拐骗、诚信缺失现象以及学生身边坏人坏事等等。这些反面事例往往使一些学生思想困惑、认识模糊以至信仰动摇。“最好的真理比作燧石-----它受敲打的越厉害,放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政治课教学应积极主动地和反面事例去碰撞,以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智慧和力量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和鼓舞学生。
课堂上处理反面事例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对假恶丑现象要坚决抨击。第二、要坚持理性分析,分析丑恶现象的本质、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性和危险性,指出丑恶现象与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性质是根本不相容的。第三、要引导提升,在批判谬误中,在正反事例的对比中,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使其更加懂得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现实的指导意义,使其坚信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有效遏止丑恶现象,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第四、要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澄清认识、走出迷惘、跳出误区,从挖掘认识根源、纠正思想方法入手,将其引向正确轨道。第五、引用反面事例,必须找准时机,把握尺度,恰倒好处,防止过多过滥,不能渲染某些细节,绝不能不加分析或分析不透,避免产生消极影响。
三、思想方法引导
一些学生之所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形不成信仰,之所以为丑恶现象所困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中生还未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思想方法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有:1、主观性。看问题、办事情以自我为中心,从个人情感情绪出发,或从先前接受的错误观点出发,从而使认识陷入主观主义。2、片面性。只看一面,而不顾另一面,要么全对,要么全错,缺乏中间状态。3、孤立性。将某事件孤立看待,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看不到事物的前因后果。4、静止性。只看到事物的现状,看不到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和趋向。5、表面性。往往为事物表面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辨不清事物的性质。6、偏激性。爱走极端,想问题、办事情不能很好地把握尺度,言辞偏颇,行为过头。7、不稳定性。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对事物看法充满变数,朝褒夕贬,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鉴于以上问题,必须从思想方法方面正确引导学生。
1、哲学教学要重视引导。高二哲学常识较为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创造了条件。教学中应针对学生思想实际,着力帮助他们解决思想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深挖根源,纠偏扶正,激浊扬清,使其走出思维误区,逐步养成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良好品质。
2、在分析问题前进行引导。对一些重大理论政策问题和大是大非问题,在分析之前就应将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先摆出来。在对比中引导学生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反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有了这样的思想前提,分析问题时学生才会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才能明辨是非,坚持原则,才能很好地避免在严肃的问题面前发表奇谈怪论,东拉西扯,避免无所谓的甚至是无聊的胡诌乱侃,争争吵吵。从而尽快在总体看法上形成共同语言,将思想和行为统一到党的方针政策上来。
3、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进行引导。对于一般性的非原则问题,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在学生错误偏激的看法中,教师要敏锐捕捉到其思想方法中的症结点,以此为突破口,适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找对思路,形成正确认识。
4、在分析问题之后总结时进行点拨。对某一现象分析后,教师不应停留在所做的结论上。教师要在对过程的回顾中,在进行学法指导中有机渗透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以深化教学。
四、语言引导
语言是知识的载体,是传授真理的工具。语速的快与慢,语音的轻与重,语调的高与低,情感色彩的浓与淡,眼神、表情、手势、动作等无声语言运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指向,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教师应讲究语言艺术,正确引导学生。
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讲解论证,一定要态度坚定,理直气壮,言谈举止中要表达出教师不可动摇的信仰,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教师底气不足,语言中透露出似是而非、动摇不定的色彩,则不会对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
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激情、自豪和喜悦,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讲述先进模范人物和正面事例,要使用褒扬的、歌颂的、崇敬的语言,在最能打动人心之处,教师要浓墨重彩,或放慢速度、一字一顿,或轻声细语、娓娓道来,或语重千钧、掷地有声,或断续有致、意味深长……以情感的力量去感染学生,力求理想的教育效果。
讲述资本主义所取得的成果,如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等,语言的把握务必慎重。如果用喜悦的、渲染的语言讲授,则会误导学生,使学生思想混乱,甚至产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同和向往,其后果是危险的。教师应采用叙述性的、较为平淡的、中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进行讲授。对于资本主义的一些现象,如金钱选举的闹剧,党派的明争暗斗等等,语言讲授中适当带有嘲笑的、蔑视的的色彩,则教学效果会更好。
对于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教师要使用批评的、否定的、贬斥的语言,态度要鲜明,或忧国忧民、愤然抨击,或痛心疾首、深恶痛绝,或坦然面对、轻轻点击,或鞭辟入里、扬善抑恶……要表达出在党的领导下正义一定战胜邪恶的信心,抒发出对光明前途的向往和追求。这样做,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从理论、事例、思维方法、语言四个方面谈了对学生正确引导,坚持正确导向应贯穿于政治课教学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我们应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