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语文教学性学习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语文教学性学习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语文教学性学习

摘要:针对目前很多地方的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本文从选题策略、课程指导研究策略、评价策略三方面阐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给了广大中学教师一定的建议和启示。

关键字:中学语文研究性策略

前言

研究性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通过引发、促进、支持、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是素质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催生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策略。

本文就选题策略、课程知道研究策略、评价策略这三个方面展开讲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1.研究型课程的指导选题策略

研究性课程的选题是整个研究性教学的开始,也是成功的一半,主要有以下三点应该注意的地方:

1.1研究型课程的选题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研究型课程是与学科课程迥异的课程形态,在其内容开发上,要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关注自然界、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结合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关专题、课题作为研究型课程的内容。

1.2研究型课程的选题必须立足于学生实践能力的生成。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型课程的主旨之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开设的,它与传统课程的传授现成知识的旨趣不同,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换言之,研究型课程的实施过程,究其实质,乃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实践、尝试探究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因而,它特别关注学生从特定教学活动方式中实际获得的学习经验。这也就意味着,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性课题,应以学生实践能力的生成为基本立足点,让学生把已习得的知识综合应用到科学探究的实践中,亲自应用知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深刻的体验,从而既培养了创新精神、锻炼了实践能力,又能有效地防止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脱节的现象。

1.3研究型课题的选择必须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而非部分人或少数人的特权。受教育的机会及成功的机会均等是教育平等观念的基本体现。开发、利用研究型课程也必须体现教育平等观念,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智能、个性等的和谐发展。

2.研究型课程的指导研究策略

2.1研究型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基本知识的指导

研究型课程所关注的知识首先主要是“程序性知识”,既关于如何进行创造性学习、如何进行尝试性的探索、研究方面的知识,如科学研究的课题设计、分析论证、操作步骤、技术规程等。这些知识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教师应侧重于对学生的科研基础知识的指导、专业知识的介绍及相关的学科知识的拓展、渗透。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或相关资料,体悟这些知识的价值,体味获取未曾接触的知识的乐趣,要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参与,将这些基础性知识从外显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经个人经验,活动整合的个人化的内隐知识。

2.2研究型课程实施中研究方法的辅导

首先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常用的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历史法、案例分析法、预测法、数据统计法、测量法、表列法、图尔法、内容分析法等。还可对某一方法做出更为详细的介绍,如调查法,就可以对其一些常用的方式如抽样调查、问卷调查、采访或访问、现状调查、发展性调查、相关性调查、因果关系调查等作系统的介绍,以使学生对其有一个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研究方法的指导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的陈述、呈现上,应结合学生多样性的研究活动,使其积累科学研究的直接经验,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价值、实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地考察、科学实验、咨询专家、交流研究、提案建议、撰写论文或报告、展示成果等专题性研究活动,以充分发挥科学研究方法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

比如: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短小精悍,活泼多趣。在带领学生完成文言文教学常规的字词研究、记诵之功后,还可以给学生亮出几个和课文有关的研究课题:(1)研读课文,以多个“三”字梳理全文思路,体会文章行文妙趣。(2)查阅资料,讲述“自读提示”中提及的“邹忌鼓琴见威王”是怎么一个故事。(3)除了“鼓琴见威王’,、“妙譬讽齐王”,邹忌的人生乐章还有许多华彩乐段,你能持之有故地说出一二吗?(4)查阅资料,综观邹忌生平,你认为邹忌是“君子”还是“小人”?请根据邹忌一生行状或选取邹忌生平片断,发表你的看法,以“邹忌评传”为题域写一篇或一组文章,字数不限。课题(1)立足于课文文本本身,作垂直纵深探究。既有利于理清文章思路,又得以领略文章的行文技巧和洋溢其间的情趣和理趣。课题(2),课题(3)立足课文,有机生发,引导学生学会信息的搜索、检阅和扩充。课题(4)旨在培养学生在检索、识记能力基础上的综合表述评价能力。课题(5)是课本剧的协作和表演。这是对学生的读、记、背、说、写、演以及想象、交际等多方面能力的很好训练,可谓一举而多得。从实践过程和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定的目的。

2.3研究型课程实施中思维方法的指导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进行科学探索活动、获得新知识及创造性学习的基本制约因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是教育至高的永恒的追求。在实施研究型课程中,要结合学生选择确定的课题,多方面、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阅读高一教材中的《鸿门宴》为例,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了这样几个专题:“古代的战争”、“隐士与侠客”、“古代的外交”、“礼器”等,这是横向拓展式联想。还有纵向延伸联想的,以让学生阅读老舍作品《济南的冬天》、《骆驼祥子》、《茶馆》为例,李老师又提炼出“老舍的语言风格”、“老舍的写人艺术”、“老舍运用标点符号的艺术匠心”等这样一些课题。开放性和综合性注定了探究的广阔性和无限性,从而又决定了语文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可持续性。

2.4研究型课程实施中心理素质的指导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意志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和意志力;二是通过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活动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及关注社会的现实与未来的人文精神;三是通过对集体成果的评价让学生学会合作,发展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四是通过主动研究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取亲自参与探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指导,既是研究型课程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又理应成为研究型课程的价值导向和目标归宿,它应该贯穿于研究型课程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3.研究性课程评价策略

研究型课程的评价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较为重要和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档案袋评价。又称文件夹评价或另类评价,它通过收集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学业成就或研究成果,以学生的实际表现来判定其学习质量,包括了所有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关的信息。一般包括一记录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次数、内容、行为结果、观察日志、访谈记录、讨论情况、课题计划、收集的资料、观察的信息、作业实绩的标本等内容。

(2)实作评价。就是在研究型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结合课题进行的实际操作情况的评价。它基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作品的制作、模型或标本的制作等实际操作状况做出评价。通过实作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对相关理论、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可以从中发现学生思维方法、科研技巧、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表现。能较为真实地判断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状况。

(3)教育鉴赏与教育批评。该模式是美国学者艾斯纳提出的。主张用艺术鉴赏的态度、方法和品质来进行教育评定;强调评价的多元价值取向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强调评价对问题的解决及把握教育动态结果的功能。教育鉴赏侧重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活动的细节、特征的感觉、体认过程;教育批评侧重于对研究过程的反思及把体悟到的细节、特质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形式表述出来。它突出了评价的过程性及对学习活动的改进、完善,比较适合研究型课程的特点。

(4)文章或作品。该方法通过对反映学生研究型课程学习成果的文字表述如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科研小论文或作品的评价来评定学习的效果。一般应收集能代表学生水平的作业、文稿、作品进行评价。也可要求学生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估或相互评价。

(5)小组讨论。通过课题小组成员间互相讨论、辩论,相互交流思想,提出建议和意见,有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讨论也可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表达观点、全面思考的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应成为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一项内容,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高、相互辩论、踊跃发言。小组讨论应围绕着课题为中心进行,应有明确的讨论主题和目标。教师要合理地进行指导,并让学生记录研讨的过程。

(6)展示与交流。通过学生对自己科研成果的展示或相互间的个人交流、小组交流、班级交流、校际交流,可以洞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其在研究型课程学习中的收获、体会。它既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习惯。展示与交流可以结合口头演讲的方式进行,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展示自己,如何有效地显示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同时,又能使其思维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总的来说,中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实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做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抓住这次契机,迎接挑战,通过研究性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高自身能力,提高实现自身价值,真正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应俊峰:《研究性课程》,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3]陈维莉:《对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4]宋春红: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东北师范大学2004

[5]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社,1980