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

本文主要对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体系的建立、评价的原则及教学评价的操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其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保证了教学评价的规范性及可操作性,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评价体系;评价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已成为当前科学管理学校,全面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根据教育方针,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学校教育实际,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师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运用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鉴定等功能,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已势在必行。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

1、帮助任课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授课质量提供比较准确的信息。

2、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旨在为教师教学津贴分配、评优、职称聘任等提供客观依据,能够更好地实现优劳优酬,进一步利用经济和行政手段激励和督促教师加大教学投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为各教学单位、教学管理部门制定有关政策、规定和措施提供客观依据。

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教学活动包括教与学两个侧面,是一个多层面,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正效应,使教师通过评价能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出肯定性的判断,从而不断地通过“诊断--治疗--巩固”的循环往复,使教学水平不断跃上新的台阶。为此,我们认为在选择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时,首先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教学质量的内涵

按信息论的观点,教学过程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信息,通过教学媒体把信息传递给教学对象的活动。所以,教学质量不仅只是学生成绩的高低,还包括教师对大纲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教学内容的精选组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手段(如实验、电教仪器等)的运用及与学生信息情感交流渠道的沟通等方面,它不仅受教师的素质、工作态度、情感的影响,还取决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要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不仅要评价最后的结果,还要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

2、决定教学质量主要因素

虽然教学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所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按系统论的原理,应着重评价教师的教,即重视过程评价和教师的自我评价,使教学质量评价成为每个教师全面了解自己,自觉地改进和完善自己,努力争取达到规定目标的武器,使评价不仅成为目标,同时也成为不断前进的动力,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发展的机制。

3、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区别于其他指标

教学虽然是教师工作的核心内容,但不是全部,教学质量的高低并不能反映所有教师的全貌。教师的学历水平、学科专业知识、师德教风、工作态度这些因素虽也对教学质量起着制约作用,但是隐性的,即它的影响隐含于其它因素之中,通过其它因素体现出来,且难以做出客观的量化评价,所以,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要与教师工作(整体)评价指标有所区别,不宜作为独立的评价指标。

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1、以课程评价为基础的原则

课程是教师劳动成果的基本载体,课程评价能合理反映教师每门课程的授课水平与质量,使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更加规范、细致,为真正实现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提供科学的依据。

2、以学生评价为主的原则

学生是教育资源的消费者,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的总体质量具有最直接、最全面的体验,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最有发言权。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必须坚持以学生评价为主,学生、学院评价小组、学院督导组三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3、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按照评价标准,实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4、坚持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操作程序,严肃评价纪律,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5、科学性、导向性、可测量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即要科学严谨、导向明确,又要简便可行、便于操作。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由于评价指标中既有“显性”易测定量化的,也有“隐性”模糊的,如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不是仅仅用论文的篇数或是否进行教科研究,就能做出定量判断的。也有的评价指标“变动”性较大,往往与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等因素有关,如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难点的确定等等。如果机械地加以量化,进行定量评价,可能会导致评价结果与实际效果相反。所以,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应根据具体指标的性质,确定评价办法,实践证明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较为合理。

2、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

一堂课的水平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教师的真实的水平,但在许多情况下,人们还是不自觉地以一堂课去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优质课的评选,教坛新秀的评比等等,严重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所以对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师工作的评价,对于各项指标的考核,学院领导和督导组应该采用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评价结果与实际更加相符。

3、公开性与公平性相结合。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操作方法、评价的目的意义等都应向教师公开,以促使教师间的公平竞争。为了保证评价指标的公平性,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评价还应该以同学科教师间的互评为主。适当参考学院领导的意见。要力戒目前存在的“外行人”评“内行人”。

总之,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只有实行全程评价,教与学的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才能达到科学、全面、合理、有效。所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需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符合科学与实际,才能真正起到教学评价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